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工程造价的课程上,老师讲到“工程造价工程量清单计价方法”一章时说工程量清单计价采用综合单价计价。并叫我们上网去查综合单价中要考虑的风险因素指哪些?在上网查询之后以及看了一些文章后,认为综合单价应该越来越受到投标人的重视。 
 
引言 
 
根据工程造价课本:工程量清单是一种主要由市场定价的计价模式,是由建设产品的买卖双方在建设市场上根据供求状况、信息状况进行自由竞价,从而最终能够签订工程合同的方法。《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出台,是建设市场发展的要求,尤为建设工程招标投标计价机制的运行提供了条件。工程量清单计价采用综合单价计价。综合单价是指完成规定计量单位项目所需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管理费及其利润,并考虑风险因素。也就是说,在工程量清单报价时,投标人所报的综合单价中应考虑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 
 
那么,综合单价中的风险到底有哪些内容?在招投标中又该如何分配风险呢? 
 
综合单价风险的定义 
 
   根据百度百科中对风险概念综述中对风险概念的归纳中的7个观点中,在这里我取第一种:风险是事件未来可能结果发生的不确定性。 
 
    根据上述观点,我认为综合单价风险就是投标文件中综合单价和未来项目实施阶段的价格存在差距的可能性。 
 
    尽管在投标报价决策时,投标人可能对报价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但由于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项目经营的将来状况会与设想状况发生偏离,项目实施后的实际结果可能与预测的基本方案结果产生偏差,有可能使实际结果低于预期而给投标人带来损失,这使报价的风险。 
 
    另外,工程量清单招标一般都采用单价合同,即报价时所填报的综合单价就是工程的结算价格,一般不许调整,综合单价的风险由承包人承担。所以,投标人在进行综合单价分析时,应准确、理性地考虑在未来的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并将之计算进单价中,才能尽可能地减少损失,降低成本,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 
 
综合单价的风险因素分析 
 
    (1)在投标报价中,分部分项工程的综合单价报价过高,将造成投标总报价偏高,在目前广泛实行的“经评审的最低价中标”的评标方法中,使投标人无法中标,导致投标人的整个投标工作失败。 
 
    (2)在投标报价中,若分部分项工程的综合单价报价过低,将会造成两种影响。
 
其一,可能中标,但工程施工不能获得利润,特别是当工程管理不善的,可能造成亏本。
 
其二,在评标过程中被评审为低于成本的“废标”。 
 
    因而在投标报价中,综合单价的报价在控制风险过程中,既要避免为了中标而报低价,也要避免考虑风险因素过多而报高价。做到均衡报价是控制综合单价风险的主要做法。 
 
综合单价的风险因素的内容 
 
    根据造价课本,综合单价=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管理费+利润。
 
其中:人工费=∑(人工工日数×人工单价),材料费=∑(材料消耗量×材料单价),人工费=∑(机械台班用量×台班单价),管理费=人工费(或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或人工费+机械费)×管理费率,利润=人工费(或人工费+机械费或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管理费)×利润率。 
 
    对上述综合单价的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得到综合单价中风险因素的主要内容: 
 
    在构成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的五个要素中,人工费、机械费由于所占权重较小因而影响也较小。而材料费、管理费和利润是综合单价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 
 
    所以,综合单价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内容。 
 
    1.投标报价时人工、材料、机械台班单价与工程实施时的差异。其中,由于材料费占整个工程造价的比重最大,如果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必然给投标人带来很大的损失。虽然有些地区主管部门对于价格风险有一些规定,如当承包人投标报价中的可调材料价格涨、跌幅度超过基准价10%时,超过部分按实调整。虽然这些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避报价时的风险 ,但不是全部风险,比如价格上涨在10%以内的风险如何考虑? 
 
