摘要:预算管理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目标顺利实现,并对企业内部实施控制和监督的重要手段。成本预算管理是施工企业在项目实施中有效控制成本、实现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的重要途径,项目管理已逐渐地从传统的事后监督模式,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考评的动态管理模式转变。有效的成本预算管理便于项目分析,发现问题,研究可行性对策,规避市场风险,从而确保企业目标利润的顺利实现。 

关键词:预算管理;成本预算管理;项目管理;企业目标 
  1 成本预算管理的对象及定义 
  项目的成本预算管理与集团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有一定的区别,集团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的对象包括总部及所有子公司的成本费用,范围较广,运行流程复杂,控制难度较大。本文研究的成本预算对象主要指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成本预算管理是指工程项目从参与投标、签订合同开始,直至项目竣工决算的全过程,运用成本预测、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实现项目利润目标和成本目标。 
  2 成本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  
  为了便于操作,工程项目成本预算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不宜过于复杂,一般设置三级责任中心就可。即成本预算的主管部门、机关职能部门(经营科或预算科)和项目承担单位。责任中心分别负责成本预算的批复、审核、填报和执行。项目承担单位是成本预算的填报单位,也是预算的执行单位。  
  3 成本预算在项目管理中的意义 
  3.1 成本预算是有效控制成本的重要途径 
  成本预算是项目承担单位根据成本费用的构成或工程子项目编制而成,包括前期的投标费用等。在项目实施前,对项目的成本费用进行整体测算,确定项目的成本费用、成本水平及目标利润,并以承包合同和成本预算为依据,签订分包合同,使分包费用控制在事先的预算之内。项目实施过程中,工程成本费用的开支以预算成本为控制依据,财务主管对不符合预算成本的费用开支严格把关,定期进行成本预算分析,及时发现影响成本预算偏差因素,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纠偏,使实际费用在预算成本内开支。因客观因素引起的成本溢涨,应重新确定相关成本指标,及时调整成本预算,项目承担单位严格按修订批复后的成本预算执行。   
  3.2 成本预算管理是合理确认项目实施单位经营业绩的重要依据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建项目不可能及时按分部分项交工验收,因此也不能及时与甲方或业主决算,导致承包方与分包方的决算也随之滞后。财务决算对在建项目的当期收入和成本费用没有确认的依据,项目实施单位的经营业绩也不可能当期确认,相应的一些激励政策和措施就不能及时兑现和执行。成本预算执行分析表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项目管理过程中,项目实施单位应严格编制详细的成本预算执行分析表,根据这些数据编制成本预算执行情况表,对进度预算成本、进度收入、实际财务支出及已发生未结算支出进行比较分析,以此确定当期毛利和成本预算执行情况,并落实有关奖罚措施,充分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   
  3.3 成本预算管理是其他管理工作的基础 
  成本预算管理是财务核算满足税务检查的基础工作。税务机关对建筑企业的纳税检查要求较严,税务检查时,施工单位必须提供项目成本预算表,检查项目实际利润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实际发生费用是否在成本预算之内,超过预算成本部分施工单位给予合理解释,对于不合理的费用开支,税务机关不予确认,必须重新核定纳税额,交纳税款和滞纳金。所以在财务核算时,必须严格在预算成本范围内列支,拒付不合理费用,加强成本控制,提高经济效益。   
  4 成本预算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运用 
  成本预算管理采取由下而上、逐级编报、逐级审批、层层落实、滚动管理的办法,在项目管理中的运用流程如下内容。   
  4.1 填报成本预算 
  公司承揽的所有工程项目在实施前,应由施工单位根据工程量清单编制成本预算书。成本预算的编制依据包括招标文件、设计图纸、投标文件、施工合同、当地材料价格信息及现场勘察情况。工程项目分包有清包工和包工包料两种,填报单位应根据分包方式进行编制,成本预算费用项目应与财务报账项目基本一致,一方面满足财务核算和税务检查的需要,另一方面便于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比较分析。   
  4.2 审核成本预算 
  公司应成立专门的预算科或经营科,负责对各项目的成本预算进行审核。审核的内容包括施工费单价、材料单价、民工费日工资是否符合市场价,本项目发生的期间费用或现场管理费是否科学合理等等。    
  4.3 上报成本预算 
  预算科或经营科对成本预算认真审核完毕后,提出书面审核意见,并上报有关主管部门批复。   
  4.4 批复成本预算 
  主管部门根据预算科或经营科提出的审核意见,结合实际作出增减预算或同意预算的批示。   
  4.5 成本预算执行 
