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工程成本管理包括投标阶段工程成本管理、施工准备阶段工程成本管理、施工过程中的工程成本管理、工程结算阶段工程成本管理。本文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工程成本控制和分析,阐述了当前工程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指出科学编制和运用施工定额是实现工程成本控制的关键。介绍了施工定额编制的具体方法.同时提出建立施工定额动态管理机制是施工过程中工程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施工定顿;动态管理:工程成本管理 
  1.引言 
   
  工程成本管理贯穿从投标到竣工结算和保修服务期的全过程,它包括投标阶段工程成本管理、施工准备阶段工程成本管理、施工过程中的工程成本管理、工程结算阶段工程成本管理。施工过程中的工程成本管理是工程成本管理的核心,是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源泉。施工过程中的工程成本管理包括成本控制和分析,只有对工程生产成本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最终使工程项目成本获得好的效果。工程生产成本控制是指:为实现工程项目的成本目标在工程项目成本形成的过程中对所消耗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运用施工定额及时控制与纠正即将发生和已经发生的偏差,把各项费用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并实施对影响生产成本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消耗量的动态管理。 
   
  2.施工过程中的工程成本控制和分析 
   
  施工过程中的工程成本控制主要是生产成本控制。生产成本控制包括材料费控制、人工费控制、机械费控制、非生产费用控制。 
  2.1材料费控制:材料费控制分为价格和数量两个方面。首先,要把好进货关,对用量较大的材料应采取招标的办法,通过货比三家把价格降下来.或者直接从厂家进货,减少中间环节,节约材料差价。其次,零星的材料要尽量利用供应商竞争的条件实行代储代销式管理,用多少结算多少,减少库存积压。以免造成损失。第三,实行限额领料和配比发料。严格避免材料浪费。 
  2.2人工费控制:对各班组实行工资包干制度,按照事先确定的工日单价乘以班组完成实物工作量的工目数作为班组工资,多劳多得。从根本上杜绝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培养、配备一专多能的技术工人,合理调节工序人数松紧情况,既加快工程进度,又节约人工费用。 
  2.3施工机械费控制:切实加强设备的维护与保养。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对确需租用外部机械的.要做好工序衔接,提高其利用率,促使其满负荷运转,对于按完成工作量结算的外部设备,要做好原始记录,计量精确。 
  2.4非生产费用控制:要压缩非生产人员,在保证工作的前提下。实行一人多岗,满负荷工作采取指标控制、费用包千、一支笔审批等方法,最大限度地节约非生产性管理费用开支。 
  项目的财务人员要按月做好成本原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正确计算月度工程成本,同时要按照责任预算考核要求,按分部分项工程分析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差异。要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并及时反馈到工程管理部门,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纠正偏差。以防止对后续施工造成不利影响或质量损失;对盈亏比例异常的现象.要特别引起重视,及时准确地查清原因;对于由于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施工进度节约费用的应及时推广:对于以牺牲工程质量、偷工减料降低费用的应及时纠正。 
  上述非生产费用控制主要是管理手法上的控制,而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控制则属于定额控制范畴,定额控制是项目成本控制的基础核心,直接关系到项目成本控制的实际效益。 
   
  3.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3.1个别成本在工程量清单报价中未得到充分体现 
  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施工企业投标报价时应根据招标文件和工程量清单的有关要求、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以及拟定的施工组织设计,依据自己的施工定额和市场价格信息自主报价。目前,多数企业虽已按照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进行投标报价,但是施工企业并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施工定额和价格信息系统。在具体操作时仍使用国家、行业颁布的预算定额。人工、材料和施工机械台班消耗量借套预算定额,费用标准借套建设主管部门颁布的费用定额,材料价格的确定却依赖造价管理部门发布的综合材料预算价格,再根据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企业劳动力、材料、施工机具的实际使用情况,对预算定额的人工、材料和施工机械台班械消耗量标准进行人为的调整后计算出综合单价进行工程量清单报价。这种脱离施工定额和市场价格实际的清单报价,使企业按照施工定额来确定个别成本进行投标报价的原则未得到充分体现,使施工定额在投标报价中失去了确定个别成本的依据作用,大大降低投标报价和施工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3.2施工过程中成本控制与施工定额没有得到有机结合 
  目前大多数建筑业企业对成本控制采用的基本做法是:工程开工前。按照施工图预算制定成本计划:工程实施过程中。根据经验概算值对成本进行控制;工程完工后,汇总完成的数据。具体表现为:采用计划报表、统计报表的形式作为未发生及以完成工程成本的计划控制数据和核算控制数据。这些数据的采集周期一般为一个月,由于周期过长,无法及时反映工程实施过程中成本的计划值与控制值之间的偏差。成本控制的意义丧失:其次成本计划值的编制大多数企业没有按照自己的施工定额来编制,而是在预算定额的基础上下浮若千百分点。这样编制的成本控制指标从一开始就已失真,那么对实施过程中的成本进行控制就成为空话;使施工定额对施工过程成本控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运用。 
  成本控制中之所以出现这些缺陷,其根源在于项目管理者对施工定额的认识不够,对成本控制只看表面,控制的深度不够,控制的周期过长,缺乏将施工定额运作在项目管理的意识,不能将本企业的生产力水平用定额的形式准确地表现出来。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企业自主报价的基本要求就是进行成本测算,没有成本测算就没有自主报价,施工定额是企业进行成本测算的先决条件。因此,施工过程中的工程成本控制的关键在于科学编制和运用属于本企业自己的施工定额。 
   
