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程造价管理的目标就是利用科学管理的方法,合理地确定造价和有利地控制造价,以提高建筑安装施工企业的经营效果。因此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是全过程管理工程项目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工程成本分析

绪论
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通过有效管理来求得效益的最大化,工程造价管理是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始终贯穿于项目施工的全过程。其要点就是利用科学管理方法,合理确定造价和有力控制造价,以提高施工企业的经营效果。
1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概述
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对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监督、调节和控制,及时纠正可能发生的偏差,把各项费用控制在计划范围内,以保证造价目标的实现,并尽可能地将实际造价降至最低。
1.1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的特点
1.1.1市场性
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的控制标准就是合同价,而合同价又是在投标竞争中形成的,反映了市场供求关系和竞争的激烈程度,市场竞争越激烈,合同价款的构成所表现出的条件就越苛刻。
1.1.2动态性
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设计变更、材料价格变化等导致了实际工程造价的变化,决定了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具有动态性。
1.1.3特殊性
施工企业的生存条件就是能够向社会交付合格产品,在完成建筑产品的过程中,由于每个工程项目所处的环境位置、建筑规模、技术难度、施工条件等不尽相同,最终的合同价格构成也不同,因此每个项目的造价都有其特殊性,企业应根据各个项目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手段和措施进行管理。
1.2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内容
1.2.1招标投标阶段:项目风险分析及投标报价。
1.2.2施工准备阶段:劳务、物资、设备招标采购,周转资金筹集、工序单价承包合同签订。
1.2.3施工阶段:项目成本控制、工程变更及索赔、合同管理。
1.2.4项目竣工决算。
2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施工企业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工程造价管理水平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2.1缺乏科学的报价决策机制
2.1.1基础工作薄弱,预算编制存在问题。目前,由于复合标底评标法的“游戏规则”及企业内部定额尚不完善等原因,使国家、地区及行业颁布的定额仍具有一定法定属性,准确的预算是报价决策的依据,但在预算编制中普遍存在着如下问题,影响了报价决策的准确性。
2.1.1.1现场调查不深入,成本分析缺乏可靠基础。有的报价人员没有深入、详细的踏勘现场,对于设计方案能否进行优化以节约成本心中无数;对地方资源可利用程度把握不准;料源、料价调查结果缺乏准确性,编制报价时不做对比分析而直接套用信息价,以致成本分析缺乏可靠基础,使得决策者心中无数。
2.1.1.2.对招标文件研究不透彻,施组方案不合理,导致报价结果出入较大。预算是施组方案的直接经济体现,如果施组方案欠合理,将很难保证预算的准确性、合理性。
2.1.1.3对施工技术规范了解不细致,对计量支付规则没进行认真研究,致使工程数量漏列、错列。
2.1.1.4预算与施组联系不紧密,缺乏准确性。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报价人员与施组人员“各拉各的车”,缺乏沟通,凭经验处理问题。
2.1.1.5对于定额中没有的,而设计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项目,因对施工工艺不熟悉,补充单价分析缺乏科学性,导致预算结果偏差较大。f.过分地考虑了现场施工实际,缺乏综合分析,导致偏差加大。预算与成本分析的工作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合理施工组织前提下的经济效果,而后者偏重于施工现场实际,如果在预算编制阶段过多地考虑现场实际,往往会使结果出现较大偏差。
2.1.2缺乏科学、完善的报价决策机制。
2.1.2.1最低价中标项目报价决策。不少企业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内部定额体系,其原因在于:一方面由于工程造价管理部门颁布实施的工程定额仍具有一定的法定属性以及招标、评标办法的限制,在客观上增加了施工企业的依赖性;另一方面,建立企业定额是一项涉及专业面广、人员素质要求高、投入大、周期长的系统工程,很多企业有“畏难”心理,致使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停滞不前,成为企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最低价中标项目报价决策仍然采用经验评估的办法,因而使得报价水平参差不齐。报价偏高时缺乏竞争力,报价偏低时又面临亏损的局面。
