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地图上来看,我国不仅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国家,也是一个水旱灾害发生较为频繁的国家,且从我国的历史文化中看,古时有大禹治水、兴水利、除水害等,现代还有南水北调等的大型水利工程。近些年来我国在各级地方都贯彻落实了中央政府对治水、管水的政策方针,同时还深入开展了对水的法治建设,充分鼓励各地区进一步的完善水利工程河道的治理。本文就我国水利工程河道治理进行探索,对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管理对策展开详细的探讨,進一步的加强我国地方水利工程河道的治理方针。

关键词: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TV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6903(2021)10-0114-03

0引言

在我国基础工程建设中,水利工程占据其中重要一环,水利工程在生产灌溉以及蓄水抗洪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随着早期建设的水利工程使用日久,以及最初设计管理理念的一些缺陷,还有国家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最近数十年水利工程中的河道整治正在陆续开展中,以下将结合现实情况以及未来需求,对水利工程中河道整治工作仍需重视的问题进行简要剖析并提出相关处理意见。在当代河道整治工作中,我们需要重视并学习贯彻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以及国家对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需求,对河道整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不仅需要去除以往工作中存在的弊病,还要具有相当程度的前瞻性,满足如今规划生态水利的建设理念,同时争取最大化发挥已有水工结构工程的调蓄河水的作用。有效健康的河道治理,应该不仅能保证河道原有的天然形态,做到最少程度上的人工干涉,还要保证原有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甚至于是对原有系统的加强与完善,最大程度发挥自然的自我调节能力,恢复原水体水资源平衡以及生态平衡,提升河道整体水体水质,提升流域内群众用水的满意度,满足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概念

1.1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定义

河道治理工程是指在在正确河道治理理念的引领下按照河道治理计划开展的航道治理工作以及水利工程建设等的工作,尤其是在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遵循因地制宜、远近结合的原则,且在河道治理的工程中最好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从整体局势出发,控制和改造河道的工程措施。

1.2我国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基本类型

为预防我国防洪、航运、供水、排水等的合理使用,应及时做好相关的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相关工作,借助河道的演变规律,因势利导的调整并稳定河道的流向,以改进我国河道的工程措施。但在在具体河道治理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1.2.1山区河道的整治工作

在我国山区河道中,因地势的复杂多变,因需要各种各样的程序,进行山区河道的整治工作。较为常见的有炸礁、除障、改善流态以及局部疏浚等。

1.2.2平原河道整治工作

平原地区的河道治理工作与山区河道的治理工作不同,更多的是控制和调整河势、裁弯取直以及进行河道拓宽等。

1.3在水利工程河道治理中的相关原则

在水利工程河道整治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关注上下游以及左右岸的统筹兼顾,不能只关注整治的效果,而忽略了其他的地区的河道建设;(2)依照河道的变化规律,进行因势利导,并抓住在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演变时机;(3)在河道治理的过程中,不仅有平原河道,还要综合河槽、滩地等综合治理;(4)因地制宜,实现就地取材,尽可能实现对工程河道治理建筑材料的节约;(5)在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过程中,要分清主次,避免出现随意布设工程项目,应有计划、有目标地布设工程项目;(6)河道治理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地改善生物的生存条件,并适时引进生物,实现生物的多样化。

2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工作存在的缺陷

2.1破坏两岸自然生态,影响城市规划

在城市化的发展道路中,最重要的便是对河流的管控,不仅要流淌在各个区域中,还要服务于各个地区。像之前的城市内部的发电、灌溉以及日常饮用等,都需要水资源的帮助。但在实际生活中,因对一些河道的治理不当,与当地的城市规划不符,有的地方甚至随意开发河道两道的环境,严重破坏了河道两岸的自然生态环境[1]。

