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详细阐述了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的相关概念,并针对岩土水理性质进行分析,提出了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影响。 

关键字:水利工程;工程地质;水文地质 
  受到我国广阔的地域范围因素影响,南北地区的气候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地区在水文以及工程地质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加之建筑物数量的不断增多,也使得更多的国内外学者投入到水文地质以及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相关研究中,并逐渐取得显著进展。但针对我国建筑物施工现状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对水文地质问题的勘测和调查通常会被忽视,在实际的工程地质勘查探测工作中,人们往往会更注重岩土勘探所揭露出来的岩土类型和工程地质性质、地质结构研究,很少直接涉及对水文地质参数的利用,对水文地质问题的勘查探测只是象征性的工作,在调查报告中只是简单的对自然状态的水文地质条件做出简单的评价,大大降低了地质参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约了建筑物施工质量的提升。 
  1 概述 
  1.1 水文地质的概念 
  进行水文地质勘探的主要目的在于确定地下水的成因、分布规律以及其内所包含的化学物质种类等,以便更好地提升地下水的利用率,最人程度规避地下水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在进行水文地质勘探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能够从多方而直观地了解到地下水的变化情况,以及其在变化过程中伴随的成分变化与分布特征的变动,帮助相关工作人员更高效地利用与开发地下水资源,为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行奠定良好基础。需要注意的是,现阶段所使用的水文勘探技术表现出多样性特征,有利于相关工作人员从多方而对周边环境进行全方位测绘,确保所得水文地质数据的准确性与科学性。 
  1.2 工程地质的概念 
  为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提前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很有必要。施工人员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实地考察,将各类调查数据经分析处理最终得到工程地质资料。正式施工时,便以工程地质资料为重要参考,完成各项施工活动。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包括岩土组织结构、物理化学性质等,这些均会对建筑物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务必要提前了解,在确定该地区地质能够满足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后,才能正式施工。而在工程地质勘测的初衷,就是为避免施工地区范围内,存在结构不稳定的土质或侵蚀性强的土质成分,尽可能为后期施工排除隐患,降低建筑物施工期间发生质量问题的风险。 
  2 岩土水理性质 
  岩土水理性质即为地下水与岩土之间形成相互作用力所产生的各类性质,其对岩土强度和建筑物稳定性至关重要。主要包括水分含量、持水能力、透气性,这些特点构成了岩土体中地下水与液态和气态水之间的密切关系。 
  2.1 地下水储存形式 
  地下水可分为毛细管水、重力水、结合水三大类,其中,结合水又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岩土体中的地下水活动储存在岩层,从而产生不同形式的滞水、潜水、承压水。根据进入含水层孔隙的水的性质的不同分为:裂隙水和岩溶水。土壤和地下水的相互作用,使得在岩土体中的地下水有不同的存在形式,不同形式的地下水而且还对岩土体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结合水主要是存在于沙粘土中含量甚微的地下水的一种形式。弱结合水,尤其是当结合水和粘土的显示属性,如可塑性,膨胀、收缩变为粘土等,它是受强劲土壤的物理作用和机械性能的制约,活动范围极其有限,受岩土动态物理性能影响较小。 
  2.2 性质及测试方法 
  岩土水理性质:透水性,即岩土在水的作用下,允许水透过自身的整体性能,该性能的强弱取决于松散岩土的颗粒大小和均匀程度。同时,坚硬岩石裂缝越大,其透水性就越强。透水性可通过渗透系数进行表示,一般进行抽水试验后得出数据:软化性,即水浸泡岩土体后的力学强度降低,通常用软化系数表示,是衡量耐水浸能力和耐风化能力的重要指标:崩解性,岩土体被水浸湿后,使其粒连接受到破坏,持续降低,直至土体解体的属性,其与矿物成分、颗粒成分、岩土结构等息息相关:胀缩性,水进入岩土后体积持续增加,失水后岩土体积减小的特征,主要是因岩土颗粒表而与水膜吸收水分后增厚、失去水分后变窄所致,一般来说,岩土膨胀性通过自山膨胀率、体缩率、收缩系数来表示:给水性,岩土在水的重力作用下,从裂缝及孔隙自山流出水含量的特性,通常用给水度表示。 
  3 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地质勘查的影响 
  工程建设质量与水文地质问题息息相关,水文地质问题包括地下水类型、地下水位、地下水变动幅度、岩层渗透性、岩层系数等及隔水层、含水层之间的组织关系。要想提高地质勘察综合水平,首先需要深入研究施工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以及时发现水文地质问题,从而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避免盲目建设工程,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据相关调查统计,部分建筑物出现事故的主要是因地质问题造成的,一定程度上延误了工期,对群众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由此可知,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的勘探至关重要。 
  3.1 地基影响 
  地基是建筑工程的灵魂,地基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施工人员应全方位勘察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建筑物地基类型,查清与地基类型相关的水文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3.2 岩土体影响 
  工程建筑区域地下水出现升降变化的原因具有多样化特征,主要受到含水层结构、水文气象、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当地下水升降变化较大时会给建筑工程岩土体 
  造成不良影响。潜水面的上升使岩土体沼泽化,造成崩塌、斜坡、河岸等较为恶劣的地质现象,更有甚者,由于地下水的破坏性极强,极易导致岩土体软化,进而引发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破坏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地下水位下降多为人为因素,譬如地下水的大量抽取、灌溉、上游筑坝等,阻隔地下水补给,极易造成地而沉降、地裂、塌陷、水质恶化、水源枯竭等地质灾害,给住户生活环境带来不良影响的同时,造成建筑工程整体质量下降。 
  3.3 地下水动压力影响 
  天然状态下,地下水压力作用十分薄弱,危害较小,由于人为工程使地下水天然动力平衡发生变化,在移动的动水压力作用下,极易引发管涌、流砂、基坑突涌等地质危害,给建筑物施工质量带来不良影响。 
  3.4 地下水腐蚀影响 
  地下水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当其蕴藏矿物质含量过高时,会增强地下水的腐蚀性,因此,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全方位勘察地下水的矿化度,水质咸度较 
  低,腐蚀性较弱,水质咸度较高,腐蚀性越强。 
  4 结语 
  水文地质问题作为工程地质勘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水利工程地质环境现状分析的结果,是为水利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前瞻性的基础数据资料,为水利工程的运营提供合理化建议,对工程建筑物的施工意义重大,迫切需要得到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应在施工前认真勘察施工区域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灵活运用多种勘察技术和方法,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积极引进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行改进,提高现代建筑物的整体质量,为群众的生命则产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雪莹,钱丽萍.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相结合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5,(1):41-42. 
  [2] 文占国.浅析水利工程中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J].水利天地,2014,(2):41-42. 
  [3] 刘文香.试论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地质的勘查影响[J].城市地理,2015,(6):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