2.1.2.2复合标底评标法决策。不同的项目、不同的业主,甚至同一项目、同一业主在不同的招标阶段,都会制定不同的“游戏规则”,应针对相应的评标办法和竞争对手进行科学测算、科学分析、科学决策。
3投标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3.1信息跟踪
经营环境是企业与政府、业主、设计、监理、供应商、媒介、竞争对手等建立的市场关系,这既是一种依存关系,也是合作关系。加强这种关系的基础是品牌和实力,同时也要靠日积月累的感情联络。完善经营环境,不断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筛选,以确定是否参与投标。投则量力而行弃则行动迅速。
3.2投标
在确定参与工程投标后,必须重点把握以下几个过程:
3.2.1现场考察和标前会议
投标者在报价以前必须认真进行施工现场考察,全面、仔细地调查了解工地及其周围的政治、经济、地理等情况,调查该工程所需的材料价格。积极参加标前会议,利用这个机会获得必要的信息,针对招标文件中出现的差异和不清楚的地方,向招标方征询。
3.2.2投标报价编制
招标文件是编写投标书和评标的重要依据和原则,对招标文件的任何一处疏漏或错误理解都可能让业主拒标。因此,企业应就标书编制成立专门的编标小组,商务、报价、施组各人员应分工明确,编标时要一丝不苟,认真研究招标文件和设计图纸、
评标办法、合同条款、补遗书等,做出真正理解和实质性响应招标文件的投标书。报价人员在熟悉技术规范通用条款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专用条款,尤其是要注意专用条款内有关工作范围、计量支付以及有特殊要求的条款。依据技术规范要求和施工方案,按工程量清单细目编号准确计算每一细目下的工作内容;正确选用消耗定额;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准确选取各种基础价格;按规定计取费率;计算出原始报价。
3.2.3定标和确定最终报价
3.2.3.1根据评标办法确定报价。评标办法多种多样,有的是承包商的报价与业主标底的对比,靠近标底者分值较高;有的是复合标底,有效投标报价的加权平均值与业主标底的复合;有的是最低评标价法等等,分情况不同对待。
3.2.3.2根据主要竞争对手的实力、优势和以往类似工程中的报价水平,以及对业主标底的推测,考虑企业自身实际利益,分析本企业报价的竞争力,确定投标报价。
3.2.3.3不平衡报价。不平衡报价是对常规报价的优化,其实质是在保持总报价不变的前提下,最终获取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通过对工程数量变化趋势的分析,策略地降低实际施工时数量可能减少的项目单价,提高数量可能增大的项目单价;同时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适当提高前期费用的报价,降低后期费用的报价,以便尽早收回工程款,缓解承包人资金压力,还能使承包人在工程发生争议时处于有利地位。但是,采用该法时要注意单价的不平衡,要有适当的尺度,以免弄巧成拙。
3.3防范措施
3.3.1.施工企业应有及时正确获得材料的价格,价格的变动势及供货渠道的能力。
3.3.2.施工企业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制定施工方案避免施工方案更改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3.3.施工企业应尽快根据企业本身的管理和技术水平制定工企业定额。这样施工企业在投标报价时,就可以确定成本价确中标后是否获利多少,这样就可以避免为中标而盲目压低投价,最后才发现工程亏本的现象。
3.3.4.合同是施工企业一切风险的源头,如果合同先就处于常不合理的地位,势必造成工程项目实施中的被动,因此承包在合同正式签订前就应该严格的审查把关。
3.3.5.风险转移。如果业主通过招投标的固定总价合同的方将建没项目的大部分风险转嫁给承包商,那么承包商就可以通固定总价等合同方式将一部分风险转嫁给分包商,而承包商就可以通过买保险的方式将一部风险转嫁给保险商,同时险费也算在整个建没项目的造价之中。
3.4做好工程项目的投标工作
3.4.1.组建强有力的投标班子:施工单位能否中标与投标班的素质和敬业精神是密不可分的,企业应聘请业务精练、经验富、知识面广、了解市场、敬业带头人,成员应有技术、工程、经财务、人事、企管部门的人员,特别是造价工程师、工程技术人更应是出类拔萃。对于大型复杂的项目应成立攻关组。
3.4.2.读懂招标书并编制高质量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计编制不仅要求科学、合理、而且能节约费用。在施工方案的确中应优先选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合理施工方案、较低的工程造价方案。
3.4.3.合理确定工程报价。投标班子就应认真理解招标文件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合理、实事求是,还必须建立在企业自我测的基础上,适合于本企业的定额来进行编制投标书,按照可以取达到的先进合理水平来确定,具有可行性和先进性,并运用价策略进行编写工程投标报价。
