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专业博士实习报告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v发布时间:2013-03-12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8 KB
  • 资料分类:水利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短暂的实习生活结束了,回想起在荆江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锻炼学习的日子,收获颇多!感触颇多!那一幕幕将永远留在我的心底,也将成为我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汽车飞驰,心绪不宁。踏上前往荆州的旅程,拉开了我期盼已久的实习生活的帷幕,江汉平原的风光我已不太关注,我只对即将到来的实习生活充满憧憬。从学校到社会,我迎来了新的人生旅程,成为了一名水文新兵。投入到伟大长江母亲河的怀抱,我很是兴奋,很是激动。同时对即将面对的新环境,也感到一丝紧张和不安,我能融入荆江局并和同事们和谐相处吗?我该怎样向同事们学习?我能较好地完成我的实习生活,并学有所获吗?我不断告诫自己要善待遇见的每一个人,也不断叮嘱自己要留心经历的每一件事,我还不断提醒自己要珍惜停留的每一个地方,因为我深信,这一切都是缘分!当汽车驶下高速公路,进入荆州市区的时候,我忐忑不安起来,我不禁开始想像未来新同事的面孔和即将开始的实习生活……当我到达荆江局的时候,同事们已在大门口等候多时,大家一起帮我提行李,简洁、热情、大方的言语动作,将我对陌生环境的拘谨一扫而空。晚上吃饭的时候,他们就开起了玩笑,这样的氛围,没有距离,让我忽然有了不再想家的感觉,似乎我们原本就熟识,原本我就属于这个集体。
第二天,在段光磊总工的引导下,我见到了荆江局其他局领导,领导们对我的到来,表示出极大的欢迎,并对我的实习生活进行了周密的安排。接着段总又带我到科研室,科研室的同事都非常热情,给我安排座位,抹桌子、搬凳子的忙开了。我站在一旁,心里充满着感激。这一天,我正式上班了!
接下来近一个月的实习生活中,我渐渐融入了荆江局这个充满朝气和凝聚力的集体,我逐渐感受到,尽管在专业上已获得博士学位,但在许多方面,我还仅仅是一名新兵,很多东西都是第一次听到、第一次看到、第一次经历和第一次体会。
查勘荆江是我实习生活的第一件事。荆江是长江中游的一段,以其流经荆州而得名。上起湖北枝城,下迄湖南城陵矶,全长337km,枝城至藕池口为上荆江,长约167㎞,属分汊型河道,洲滩汊河发育;藕池口至城陵矶为下荆江,长约170㎞,属典型的蜿蜒型河道,素有“九曲回肠”之称。荆江以北为地势低平的江汉平原;荆江以南为洞庭湖平原,南岸有松滋、太平、藕池、调弦(于1959年建闸)四口分长江水入洞庭湖。长期以来,受长江从上游所挟带泥沙沉积的影响,河湖淤浅,荆江两岸地势“南高北低”。长江上游洪水来量大与蜿蜒的荆江河道泄洪不畅的矛盾,使得荆江防洪形势非常严峻,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说。科研室胡功宇副主任带我查勘了上荆江河段,该河段具有凹岸冲刷、凸岸淤积、弯道处江心洲主支汊兴衰交替等演变特点。坐在水文快艇上,胡功宇副主任向我耐心讲解了沿程入汇的众多支流、出露的洲滩,沿程主流线及河床组成的变化情况。段总还带我查勘了下荆江河段。近50年来,下荆江共进行过两次人工裁弯、发生一次自然裁弯与一次自然撇弯,站在石首河湾右岸的东岳山上,著名的鹅头型石首弯道尽收眼底,该弯道自1994年6月发生自然撇弯后,其局部河势一直在调整过程之中,目前仍未稳定。每到一处,段总都给我一一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让我深刻体会到:下荆江河道蜿蜒曲折,自然裁弯频繁,河势变化错综复杂。除此之外,段总还给我讲解了荆江河段的险工险段情况,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荆江大堤、荆南长江干堤的基本情况。在文村夹崩岸险段,段总对该河段近期冲淤变化、主流线摆动情况、突起洲的分流分沙变化以及文村夹崩岸等情况作了详细的分析和介绍。荆江河段的冲淤演变如此复杂,从他们对荆江的河势、洲滩演变过程及其趋势的熟悉程度,我不禁为之震撼,自叹不如。我想,这正是我与专家之间的差距,以后一定要抓紧机会多向他们学习。
如果说查勘荆江收获的更多的是知识的话,那么参加水文测验和测绘工作收获的更多的是感动。
8月7日,我全程参加了沙市水文站一次水文测验工作,这次测验的规模较大,项目齐全。沙市水文站的全体同事齐上阵,他们教我该怎样取沙,怎样测流,怎样使用测船上的GPS定位系统和各种软件,还不时提醒我要注意安全。测验工作从上午8点一直进行到下午2点半,那天天气较为异常,上午下着雨、刮着风,下午又是烈日当空,但这些丝毫没有影响到同事们的测验进度,他们各负其责,有条不紊,认真观测每一组数据,取完每一点的沙样。测流其实就是周而复始地重复同样的工作,很枯燥,但这确是水文站最寻常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一线同事视苦为乐,任劳任怨,把青春献给了长江水文事业,值得我钦佩。刚刚走出校园,作为一名水文新兵,真正感受到了水文人的那份艰辛,那份寂寞,那份责任,以及特殊的使命感。水情就是命令,不论是严冬酷暑,还是白天黑夜,也不用说节假日,他们都要坚守岗位,及时出测,正是这种工作态度和奉献精神,使得长江水文事业一步步发展壮大。
