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施工及应用实例浅析

     摘要:本文介绍某工程通过对深基坑支护方案的选择、支护设计、支护施工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从而确保了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关键词: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

  1工程简介

  该工程地面标高51.88m,基坑底面标高42.28m,基坑开挖深度9.6m,基坑长120m,宽40m,底面积4800m2,土方量4.6万m3,计划工期16天。

  2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概况

  工程地质情况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底层自上而下分别为:人工填土,主要为新填的玄武质粘土化土及第四系网纹状粘土,松散一半压实状态,厚度4.0m;残积粉质粘土,棕红~棕黄色,软塑~可塑状态,顶底埋深4.0~7.2m,平均厚度3.2m;强风化玄武岩,棕红~黄褐色粘土化玄武岩,大部分风化呈粉质粘土,小部分为碎块玄武岩,可塑~坚硬状态,此层裂隙发育,裂隙面见油脂光泽,遇水易膨胀,发生位移。顶底埋深7.2~12.6m,平均厚度5.4m;中等风化玄武岩,浅黄色~黄褐色,大部分保留原岩成分,结构构造,少部分呈粘土状,失去原岩成分和结构构造,裂隙发育,但岩体稳定性较好,难以发生位移,顶底埋深12.6m~25.8m,平均厚度13.2m.

  为了保证基坑的稳定性,在开挖基坑时,首先应考虑基坑的支护,根据拟建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对比多种支护措施分析后,确定采用锚喷支护技术。基坑则采用台阶环形开挖的方法,既边开挖边支护,台阶环形开挖法就是靠近基坑边坡壁的范围内采用环形开挖,然后进行锚喷支护,同时将中间核心土体取走,待支护完成并达到设计要求后再进行下一循环的施工。环形开挖规格是宽度10m,深度为2m。

  水文地质情况

  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粘土饱和水及基岩裂隙水组成。第四系粘土饱和水主要来源于残积坡积层及人工填土内的水,虽然含水部是十分丰富,但起到加重土体重量的作用,当开挖基坑时,基坑处于陡坡状态,在震动和雨水诱发因子的作用下,易崩塌,造成施工困难。基岩裂隙水,在城区范围上层裂隙水比较丰富,对基坑边坡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综上所述,拟建场地周边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都比较复杂,对基坑的开挖和支护工作带来不便,因此为了保证基坑边坡稳定,不给周边道路和建筑物等造成影响和破坏,应采取正确的开挖方式和支护措施。

  3基坑开挖施工

  为了保证基坑的稳定性,在开挖基坑时,首先应考虑基坑的支护,根据拟建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对比多种支护措施分析后,确定采用锚喷支护技术。基坑则采用台阶环形开挖的方法,既边开挖边支护,台阶环形开挖法就是靠近基坑边坡壁的范围内采用环形开挖,然后进行锚喷支护,同时将中间核心土体取走,待支护完成并达到设计要求后再进行下一循环的施工。环形开挖规格是宽度10m,深度为2m。

  基坑开挖应选用对坡面土体扰动小的挖土设备和方法,严禁超挖或造成侧壁土体松动,相邻段土方开挖高差控制在2m以内;坡面经机械开挖后要辅以人工修理,清除坡面虚土,使坡度及坡面平整度到设计要求,坡面平整度允许偏差±20mm;基坑开挖时应考虑施工作业周期和降雨、振动等环境因素对开挖面土体稳定性的影响,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边坡变形;机械进出口通道应铺设路基箱以扩散压力,或者局部注浆加固地基,减小侧压力。为保证人员安全,沿基坑周边用脚手架钢管搭设防护栏杆;基坑边界周边地面应设排水沟,避免漏水、渗水进入坑内,坡顶、坡面及坡脚应采取降排水措施;基坑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施工机械部得损伤支护结构等,基坑附近严禁超量堆载,底面超载一般控制在10kPa。基坑开挖时,应检查坡顶及坡面位移、坡顶沉降和周围环境变化,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挖土,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待恢复正常后方可继续施工。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夜间作业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定位控制桩、水准基点桩,防止因碰撞产生的位移。采用信息施工法,每一层土方开挖深度应严格按照设计工况要求执行。

  4基坑支护

  基坑支护方法

  拟建场地基坑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采用其他支护方法不太适合,采用锚杆挂网喷混凝土法支护基坑,支护前在基坑周边相距1.0m左右的地方修建地表排水沟,用红砖砌水泥砂浆抹面,以防地表水沿基坑壁渗入,然后分层支护,基坑支护完工后,基坑内侧采用明沟加集水坑的方面进行疏干降水。