3.4.4.签订公平合理的合同。工程在中标后,施工单位将与建单位签订工程合同,合同签订时双方应处于平等地位,合同本具有公平性,严重有失公平的合同本身就不具有法律效力。同我们也应意识到合同的严肃性,即合同一经签订就不得单方改,成为双方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准则。因此在中标后的签约段,承包商应据理力争签订公平合理的合同,为造价管理打下好基础。合同条款中语言周密、详实,不能给予模棱两可的解释,任何模棱两可的文字,都可能给承包商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4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工程造价管理是施工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施工企业在工程合同价格控制下,依法得到合理利润而开展的管理活动,是施工管理的核心,贯穿于施工阶段的各个环节,是全体参建者的共同任务,应树立全员意识。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承包商应“以合同为依据,以事实为基础,以技术和经济相组合为手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全方位的造价管理工作。
4.1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前,要结合施工图纸及现场实际情况、资源配置、施工经验、管理水平、技术规和验收标准,编制一套科学、合理、高质量的施工组织设计,该设计方案是工程实施行动纲领。其编制要方案优化、工期合理、工艺先进、程序科学,均衡地安排各分项工程的进度,应在最大可能满足施工要求的同时,着重考虑经济性。应体现降低工程成本的措施。
4.2要加强合同管理
合同定稿前,实行内部审阅制度,防止失误;签订合同时,要考虑全面,措词简练、条款清晰、字句严谨,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力争使合同内容准确明了,不生歧义,对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都要有相应的经济制约手段。合同签订后,要对有关管理人员进行合同交底,要组织有关人员熟悉合同内容,明确职责范围,做好索赔基础资料。
4.2要加强合同管理
认真组织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组织学习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编制质量、安全保证措施;技术人员必须熟悉图纸,了解定额,下达任务书并严格把关,及时办理施工现场中的签证,核定变更;提高工程质量,防止返工造成损失;树立安全是效益、品牌和社会责任的理念;降低质量安全成本,把控制工程造价的观念渗透到各项技术措施之中。
4.4树立强烈的工期意识
对工程项目进行系统梳理,精算工期,增强预见性,抓住制约工期的关键因素,抓紧工序衔接,抓实作业流程,做到每一步都踩在节奏上,确保施工过程的连续性、协调性和均衡性。
4.5加强施工中的物资管理
材料采购要质量好、价格低、运距短、计量准、验收好;材料使用要按照定额和进度安排,限额领用防止浪费;定期盘点,用好用活流动资金,降低库存成本;掌握市场价格变化,及时储备物优价廉的材料;使用能降低材料消耗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
4.6加强施工中的机械设备管理
根据工程进度,合理选用机械,注意一机多用,充分发挥机械的效能,提高机械利用率,减少机械费成本;定期保养机械,提高机械的完好率,保证每天满负荷运转,为整体进度提供保证;合理安排大型设备进出场时间以降低费用。
4.7在施工中推行责任成本控制管理
4.7.1成本控制存在局限性
4.7.1.1缺乏可操作的成本控制依据。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与一般产品成本控制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一次性行为,它管理的对象只是一个工程项目,由于其结构、规模和施工环境各不相同,成本控制依据应该有所差异。因而,如何针对单体工程制定出可操作的工程成本控制依据十分关键。但很多企业对于工程目标成本的制定过于简单化和表面化,有些只是简单地凭经验在中标价的基础上降低一个百分率确定目标成本,而忽略了现场环境、施工条件以及工期的要求。
4.7.1.2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坚持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是促进成本控制工作健康发展的基础,是实施低成本战略的重要武器。但是,有些企业因为部门、岗位责权利不相对应,因而无法考核其绩效优劣,严重挫伤有关人员的积极性,也给今后的成本控制工作带来消极影响。
4.7.1.3时间跨度的局限性。目前,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只涉及从开工到竣工时段范围内,然而,成本的内涵不仅仅是工程直接成本,它还应包括企业在承接项目之前所投入的经营费用、评估咨询费用、开工前投入的启动资金以及在项目竣工后一段时间内对工程进行维护和质量保修所需的服务费用,特别是目前国家推行的质量终身制所发生的有关费用。因此企业成本控制的时间跨度应该包括:项目信息跟踪—投标报价—物资设备采购—施工生产—竣工验收—质量保证和产品维护整个过程。