参加荆州庙湖1∶2000水域地形测量工作,使我知道了什么叫热爱和忠诚。船一出发,穿好救生衣后的同事们就各有分工地忙碌开了,架设仪器,调试设备……看着他们娴熟的动作,我却无从下手,心里的敬佩之意油然而生。看着他们操作时,有什么不懂的我就及时请教,他们总是耐心给我讲解,直到明白为止。谁都知道野外测量辛苦,河道勘测累,但是其中怎么苦法,个中滋味恐怕只有当事人自己最清楚。中午火辣辣的太阳照得人浑身冒汗,但是除了忍受,你别无选择。电脑显示器的屏幕在烈日的照射下根本看不清楚,最后还得用一个纸箱盒子盖在显示器上,打着伞眯着眼睛仔细查看。傍晚六、七点钟早已是许多正常人吃完晚饭散步的时间,可是这个时间段却往往是野外测量的黄金时间。此时太阳快下山了,阳光不是那么强烈,仪器的通视条件也是一天之中最佳的时候,人坐在船上,湖面上的微风拂过,与中午相比,简直就是到了天堂。为了能够多赶一些进度,河勘队的同事们往往要测到天完全黑下来才收工。野外测量一般都比较偏远,等测完以后再往家赶,都已是九、十点钟了。条件越艰苦,越能考验人,长期的野外工作磨练出了河勘队同事们坚韧不拔的意志,虽然常言道“河风吹老少年郎”,但是我却从河勘队同事们布满沧桑的脸上,找寻到他们对水文事业的热爱与忠诚,这种精神正值得我永远向他们学习。
实习期间,荆江局副局长肖华带我参观了藕池(管)、藕池(康)两个水文站,并目睹了测站同事按操作程序进行现场测流、取沙的演示,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缆道测流、取沙。藕池口是上、下荆江的分界点,藕池(管)、藕池(康)两水文站为藕池河入洞庭湖的入湖控制站。从1998年起,该站测验方式由原来的船测改为桥测。经过7年的测验实践发现,桥测车取沙等技术问题难以解决,藕池河、安乡河大桥桥面较窄,交通车流量日益增大,在桥面进行测验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该站于2005年架设水文缆道,采用荆江局自行设计的EZK-1型缆道智能控制系统,具有操作简单、全自动控制等优点。藕池(康)河面较窄,河道淤积严重,当时已经断流;藕池(管)河面较宽,不过流量也较小。肖华副局长给我讲解了荆南四口和三口洪道的形成、演变过程以及长江历次的大洪水。1860年,凶猛的洪水一下子冲开荆江南岸的藕池口,急浪飞奔洞庭湖,刷出一条藕池河,1870年,洪水又至,松滋口溃决,宣泄的洪水又叩洞庭湖,沿途庐舍荡然无存,一下子造就了松滋河。藕池、松滋加上南宋乾道年间形成的虎渡河、清朝咸丰年间贯通的调弦河(于1959年建闸),形成目前四口分长江水流入洞庭湖的局面。98年长江大洪水,洪水量级之大,范围之广,灾害之重,历史罕见,广大军民发扬伟大的抗洪精神,开展了惊心动魄的抗洪斗争,夺取了抗洪斗争的伟大胜利。水文工作者忠于职守,舍生忘死,无私奉献。回想起来,当时的我,还只是一名懵懵懂懂的大学生,根本无法体会到这种自然灾害给水文工作者带来的巨大身心压力,直到现在,当我坐在藕池口水文站办公楼里,我终于体会到“风里来,雨里去,是水文人特殊的工作特性”,正是这种反常规的磨练,造就了水文人的刚毅和坚强。面对滔滔洪水,水文工作者的选择是迎难而上,以自己的汗水甚至生命,换取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这就是水文工作者的社会价值!他们无怨无悔地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战胜了一次次洪水,以他们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及时、准确地把握长江水情,以无私的奉献谱写着自己亮丽辉煌的风雨人生。
“相见时难,别亦难”。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实习生活就结束了,我深深体味到这次实习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很好的过渡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经历。荆江局领导听说我要回武汉了,特意为我饯行。离别的宴席总是充满着感伤,我的情绪有了几份低落,我不断提醒自己要坚强一点,好好珍惜和大家在一起相聚的最后时刻。面对局领导及同事们对我的关爱,我除了感激,最好的回报便是收下,然后好好珍惜,勤奋学习、加倍努力的工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在实实在在的生活和学习中,认识自己,提高自己,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长江水文的实际工作中,为长江水文的发展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最后,我要感谢水文局领导为我提供了这么好的实习机会,感谢荆江局领导和同事们对我在工作上的悉心指导和谆谆教诲,给我在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我从中受益匪浅!衷心祝福我们的长江水文事业更加蓬勃发展,明天更加辉煌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