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二)

(图1)

(图2 剖面图)

双跨板LB1需要计算:

1. 底筋(1~2轴x方向,y方向;2~3轴x方向,y方向)长度和根数;

2. 端支座负筋(1、3、A、B轴线)长度和根数;

3. 中间支座负筋(2轴线)长度和根数;

4. 负筋分布筋长度和根数;

上图中底筋、端支座负筋和单跨板的计算方法完全一样,这里只计算中间支座负筋和分布筋。

1. 中间支座负筋

(图3)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水平长度+弯折长度*2

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

弯折长度常用的算法还有板厚-保护层*2

a) 中间支座负筋标注尺寸到支座中心线(或者轴线)

(图4)

案例(二)中

2轴上中间支座负筋

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100-15=85mm

水平长度=左标注+右标注=1000+1000=2000mm

LB1中间支座(2轴)负筋长度=水平长度+弯折长度*2=2000+85*2=2170mm

按照弯折长度为板厚-保护层*2=100-15*2=70mm计算

LB1中间支座(2轴)负筋长度=水平长度+弯折长度*2=2000+70*2=2140mm

a) 标注尺寸到梁边线

(图5)

图5中

中间支座负筋水平长度为左标注+支座宽+右标注

已知支座宽为300

水平长度=左标注+支座宽+右标注=850+300+850=2000mm

按照弯折长度为板厚-保护层=100-15=85mm计算

LB1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水平长度+弯折长度*2=2000+85*2=2170mm

按照弯折长度为板厚-保护层*2=100-15*2=70mm计算

LB1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水平长度+弯折长度*2=2000+70*2=2140mm

中间支座负筋根数计算方法同端支座

常用的计算板负筋的根数算法:

板负筋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

端支座负筋根数=ceil(布筋范围/板负筋间距)+1

案例(二)中2轴线上中间支座负筋根数

LB1中间支座(2轴)负筋根数=ceil(布筋范围/板负筋间距)+1

=ceil((净跨-50*2)/150)+1

=ceil((5700-100)/150)+1

=ceil(5625/150)+1

=39根

1. 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

中间支座分布筋长度的计算方法和端支座负筋分布筋一样

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

分布筋长度=净跨(或两支座中心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参差长度*2

案例(二)中2轴线上支座负筋的分布筋

A~B轴之间距离为6000mm

A、B轴负筋标注长度为1000mm(至轴线)

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

LB1中间支座(2轴)负筋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参差长度*2

=6000-1000*2+150*2=4300mm

分布筋根数=ceil(负筋板内净长1-起步距离)/间距+1+ ceil(负筋板内净长2-起步距离)/间距+1

案例(一)中2轴线上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

图纸中标注为2000mm,支座宽300mm(轴线居中)

所以负筋板内净长1为1000-300/2=850mm,同样负筋板内净长2为1000-300/2=850mm

LB1中间支座(2轴)负筋分布筋根数=ceil(850-125)/250+1+ ceil(850-125)/250+1=8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