  项目承揽单位根据主管部门的批示,重新修订成本预算,成本预算一经确定,即成为工程项目内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依据,不得随意更改。工程项目部是成本预算的直接执行单位。成本预算只有与财务核算、项目实施相结合,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由财务人员兼职执行这项工作比较合适,执行人员结合工程进度、工程计量资料和财务核算情况,定期编制详细的成本分析表。与成本预算对比分析,对工程后期成本、利润情况进行预测,并反馈公司有关职能部门。成本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重大偏差,要及时报告项目经理,项目部班子应认真查找原因,如果人为因素造成的成本溢涨,立刻纠正严控成本,并追究责任人责任。因客观原因造成的成本偏差,应及时向公司职能部门说明原因,提出修订成本预算申请,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复后,按新的预算成本执行。   
  5 成本预算管理运用影响因素分析  
  5.1 主观因素 
  (1)决策层的重视程度。成本预算管理的作用及效果取决于企业管理制度的设计及执行的有效性,而这种有效性直接取决于决策层对成本预算管理办法的态度。可以说决策层对成本预算的态度决定了整个单位的态度和行为。管理办法预期所能带的价值和效益,只有引起决策层的高度注意和赏识时,才有可能成为公司的制度、政策和规定。想法再好,预期效果再明显,如果得不到领导层的认可和支持,执行力度会大大减弱。同理,成本预算管理办法的运行也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并以规章制度形式公布于公司各部门,对所有员工进行约束,从而为成本预算管理办法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2)管理层的执行力和管理水平。成本预算管理办法能否层层落实,与它的执行部门密切相关,管理层是公司制度、办法的真正执行者,同时也是各部门的负责人。作为成本预算管理部门的执行机构,即项目实施部门、预算科或经
 
营科、主管部门的负责人应具有高度责任感,充分认识到成本预算管理办法的真正意义和重要作用,提高预算管理执行力度。狠抓落实,成本预算管理办法才能收到预期效果。作为执行机构负责人如果不支持不认同本办法,那么他的部门成员也不可能去认真执行,最终导致成本预算管理办法流于形式,半途而费。 
  (3)成本预算管理参与人员的综合素质。作为成本预算管理的参与人员不仅要熟悉施工项目预算和基础财务知识,还需熟悉项目的施工工艺、主材市场价格等相奖信息,如果能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成本预算管理质量可能更加明显。 
  5.2 客观因素 
  (1)工作量计量不及时。工作量计量不及时,是影响成本预算分析表填报滞后的原因之一。执行情况分析表是根据工程的形象进度编制的,计量部门不能及时提供准确工作量,形象进度无法确定,当期进度收入及工程成本就不能科学估算和确认。 
  (2)项目设计变更,新增工作单价处于洽商之中。项目实施过程中,因地质条件变化引起的设计变更是不可避免的。设计变更可能会导致新增工作内容的出现,新增工作量没有合同单价可依,与业主或甲方一时洽商未果,导致成本预算执行分析表与实际成本出现差异。 
  (3)市场材料单价升降不定。大型项目一般时间跨度较大,主材价格处于或涨或降变化中,项目实施前的成本预算是根据当时当地的市场价格编制的,实施过程就会出现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出入,导致同期同等工作量其实际工程成本不一致。 
  (4)省外项目,管理薄弱。项目部是省外项目的组织机构,直接主管项目的生产、质量和安全,项目经理是控制成本,使项目达到预期利润目标的第一责任人,公司职能部门对项目的管理及控制相对来说,就显得比较薄弱,只能间接了解成本预算的执行情况、财务收支等情况。项目部作为成本预算的基础责任中心,直接影响和决定成本预算执行分析表的质量和时效。 
  (5)项目决算时间滞后。工作量的变更引起的各种问题,需要长时间与业主或甲方协商沟通,工作量的计量及有关单价的确认是影响决算的关键因素,另一方面,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受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质检部门等多方面的约束,竣工验收资料需层层审核层层审批,过程复杂繁锁,都会导致项目决算时间滞后。所完工作量和有关单价不能及时得到业主或甲方的确认,相应地与分包方的工程款也不可能及时结算,这也是影响成本预算分析的原因之一。 
  6 提高成本预算管理运用效果的对策 
  (1)成本预算体系与财务、业务系统紧密集成,实现成本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考评分析。成本预算分析报表在编制过程中必须以财务收支数据为基础,结合项目实际进展情况进行调整才更科学更切合实际,另外,通过财务系统,比较预算成本,严把费用支出关,才可能真正做到事中控制。 
  (2)加强制度落实力度,提高职工预算管理意识,为预算管理酿造良好的运行环境。良好的运行环境是成本预算管理贯彻执行的保障,是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前提条件。 
  (3)加强各级预算责任中心的沟通交流,拓宽信息传输通道。成本预算管理是一个从下到上,逐级编报和审批的过程,各责任中心只有加强合作与沟通,才能使成本预算管理的相关信息快速传输。及时反馈到各有关部门,提高其运行效率和质量。 
  (4)提高成本预算参与人员的综合素质,严控数据来源渠道。成本预算的填报应以财务数据为基础,以市场单价为依据,按照工程形象进度据实编制。参与成本预算管理的人员不仅应具有高度的职业道德,还应学习和掌握与成本预算相关的知识,严格控制数据来源,防止弄虚作假和人为编造。 
  (5)成本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相结合,建立节约奖励、超支处罚责任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实施单位应按实际执行情况编制月度、年度成本预算分析报告,及时地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分析原因,有效地控制资源的浪费,提高经济运行质量。项目完工后,及时对其进行考核,根据成本计划的实施情况、盈利情况、其他指标的完成情况,作出奖励或处罚的决定,对取得可观经济效益的大型项目,提高奖励额度,充分调动经营者的工作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