2.2对水利工程管理的认识不足

近几年我国在水利工程中的认识有所限制,尤其是在工程挖潜改造以及基础管理方面,没有做到正确的认识。甚至在资金投入方面也有所不足,甚至有的地方财政拨款的资金并不能满足正常运行所需的费用。为此,在我国的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对工程管理的认识。

2.3河道生态污染严重

由于部分工作人员环保意识与法律意识较差,会直接向河道中排放没有经过处理的污水,会严重污染河道的生态环境,加大河道治理难度。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没有及时对污染问题进行管理和解决,将进一步扩大污染面积,给河流下游的环境和水质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2.4过于看重经济利益

可能因为重视程度有限,部分人员并没有过多的看重实际水利工程的整治情况,而过多的重视其经济效益,忽略河道治理工作。为此管理人员在设计与制定河道治理计划过程中忽视了当地实际情况,这无法保证河道治理效果。部分工作人员没有积极贯彻落实有关规定,河流治理严重不足,导致河流淤积、污染等问题频发。

2.5防洪能力不足

在水利工程运行后期,自然灾害、水土流失等问题会影响到河道,降低河道的防护能力,出现河道厚度不符合相关规定的问题。部分水利工程建设时间较长,没有制定科学的建设计划,不符合防洪要求。部分河流经过长期运行,会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出现洼地、崩塌等问题。

2.6随意更改河道形态

部分区域在制定工程河道治理方案过程中,没有重点分析实际情况,经常出现随意更改河道形态的问题。例如,一些工程人员为了在短时间内完成河道整治任务,会改变河流的原有形态,这将严重破坏河流的生态系统。还有部分人为了增强河道的防洪能力,会在改造过程中使用钢筋混凝土,虽然这种做法可以增强河道的防洪能力,但是却会严重破坏河道原有的生态系统。

3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工作开展的必要性

隨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基础设施的不断健全,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在这种情况下,生态环境保障与防洪安全保障等被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此外,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出现和贯彻,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水利工程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降低资源消耗量,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升人与自身发展的协调性与和谐性,更快更好的落实与践行可持续发展观念[2]。将解决水利问题放在突出位置,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保障区域城乡水利稳定、协调、健康发展,持续提升政府管理水资源水平,真正实现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目标,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当前大部分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着水利基础建设薄弱的问题,这会大大降低农村河道治理水平,不利于农村经济健康、平稳发展。通过整治河流提高基础设施防洪标准,有效解决辖区防汛安全保障问题,为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繁荣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增强区域发展的健康性与可持续性,共同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此外,构建良性的水资源循环利用,能有效的提高对河道的治理水平,并满足我国人们的多元化需求。且在生态水利的规划以及涉及过程中,还有助于丰富河道的治理内容,改善两岸的生态结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运用,有效避免在生态环境中对环境等的污染问题[3]。

4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实施措施

4.1建设生态河堤

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水资源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具体自然环境中,水资源分布是不均匀的,若依靠实际分布进行水资源应用,则无法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为了合理分配水流,提高防洪能力,从根本上提高河流水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必须建设生态型河堤。生态河堤是生态水利渠道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良好的生态路堤能有效地保护植被,达到绿化路堤的目的。生态堤坝也可以交换和调节河水,为此在具体施工中,要通过应用人工护岸模式提升河水调节质量和效率。在生态河堤建设中,要重点考虑河流所经地区的形状、大小,了解河道水流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从而使河流的形态更加科学。在具体生态河堤建设过程中,要根据河道周围的实际自然环境和条件多样化选择和应用材料,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河道的完整性。

4.2提高管理人员的维护水平

我国河道治理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项目,且涉及的部门也非常多,故而要想完成部门中的建设应建立相应的治理小组,更应选择合适的管理人员,明确相关的工作事宜以及奖惩制度,避免出现无人负责等的现象发生。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进行相关工作的技术培训,通过分享不同人员的所见所闻,实现更好的技术分享、经验分享,做到全方面的提高技术管理人员的技能与综合素质。

