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施工方案报告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v发布时间:2019-03-27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297 KB
  • 资料分类:设计报告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1.3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
本项目的建设任务主要包括是治理砂化蚕场、营造水保林、实施封禁治理、治理侵蚀沟道、兴建护岸工程、整修作业路等。
规划经过3个月的集中治理,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19hm2,占工程实施区域水土流失面积的72.53%,使治理区域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防洪减灾能力提高,并减少水库泥沙淤积,使工程实施区域内植被覆盖率提高1.01个百分点,同时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带动农业产业调整和农民增收,实现项目建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规划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19hm2,同时建设谷坊、护岸工程、作业路、截(排)水沟等骨干控制工程。
1.4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总体布置遵循以下五项原则:
(1)坚持“预防为主,防治并重”的原则。
(2)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
(3)坚持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
(4)坚持与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生态效益优先、兼顾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原则。
(5)坚持国家投入、地方配套和群众投劳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原则。
工程的总体布局是:以治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为基础,以控制水土流失为核心,以骨干工程措施为重点,工程措施与植物相结合,对水土流失进行综合治理,提高水库上游水源涵养功能,减轻水库泥沙淤积,同时改善项目区内重点小流域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具体治理措施为:修建谷坊控制沟道侵蚀和扩张,减少泥沙下泄;实施护岸工程提高河道防洪能力;整修作业路方便出行和生产运输;营造水保林以改善立地条件,为逐步恢复生态创造条件;治理砂化蚕场,控制坡面流失,实现蚕场可持续利用;选择幼林、疏林地块实施封禁,实现植被自我修复,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力争通过综合治理使重点治理小流域基本形成立体、多层次、有效的综合防护体系,控制水土流失,减轻水库淤积,增强水库调节能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并以良好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为项目区内其它小流域提供经验和示范,从而带动整个项目区的综合治理工作。
各项措施数量包括:浆砌石谷坊22座,截排水沟1000m,护岸工程350m,作业路1000m,设置工程公示牌1块;营造水土保持林33hm2,治理砂化蚕场121hm2,封禁治理65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