  基坑支护设计

  锚杆设计,锚杆孔径75mm,长600~900cm,插入锚筋Φ22mm,固结锚杆的砂浆强度等级为M10,单锚杆固结力为30KN,锚杆分布规格为250cm×150cm,采用Ⅱ级钢筋;挂网设计,钢筋网受力筋为Φ12@200,构造筋Φ10@200,钢筋网保护层为50mm,采用Ⅱ级钢筋;排水设计,坡面按照2.0×3.0mm的网度设置泄水孔,材料为Φ80mm的PVC管,内侧采用土工包扎反虑,基坑周边按30×30cm的规格修建地表排水沟;注浆设计,采用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0.5。喷射砼设计,喷射砼强度等级C20,厚度15cm,配合比为水泥∶砂浆∶砾石=1∶2∶2,水灰比0.4~0.45。

  施工技术要点

  上层锚杆注浆体及喷射砼面层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开挖下层土方及下层锚喷施工。基坑开挖时应考虑施工作业周期和降雨、振动等环境因素对开挖面土体稳定性的影响,以减少边坡变形。基坑内容许在距离四周边坡8~10m的基坑中部分层开挖,坑底顶留30cm土由人工清除,不得超挖,在开挖至底板设计标高之后,应及时满封闭并进行基础施工;基坑四周支护范围内应预修整,墙顶采用水泥砂浆或混凝土护面,里高外低,便于径流,远离边坡,防止地表水灌入基坑,而且紧邻护面设置排水沟,坡面按照2.0×3.0m设置泄水管,以便将喷射混凝土面层后的积水排出。坑底离开边壁0.5~1.0m设置砖砌排水沟和集水坑,并宜用砂浆抹面以防止渗漏,坑内积水应及时抽出;钻孔时要保证位置正确,防止高低参差不齐和互相交错,钻进时要比设计深度多钻进100~200mm,以防止孔深不够,锚杆采用Ⅱ级钢筋,由专人制作,接唱应采用对焊或帮条焊,且接送位置应错开布置,锚杆与水平夹角为15度。为使锚杆置于钻孔的中心,应在其上每隔1500mm处设置定位器一个,钻孔完毕后立即安插杆筋以防塌孔。

  为保证锚杆筋和面层有效连接,设置加强钢筋与锚杆筋焊接连接。砼面层中设置钢筋网规格200×200mm,钢筋网片可用焊接工绑扎而成,网格允许偏差为10mm,钢筋网铺设时水平方向每边的搭接长度不小于200mm,坡面上下段搭接长度不小于300mm,钢筋保护层厚度为20mm。喷射混凝土采用掺速凝剂的C20细石砼,喷射砼内粗骨料最大粒径不超过15mm。喷射作业应分段进行,同一分段内自下而上喷射,一次喷射厚度不宜小于40mm并及时养护。为保证喷射砼厚度达到规定值,应在边壁上垂直入短钢筋作为标志,并按规定留置试块进行喷射砼强度测定。施工中应对锚杆位置、钻孔直径、深度和角度、锚杆筋插入长度、注浆配合比、压力及注浆量、喷锚墙面厚度和强度、锚杆应力等进行检查,每段之护体施工完成后应检查坡顶及坡面位移、坡顶沉降和周围环境变化,如有异常情况应采取措施,待恢复正常后方可继续施工。

  填碎石并设置导水管引水出坡面。施工期间应按监测方案加强基坑监测工作。基坑各侧影响范围以外各设置不少于两个位移基准点,沿基坑边缘以外两倍开挖深度范围内的需要保护体均作为监控对象,监测内容包括:坡顶水平、垂直位移的测量,地表开裂状态的观察,附近建筑物和道路等设施的变形测量,基坑渗、漏水和基坑内外的地下水位变化

  5结束语

  该工程基坑采用了环形开挖与锚杆挂网喷混凝土支护基坑的技术,在工程项目竣工后,该基坑无一处崩塌现象,对工程项目的顺利建设起了重要作用。因此,基坑的开挖与支护,必须结合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因地制宜采用支护技术与开挖相结合,保证基坑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实践证明,该方案在本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成功地解决了深基坑支护问题,确保了施工质量和安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