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上游污染状况及整治技术方案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v发布时间:2019-09-04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13.8 MB
  • 资料分类:设计报告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整治方案
根据对XX河上游(x大道前)现状的实际调查以及对造成河水变黑发臭原因的分析,结合国内外城市河道治理的成功经验,提出以下综合整治方案:
1、完善截污体系
截污体系的完善,是河道综合整治的前提,只有控制了外源污染物的无序进入,才能保证综合治理的成效以及河道水质的良好。
有关部门应疏通j大道(XX河~h路)、h路(j大道~w街)、w街(h路~h大道)、h大道(w街~h大道)、h大道(h大道~i大道)五段道路的市政污水管道;并同时对i大道污水中途提升泵站进行管理控制,及时抽排污水,保证上游五段道路污水管道保持低水位,达到非汛期时污水不再从溢流口排入XX河。
鉴于h大道雨水按照排水规划为自流入XX河,且存在污水雨水混流现象,在雨水管道出水口处需设置溢流井,非汛期将雨水管道内污水接入污水管道,不再直接排入XX河。
公交公司洗车用水量较大,且水质极差,需将洗车水收集进入市政污水管道,不得将洗车水直接排入XX河。
2、疏浚底泥
在污染源控制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底泥则成为河道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河道底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在细菌的作用下易发生好氧和厌氧性分解,不仅使水中溶解氧水平降低,而且会产生硫化亚铁、硫化氢、甲烷、甲硫醇等使水质变黑发臭的物质,严重影响河道沿岸的环境。
河道底泥由污染物含量较低的灰黑色浅层混合层、污染物含量较高的黑色中层富集层和自然沉积的灰黄色深层黄泥层三段构成。疏浚应该清除黑色富集层,以彻底清除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