4.3推进河道归化建设

在河道整治过程中,必须确保河道的曲流符合有关标准。曲流河道能有效的提高蓄水能力。与直河相比,曲流河道能产生较强的水流,有效地增加水体容量,为生物提供充足的生存空间。为此要以水资源生态功能和积累功能为出发点,有效延伸河道,提升天然河道建设水平,保证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一致性,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的。生态水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繁琐复杂,需要多方沟通调节。通过建设现代完善的生态水网体系,可以在河流中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有效保护生态环境[4]。

4.4恢复退化的河岸带

位于高水位的河岸地带建设可以使生物群落产生十分明显的边缘效应,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生态体系,这样的环境体系,能够满足野生动物的生存需求以及繁衍需求。由于良好的河岸带可以提升地下水存储量,因此有效恢复退化的河岸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使河岸带与生物群落的气息保持一致。另一方面,要适当调整和优化河岸带生态群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使河岸带能有效缓冲水体突然变窄。在混凝土河岸带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还必须种植适量的树木,从而更好地保护四周生态环境,改善水土流失,使河道与自然条件更加密切[5]。

4.5恢复河道自然状态

保证河流具备较强的防洪安全能力,积极建设水边多样化生物栖息地。河流可以贴近自然形态建筑,通过丰富多样的结构提供生态环境和自然河流。例如:对河岸线开展不规则设计工作,实现一个有宽有窄、丰富多样的生态体系。在这一过程中要有效协调河流周围的环境和生态网络,将二者更好的融合在一起,从而进一步扩大升天系统食物链的覆盖面积。沿着海滨的树木和绿地形成了水生生物和海岸的网络,有线条和叶绿体,确保了整个河流系统更加稳定。

4.6水生植物种植作用

河道发挥着十分明显的防洪和灌溉作用,而且作为市容建设的一部分,为居民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达到美化城市的目的。因此,生态水利工程可以有效利用植物和水生植物,如花草等,可以美化水面,维护生态平衡。生态水利是河流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流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通过种植适量的水生植物,可以保持水生环境中植物的数量和种类之间的平衡,有效避免项目建设造成的生物多样性快速下降。为了有效解决水中的浮游生物和浮游垃圾问题,需要增加水域内水生生物数量,保持水域内平衡,有效的净化水域生态,提高河流的生态建设水平[6]。

4.7其他生态水利措施

在改善河流生态的基本路线上,要不断借鉴国外先进的河流治理措施,优化和改善河床的基本性质,调整河流曲率,减少河流侵蚀。保证河流可以在平水期正常冲刷河道,在实际处理过程中,我们可以科学、有针对性地将石块排列,打造生态河岸,有利于水生生物更好的栖息和繁殖,同时也保护水底的植物在水流强劲时不被冲走,有效提高河道管理效率,减少淤泥堵河的发生。水底空气中的氧气需要更好地融入河流,达到微生物对氧气的需求,从而提高生物的繁殖效率,更好地净化河流环境[7]。

5結语

就我国水利工程中的河道整治工作现如今还具有重视程度不足,开展方向碎片化、区域化,整体整治不完善,整治前期设计工作中的创新性、实用性思维缺乏等问题,此外河道整治并非是通过相关水利措施就能永久解决一劳永逸的工作,还要发动环境保护部门等,对日常生产生活工作中的河道污染现象进行实时的把控与整治,唯有多方面入手,才能在较长时间内,保证河道整治工作的持续有效。

参考文献

[1]李红明.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J].魅力中国,2015(8):217.

[2]项晨,张丽.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控制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3):1 394.

[3]张茂.浅谈河道治理工程设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珠江水运,2020(16):6-7.

[4]傅振久.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生态治理建议[J].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2018,1(5):70-72.

[5]张光宝,钱建红.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珠江水运,2020(15):101-102.

[6]赵镇艳.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城镇建设,2020(11):195.

[7]周卫锋.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品与质量,2020(41):292-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