  4.施工定额的编制 
   
  施工预算是施工企业用以确定单位工程中人工、材料、机械台班消耗量的投术经济文件,反映了合理的工程预算成本,通过施工预算指导班组核算和企业成本核算是控制工程实际成本的有效手段。施工预算是根据施工图和施工定额进行编制的。因此。施工定额是实施成本管理的重要基础,施工定额的科学编制是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 
  4.1确定施工定额编制的方法: 
  经验估计法、统计分析法、比较类推法和技术测定法是定额编制的常用方法。 
  4.2人工、材料、机械消耗量的确定 
  4.2.1人工消耗量的标准确定
 
 
  4.2.1.1经验估算法:经验估算法是根据有经验的工人、施工技术人员和定额专业人员的实践经验,并参照有关技术资料,通过座谈、讨论和分析制定定额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制定工作量小、制定过程较短、有一定群众基础。在工程零星、批量小及新产品试制和临时性需用缺项定额的情况下,这种方法尤为适用。 
  4.2.1.2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是根据过去一定时期内实际生产中的工时消耗及产品完成数量的统计资料,并结合当前的技术组织和生产条件,分析对比来制定定额的方法。 
  采用统计分析法制定定额时,定额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统计资料的准确程度,而且由于它包括―种偶然性因素在内,所以必须严格进行计量、原始记录和统计工作,同时也要加强分析,以提高定额的质量。 
  4.2.1.3比较类推法:比较类推法,也称典型定额法,是以同类型工序、同类型产品的典型定额项目水平为标准,经过分析比较,类推出同一组定额中相邻项目定额水平的一种制定定额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制定定额时,要特别注意掌握工序、产品的施工工艺和劳动组织类似或近似的特征,细致地分析施工过程的各种影响因素,防止将因素变化很大的项目作为典型定额来进行类推。 
  4.2.1.4技术测定法:技术测定法是从研究时间消耗的基本工作开始,以研究工时消耗为对象,以观察测试为手段,通过密集抽样和粗放抽样等技术进行直接的时间研究,确定人工消耗量。首先确定企业实际和正常施工条件,确定施工过程每一工序的工时消耗,然后再综合工作过程的工时消耗。对所得数据与现场工时消耗情况和施工组织设计条件联合起来进行整理、分析研究,以获得可靠的、有技术根据的基础资料。技术法测定法是一种典型调查的工作方法,依据比较充分、准确程度较高,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方法。 
  4.2.2.材料消耗量的标准确定 
  常规材料消耗量按实际消耗测定,并测定其损耗系数对采用新工艺、新材料因素的材料,可以调查其他专业施工队伍的含量作为标准,待完工核算盈亏,调整含量标准。 
  4.2.2.1观察法: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实地考察,在施工技术、组织及产品质量均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材料的品种型号、质量也符合设计要求,操作工人能合理使用材料和保证产品质量时。测定完成某一合格单位产品的施工过程所需的材料消耗量。观测成果中包括必要的材料消耗量和不可避免的材料消耗量。但是只有必要的材料消耗量才可以用于定额的编制中,并且要对其进行分析整理,以确定较为准确的材料消耗量。 
  4.2.2.2试验法:在实验室通过专门的仪器设备确定材料消耗量比施工现场测定的数据要精确,这是因为实验室的条件比施工现场的工作设备条件好。但是对于从实验室取得的数据并不能直接用于定额的编制.因为实际的施工现场的条件与实验室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因此所取得的数据要与施工现场的条件相结合,考虑在施工现场的影响因素。 
  4.2.2.3统计法:指根据分部分项工程材料的发、退料数量和完成产品数量以及本企业已完工程的历史材料进行统计和计算来编制材料消耗量的方法。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不需要组织专人测定或试验。但是这种方法依赖于公司的历史数据和在建工程,因此,对于常见的项目准确性可能会较高,对于不常见的项目或是变化较多的项目,因为样本数据有限,其准确性程度可能会较低。 
  4.2.3机械台班消耗量的标准确定 
  首先应该区分开是自有机械还是租赁机械。在施工中确定采用哪些机械方式,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历史资料测定临界值,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定机械台班的小时生产率是测定机械台班消耗量的基础.首先根据企业机械装备实际和正常施工条件,在施工现场测定机械的小时生产率,再根据小时生产率和利用系数确定出机械台班消耗量。个别项目由于机械和操作方法不同水平出入较大时,可以经过测定进行调整,缺项部分进行补充。 
  4.3其他费用的确定 
  施工组织及施工技术措施费的确定可参考已完工程历史资料确定其临界值,再定出不同规模工程的取定系数,采用宏观计划指标控制和完工后核算相结合模式。项目部管理费的确定,按配备人员工资、保险、办公及招待费等消耗内容进行测定,其他相关税费按当地收取标准计算。  
  5.施工定额动态管理是施工过程中工程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  
