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清淤工程技术交底记录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v发布时间:2014-07-16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10 KB
  • 资料分类:水利工程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一、施工准备
1、现场准备
1.1、测量准备:开工前进行固定线路,包括导线、中线的复测,水准点的复测与增设,横断面的测量与绘制。并进行记录与整理,送交监理工程师核查。
1.2、调查及试验:施工前对施工范围内的地质、水文、障碍物、文物古迹及现有管线情况进行详细调查。
1.3、场地清理:在施工现场工作界限内,保护所有规定保留的植物及结构。对施工范围内的建筑废弃物、腐植土进行清除运弃。场地清理完成后,全面进行填前碾压,使密实度达到规定要求,重新测定地面标高,并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核,进行现场验收,验收合格后进行下一工序施工。
1.4、合理布置现场河道排水措施,将施工现场的河水安全、合理导流。
1.5、确定修建施工临时便道,以便机械进场及淤积沙石外运。
1.6、确定施工用水、用电线路。
1.7、建好施工现场安全围护设施,确保施工环境。
1.8、设计、制作、安装各种施工标牌、警示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施工管理制度。
2、技术准备
2.1、制定技术措施,组织技术交底,编制人员、材料、机械设备需用量计划。
2.2、配合现场施工,解决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制定出先进施工技术方案。
二、施工工艺
填筑围堰 抽水 吸污泵吸淤泥至罐车运卸 人工清理渣土(含垃圾、石块) 吊运至岸上临时堆放点 渣土车外运至卸土点 河底清淤测量验收合格 进入下一分段施工
三、施工方法
1、围堰
每一分段施工长度初拟为200~300米左右,围堰采用袋装砂土叠筑,迎水面铺编织布(彩条布)防渗并用袋装砂土压盖,袋装砂土叠筑时须做到排列密实、整齐。围堰顶宽0.6米,两侧边坡1:0.75,围堰高度应比正常高水位高出0.5~1.0米。
2、抽水
采用Φ120污水泵日夜不停地抽水。
3、清理
围堰内水抽干后,先用吸污泵将表层淤泥直接吸到罐车上,运至卸土点堆放;下部渣土(含垃圾、石块)采用人工清理,然后吊运至岸上临时堆放点利用渣土车外运至卸土点堆放,对于局部工作场地允许的地方直接用反铲挖掘机挖河底淤泥和渣土,渣土车装运至卸土点。每一分段的河底清理后,须经业主和监理测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分段的施工。
4、环境保护与市容卫生
施工中做好日常清洁工作,淤泥按指定地点弃放,不污染堆泥场的环境,运输渣土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出现“滴、洒、漏”现象。
四、雨季施工措施
1、因受施工环境影响,特制定雨季防汛范围:施工区域、周边居民居住区、与之有关的社会道路及周边单位。
2、与气象部门取得联系,设专人收听天气预报,并做好详细记录,了解中、短期的天气情况和天气变化,以指导施工。
3、施工进入汛期前,对全线施工现场地形地势进行勘测,调查现场排水设施,制定汛期排水措施。
4、对现有排水设施进行清理,达到防汛要求。
5、雨季期间施工要尽量缩短每一工作段的长度,调配计划集中人力,分段突击,做到当日计划进度当日完成。
6、每天对围堰进行检查,在暴雨来临前考虑加固措施。
7、挖槽时应在槽边设护挡,防止雨水进入沟槽,机械挖槽时槽底予留20cm进行人工清槽。土槽边坡应铲平拍实,避免雨水冲刷,挖槽后应随即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在槽底内侧挖排水沟并设集水坑,将汇集的雨水排到槽外。
8、多储备水泵,以备围堰内抽水。
9、对现场排水设施要经常定期进行检查清理,防止堵塞。
10、成立雨季防汛小分队,并有专人指挥,随时进行排险。
11、现场存放材料应码放在高处,或开挖排水沟输导积水。
12、水泥等易受潮材料,必须有防雨防潮棚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