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整治控导加高加固工程研究报告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v发布时间:2017-11-13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137 KB
  • 资料分类:设计报告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XX黄河河段位于黄河下游的最下端,河长628km。其河道是在长期排洪输沙的过程中淤积塑造形成的,河床普遍高出两岸地面,是海河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XX黄河水量、沙量沿程减小,河道堤距及河槽形态具有上宽下窄、坡降上陡下缓的特点。自东明上界到高村河长56km,是冲淤变化剧烈,水流宽、浅、散、乱的淤荡性河段。本河段两岸堤距5-20km,排洪能力20000m3/s,比降约为1/6000;高村至陶城铺河长164km,堤距及河槽逐渐缩窄,是由游荡向弯曲的过渡性河段,堤距2-8km,排洪能力20000-11000m3/s,比降约为1/8000;陶城铺至利津河长298km,是河势比较归顺稳定的弯曲性河段,堤距0.5-4km(其中艾山卡口宽275m),排洪能力11000m3/s,比降约为1/10000,由于堤距及河槽较窄,比降平缓,河道排洪能力较小,防洪任务艰巨。同时,冬季凌期时有冰坝堵塞,易造成堤防决溢灾害,威胁也很严重。利津以下的黄河河口段,河长约110km,为摆动频繁的尾闾段,堤距0.5-12km,比降约为1/10000,随着黄河入海口的淤积—延伸—摆动,入海流路相应改道变迁。目前黄河河口是一个弱潮多沙、摆动频繁的陆相河口。近40年间,黄河年平均输送到河口地区的泥沙约为10亿t,滨海地区年均净造陆面积25~30k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