    2.施工管理不当带来的人工、机械的窝工,材料使用不当带来的材料浪费等。   投标报价时,工、料、机消耗量是根据企业定额或消耗量定额确定的,而定额是在合理的施工组织条件下、合理使用材料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需消耗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数量标准,是一种较为理想化的标准。而工程实施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善,将可能造成人工、机械的窝工和材料的浪费,造成实际消耗量与报价时理论使用量的偏差。    
 
3.管理不善带来的管理费越支。从管理费公式中可知,管理费时以人工费或人工机械费(或直接工程费)为基数计取的,所取的费率只是以前的经验总结,计算出来的管理费与实际管理费开支肯定存在差异,加之,现在竞争激烈,很多企业在报价时,将管理费率压低,使得管理费风险增大。 
 
    4.利润不合理取值带来的风险。企业本应以最大利润为目的,可在建筑市场中,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后,竞争更加激烈,一方面招标人的预算价压得很低;另一方面,有些投标人为了中标,将利润定得很低,在经营过程稍有不慎就达不到利润目标。 
 
综合单价的风险控制分析 
 
1、 对材料费的风险控制。由于材料费是综合单价风险中的重要影响。这也要求投标人在计算综合单价时要充分考虑价格因素。这也要求企业首先要建立材料价格信息系统,通过掌握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发布的材料价格信息,可以将本地及周边地区的材料价格有全面的了解和对比,使材料报价具有最有的选择。另外,企业应有一批信誉好、稳定的材料供应商。当材料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时,能保证工程材料的正常供应。并且可以与材料供应商签订材料供应协议,让其对材料价格做出承诺,可以将材料价格的风险转移到材料供应商头上。 
 
2、 对管理费的风险控制。这要求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这可以通过对管理人员进行再教育,通过对优秀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进行吸收和消化,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另外,有意识培养企业管理人员的团队意识。使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在投标报价时,就可以降低管理费而增强竞争力。
 
3、 对利润的风险控制。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但在建筑市场实行招投标和工程量清单计价制度。就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投标的“以最大利润为最终目的”的打压。企业首要目的是中标。中标的过程就要求企业将其利润合理的压低以提高自己综合单价竞争力。这也要求企业制定综合单价要考虑利润的风险因素。
 
利润的水平,企业在考虑综合单价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对材料,管理的加强而使利润可以放大。这也要求企业在考虑材料费,管理费后可以适当调整利润水平。 
 
4、 建立和完善企业定额。《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第七条第二款规定:“投标报价应当依据企业定额和市场价格信息,并按照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工程造价计价办法进行编制”。可见企业定额在投标报价中起着重要作用。
 
所谓企业定额,就是指建筑安装企业根据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所确定的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需的人工、材料、施工机械台班的消耗量,以及其他生产经营要素的数量标准。所以,每个企业均应拥有反映自己企业能力的企业定额,企业定额的定额水平与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相适应。由于,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装备水平以及管理水平都在不断进步中,所以这也要求企业定额要有时效性,具有市场性。也要求企业不断完善企业定额。 
 
5、 在中标后签订合同约定综合单价的风险控制内容。这主要是对材料,人工,机械费是调整。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但价格波动达到一定幅度时,对超过部分进行调整,达到风险在发包和承包人之间合理分担。 
 
小结 
 
   建设工程项目投标报价中综合单价的风险控制是投标人报价时主要考虑的内容。由于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的综合单价在报价中占较大比重,因此,如何控制和确定综合单价及其风险,显得尤为重要。综合单价的风险控制主要体现在材料费,管理费和利润的报价中。 
 
    总之,企业在投标报价时,可以采用
 
(1)风险回避。如果发现拟投标的工程标底价压得很低,根本无利可图,甚至可能发生亏本,可放弃投标;
 
(2)风险控制。在综合单价中合理确定风险,理性报价是风险控制的最有效途径。合同订立后,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承包人应加强项目管理,通过合理的组织施工,减少人工、机械的窝工;对于材料费的控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合理确定材料采购地点、建立长期合作的采购方式、按工程进度采购材料、合理设计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减少材料的二次搬运等。
 
(3)风险转移。在投标报价时,可以与材料供应商签订材料供应协议,让其对材料价格做出承诺,并承诺工程中标后保证使用其材料,这样可将材料价格的风险转移到材料供应商头上;另外,在订立施工合同时,应合理约定风险的范围及计算方法,实现风险的合理分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