4.7.1.4控制手段落后。目前,有些企业成本控制对象仅限于产品的直接成本,控制手段也仅限于采用制定标准成本、财务预算、成本预测和差异分析等方法。而且,一旦采用某种控制方法和控制标准就长期保持不变,没有考虑到市场环境的改变对成本控制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要想控制好工程项目的成本,只依靠上述几种方法是远远不够的
4.7.2具体应对措施如下:
4.7.2.1不断完善和细化责任成本管理制度和办法,形成比较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
4.7.2.2强化全员意识,培养一批懂技术、懂预算、懂管理的复合型责任成本管理人员。
4.7.2.3项目责任成本确定以后,要签订责任承包合同,锁定、量化承包指标,明确奖罚标准,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一个人。
4.7.2.4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奖罚到人,并要及时、公平、公正。
4.7.2.5责任成本预算的编制最大限度地符合现场实际和企业施工水平,既不提高也不压低。
4.7.2.6项目责任目标合同一经签订,必须坚持刚性原则,严格执行。
4.7.2.7必须控制好计量支付工作,避免造成效益流失。
4.8加强索赔管理
工程索赔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在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要注意收集索赔证据资料,按时签证,踏踏实实地做好索赔管理的基础工作,严格按程序办事;正确处理好与业主、监理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树立良好信誉;讲究谈判艺术和技巧,依据施工合同及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索赔,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索赔管理存在问题如下:
4.8.1索赔意识薄弱。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工程造价和进度完全按照国家指令性计划行事,合同双方尤其是施工企业无需承担建设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经济风险,因此主动的向发包方进行索赔的观念几乎没有。企业按计划完成建设任务而面临亏损时,只要如实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发包人最终会以“调整概算”的方式进行补偿,因此不会蒙受太大的经济损失,导致了企业不重视对项目经济风险的研究,形成了忽视合同管理、忽视索赔管理的现象。
4.8.2对索赔含义理解错误。近年来,国内建筑市场队伍过剩、僧多粥少、竞争激烈,这种局面导致施工企业为了生存,不惜亏本报价承包,而发包人也趁机压低工程造价,在这种不规范的市场竞争中,能承揽到项目已属不易,何敢再言索赔,更何况发包人在招标文件中已堵死了几乎所有的索赔机会,如果不响应招标文件,根本没有中标的可能性。不少承包人担心索赔会损害与业主之间的关系,害怕索赔会影响后续工程的利润。
4.8.3索赔证据的收集和整理欠缺。由于对索赔工作认识模糊,平时不注意索赔证据的收集与整理,因此一旦有索赔事件发生,拿不出使工程师与业主信服的有力证据,也找不出可援引的著名索赔案例,导致索赔失败。
4.8.4索赔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索赔人员既要有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及广博的知识结构,又要有良好的交际能力。但我国传统的知识结构体系使得现有的工程造价管理人员面对复杂多变的索赔工作力不从心。
5竣工验收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5.1工程造价资料整理
主要整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有关施工现场记录、使用材料、结算资料、价格信息、竣工结算等。企业应对各种不同类型的造价资料做好收集、分类、整理及保管工作,今后作为企业内部进行造价分析、编制企业内部定额的依据。
5.2竣工结算
工程竣工后,要作好竣工结算。在竣工总价的基础上,进行成本分析和核算,为今后的工程施工提供参考依据。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自始至终贯穿于施工企业整个生产过程中,就是力求在项目施工的各个阶段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以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结束语
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自始至终作用于施工企业整个生产过程中,它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
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你们在精神和生后上对我的帮助和支持,不但提供物质上的需要给我,并在精神上鼓励支持我,感谢你们对我的养育之恩,希望你们永远幸福、开心、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