  5.1施工定额水平的动态管理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要求施工企业按照个别成本来确定投标报价,确定个别成本的重要依据是施工定额。施工定额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编制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工艺、新材料的不断涌现,都会导致施工定额的变化,与此相关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消耗和费用都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施工定额应根据工程的特点、施工方案以及本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装备水平进行动态管理。施工定额水平应直接反映劳动生产力水平和物资消耗水平。施工定额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水平变动的方向一致的,和劳动与物资消耗水平的变动则呈反方向。在定额执行期内,随着技术发展对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促进,定额水平不再能促进施工生产和企业管理时,就应修订,以使二者达到新的平衡。 
  5.2施工定额子目消耗量的动态调整 
  为了保证定额子目齐全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要加强基础资料的日常积累,已建工程资料的统计整理,特别要注重五类资料的积累和分析整理,一是行业或全国统一定额的执行情况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二是企业施工现场的补充定额资料,如因现行行业定额漏项而编制的补充定额。因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机械而产生的补充定额;三是本企业或同行已采用的新工艺和新的操作方法的技术资料;四是现行的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安全规程和质量标准;五是国家规定的或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行业、部门的收费规定和标准。对不能反映企业技术、管理水平的子目应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和补充新的子目。以保证施工定额在市场竞争中的主导地位和对构成生产成本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耗用量的有效控制。 
  5.3非生产性费用的动态测算 
  非生产费用是工程成本控制的内容之一,管理费用的构成各项指标应按企业的具体情况及工程项目的个别性动态测算制定,针对工程项目施工管理难易程度、结构类型、不同施工地点分别测算制定动态现场管理费率和企业管理费率,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工程项目施工和管理上的个性特点,使企业在投标报价中增强竞争力和对工程非生产性费用的成本控制。   
  5.4建立价格信息系统,实行对构成生产成本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价格的动态管理 
  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价格是随着时间、地点、项目和供货商等的不同而不断变化的,因此,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施工企业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建立物流信息平台,通过这一平台使企业各项目部、分公司和职能部门能进行及时、有效的信息交流和分享。物流信息平台中的建筑材料设备采购信息系统要能查询到与企业建立长期供货关系的供货商和产品信息,以及大量的遍布全国的各类产品信息,这些信息要随时更新。运用这个系统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对供货商进行选择,对产品进行比价。对于周转性材料、机械租赁价格也应建立数据库,及时收集整理价格信息并分析汇总。 
  在建立价格信息系统基础上.实行对构成生产成本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价格的动态管理制度,动态测算工程项目不同类型、不同地点、不同时期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内部指导价格,当市场人工、材料、机械台班价格变化时应实行动态调整,使工程的个别成本在投标报价中得到合理体现,指导企业对施工过程中工程成本的有效控制。   
  6.结束语  
  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施工企业需要依据施工定额进行投标报价,同时,还要运用施工定额进行工程成本核算,提高经济效益。在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企业引入施工定额动态管理机制是施工过程中对工程成本控制的有效措施,是施工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经营管理水平有效途径,唯有强化定额动态管理,企业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得到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