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化土地整理项目设计报告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v发布时间:2011-11-29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350 KB
  • 资料分类:设计报告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项目特性表 1
1 综合说明 1
1.1 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情况 1
1.1.1 项目批复情况 1
1.1.2 项目调整情况 1
1.2 项目概述 3
1.2.1 项目建设规模 3
1.2.2 项目性质 3
1.2.3 项目类型 3
1.2.4 项目建设地点 3
1.2.5 项目区地貌类型 3
1.2.6 项目区土地权属情况 4
1.2.7 新增耕地率 4
1.2.8 项目建设内容 4
1.2.9 项目建设工期 4
1.2.10 项目建设投资 5
2 项目概况 6
2.1 项目所在地区简况 6
2.1.1 地理位置 6
2.1.2 自然条件 6
2.1.3 社会经济情况 8
2.1.4 土地利用状况 9
2.2 项目区基本情况 9
2.2.1 自然条件 9
2.2.2 社会经济状况 13
2.2.3 土地利用现状 14
3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18
3.1 基础设施条件 18
3.1.1 道路交通设施 18
3.1.2 水利设施 18
3.1.3 电力设施 19
3.1.4 农田防护设施 19
3.2 农村居民点建设发展状况 20
3.3 土地利用限制因素 20
3.3.1 项目区土地利用限制因素 20
3.3.2 主要改善措施 20
3.4 水土资源分析 21
3.4.1 水资源平衡分析 21
3.5 新增耕地来源分析 23
3.6 公众参与分析 23
3.6.1 可行性研究阶段公众参与情况 23
3.6.2 公众对项目的主要建议 24
3.6.3 项目申报后公众参与方案 24
4 工程规划 26
4.1 规划设计依据 26
4.1.1 法律法规 26
4.1.2 相关政策 26
4.1.3 相关规划 27
4.1.4 技术标准 27
4.1.5 相关基础资料 28
4.2 规划目标 28
4.3 建设标准 29
4.4 规划方案 30
4.4.1 土地利用布局 30
4.4.2 工程平面布局 31
5 工程设计 34
5.1 土地平整 34
5.1.1 田块布置 34
5.1.2 土壤改良分区 34
5.1.3 土壤改良工程量 34
5.2 农田水利 34
5.2.1 水源工程 34
5.2.2 灌溉管道与渠道 44
5.2.3 排水沟道 60
5.2.4 建筑物 61
5.3 田间道路 66
5.3.1 田间道 66
5.3.2 生产路 69
5.4 其它工程 69
5.4.1 防护林工程 69
5.4.2 经济生态型农业模式 72
5.5 典型田块 73
5.5.1 耕作田块方向 73
5.5.2 耕作条田形状 73
5.6 工程量分类汇总 74
6 土地权属调整 80
6.1 土地权属现状 80
6.2 权属调整方案 80
6.2.1 权属调整的依据 80
6.2.2 权属调整的措施 80
6.3 方案编制说明 81
7 施工组织设计 85
7.1 施工条件 85
7.2 施工总布置和主要工程施工方法 85
7.2.1 施工总布置 85
7.2.2 主要工程施工方法 86
7.3 施工进度 88
7.3.1施工进度安排原则 88
7.3.2 施工进度安排说明 89
7.3.3 施工进度安排表 89
8 实施措施与工程管护 90
8.1 实施措施 90
8.1.1 组织机构 90
8.1.2 管理制度 90
8.1.3 控制措施 92
8.2 工程管护 93
8.2.1 管护主体 93
8.2.2 管护措施 93
8.2.3 经费筹措 94
9 投资预算 95
9.1 编制说明 95
9.1.1编制依据 95
9.1.2 费用计算标准 95
9.2 预算成果 96
9.3 资金筹措 102
9.4 投资进度计划 102
10 效益分析 103
10.1 社会效益分析 103
10.1.1 建设期对社会影响 103
10.1.2 维持社会稳定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方面的作用 103
10.1.3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103
10.1.4 社会效益评价 103
10.2 生态效益和环境影响分析 104
10.3 经济效益分析 105
10.3.1 投资费用 105
10.3.2 收益计算 106
10.3.3 单位功能投资分析 107
10.3.4 静态评价指标 108
10.4 耕地质量分析 108
11 附 件 110
规划设计前,设计人员与主管部门有关人员再次到现场实地踏勘,与项目区所涉及村屯的村民代表座谈,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规划方案进行认真论证,认为“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出的设计方案是可行的,能够充分体现土地整理的意义,耕地质量和粮食产量将有提高;设计阶段在对“可行性研究报告”所确定的项目范围、规模及新增耕地等不做调整的基础上,对如下内容作以调整:
1) 可研中进行土地平整并利用草炭土进行土壤改良,面积为30.1902 hm2。通过再次踏勘发现,草炭土已被禁止开采;考虑到当地土壤情况,土地平整不利于沙化耕地治理,同时为保证沙化耕地土壤得到改善,保证沙化耕地的治理效果,综合考虑当地百姓意愿,设计将不对土地进行平整,而采用将切断的秸秆还田的方法对项目区内两个经济生态农业模式的喷灌区,共106.5280hm2耕地进行土壤改良。
2) 经济生态型农业模式
可研中,喷灌区内种植花生。经过再次踏勘我们了解到,当地生态环境脆弱,种植花生扰动土壤,破坏土壤结构,甚至会加速土壤沙化。通过当地各级政府的协调,统一认识,将禁止在项目区内种植花生,促进耕地沙化趋势的逆转。由于当地有成功的果-粮间种模式,并且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我们在设计中将原来规划的花生喷灌区改为经济生态农业模式喷灌区。风沙所多年研究的“经济生态农业模式”是在耕地中的农作物能统一调配的基础上进行的。项目区内的耕地已经承包给农户,如果大面积的推广,除了技术导向外,还需要让农户能有感性认识。我们与项目区内的承包土地的农户和政府多次协调,除在两块喷灌区内开展“经济生态农业模式”外,将在开展“经济生态农业模式”的两喷灌区的两侧增加86.9843 hm2耕地,作为准推广区,该区域除了暂不栽种林果外,主要水利灌溉设施按照均按“经济生态农业模式”设计。作为项目区中的经济作物调整种植区,也作为“经济生态农业模式”最终的过度区。
3) 旱田改水田
可研中,由于渠道占地的减少水田面积整理后由现状的214.8610hm2增加到215.2910hm2。通过再次和当地联系,当地有增加水田面积的愿望,水田增加还可提高农民收入,同时水田的水面还可改善小气候,故在设计中将16.1358 hm2旱田改为水田,新建机井,修建斗渠。同时由于水田中部分机井已损坏,使现有水田不能正常灌溉,故新建水田机井,保证水田需水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