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水利百科全书"曾阐明,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科学技术。 

  关键词: 水土流失水土保持危害综合治理土壤植被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和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物质,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不可替代的基础资源。减少其水旱风沙灾害,发挥其有利因素,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水土流失破坏土壤结构,降低植被质量,影响流域对径流的调蓄能力,增加水多水少的矛盾,泥沙增多既降低河流质量,影响水生物活动,又作为污染物的载体,提高污染的浓度与防治的难度。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已成为主要的环境问题。   

   一、水土流失的含义、成因及对水利的危害   

   1、含义 

   水土流失是指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的过程。    

   2、成因 

   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特别是人类严重破坏地表植被后,由自然因素引起地表土壤破坏和土地物质的移动,流失过程加速,即发生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地表径流在坡地上运动造成的,可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使大量肥沃表层土壤丧失、水库淤积、河床抬高、通航能力降低、洪水泛滥成灾。在高山深谷,容易引起泥石流灾害,危害工矿及交通设施安全。  

   3、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 

   (1)枯水季节水量减少,泥沙淤积阻塞河库。水土流失的首要后果是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严重时水源枯竭,河道断流。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使土壤蓄水量减少,由于土壤随水而去,贮水空间就随之丧失,土壤的蓄水量也因此减少,从水文角度讲,增加了径流的年内变化,使洪水季节水更多,枯水季节水更少;第二,水土流失使得梯田、水塘、水库、河道等发生淤积,蓄水容积减小,蓄水量也相应减少,同样也使汛期水更多,枯季水更少。另外,由于表层土壤裸露,在水力的侵蚀下,大量泥沙随地表径流流向塘库、江河,一方面淤积的泥沙减少了库容,削弱了水库的防洪能力,减少水库的使用寿命,严重时易造成漫坝、垮坝等灾害;另一方面造成沟渠江河河床抬高,严重影响御洪能力,致使洪水宣泄不畅,水位上涨。 

   (2)加剧洪水泛滥,容易引起滑坡等灾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植被大部分遭到了破坏,山区更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当暴雨发生时,由于地面坡度大,植被不够,径流改变,坡面截流能力较差,土壤表层涵水能力低,使得降雨强度远远大于土壤入渗速度,雨水来不及入渗,迅速大量流动,一遇暴雨,极易形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造成山洪灾害。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除了冲毁房屋、道路、电力通讯等设施外,也将破坏农田、水塘、水库等水利设施,严重的还会影响航运,使河道断流,给人民的生命及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3)水环境质量下降。由于洪水增大,发生次数增加,表层土壤以泥沙形式进入水体,水体中含沙量增加,增加了水的浊度。同时,流失的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及残存的农药、肥料等物质,这些物质随土壤一起进入水体,使水体的面源污染加大。水土流失越严重,进入水体的污染物就越多,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下降,水环境容量减少,水污染速度加快,水污染就越严重。   

  二、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及在水利发展中的作用    

  由于水土流失与土壤退化日趋严重,生物生存空间日益缩小,严重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水土流失危害十分严重,影响着水资源的利用。水土流失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联合国也将水土流失列为全球三大环境问题之一。目前,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对环境保护极为重视,对水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较好,边开发边综合治理,并十分注重对治山治水的投入。水土保持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生态环境和治理江河的根本措施,并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因此,正确认识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坚持“依法保持水土,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土地与土壤资源,对于缓解人地矛盾,发展农林牧业生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另外,发展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但是,目前人类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经济水平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资源迅速耗竭和环境恶化的基础上。在保护环境及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发展经济是当今世界追求的目标,可持续发展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和唯一途径。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当代人不能只为了追求今世的发展,而剥夺后代人本应享有的发展的机会,人类要坚持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甚至是某一个单位,水利行业自然也不例外。只有确保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利用,才能保障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确保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利可持续发展既是我国总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其中,水土保持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水土保持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量,提高水环境的质量。很多水土保持设施(如水平梯田、小山塘、排灌沟渠等)可以拦泥拽沙,增加塘库蓄水,提高水利工程的效益,减少水库、湖泊、河道等的淤积,延长水库的使用寿命。 

  2、水土保持可以减少滑坡、泥石流、洪涝等灾害的发生。水土保持可以维持或增加土壤的入渗量,一些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如梯田、山塘、水库等)还可以拦蓄径流,一方面在汛期可以削减洪峰,提高防洪能力;另一方面,在枯水季节可以补充径流,减少径流的年际变化。同时,水土保持也降低了滑坡、泥石流对水利工程的损坏率。    

  三、在水利建设可持续发展中如何更好地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1、提高全民生态意识,加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 

  利用各种媒体,多层次、全方位地宣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让广大群众了解水土保持法,提高全社会水土保持意识,让厂矿企业将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纳入到监督管理范畴,解决好边开发边治理的问题,使广大干部、群众、开发建设单位进一步认识到防治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迫切性,为水土保持执法创造良好氛围。同时要建立管理机制,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遏制人为的水土流失,把好立项审批关,按照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凡生产建设性项目,一定要做到水土流失治理与工程建设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原则。立项计划、设计书一定要有防治水土流失方案并由水保部门审批,否则,不予立项。    

  2、掌握全面情况,建立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 

  为实现科学管理和国家决策要求,必须客观地、定量地认识和评价水土保持的全面和单项问题,揭示水土保持的基本情况与动态变化、水土保持的成效与进展,水土保持的潜力与展望。根据分析研究的要求与精度,认真测试有关资料,包括:一是不同水保措施,不同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单项效益,以便为水保评价提供依据;二是从土壤流失进入干流之间各河段的水沙变化及其对周边的经济、社会、生态和人文的影响,以便了解输移过程;三是可能产生的负效益或不利影响,如对大小水库、坑塘、涝池的运用寿命,对河岸的冲刷破坏,对农作物沙压减产等。通过对以上资料进行测试分析、规划研究的基础和国家统计资料相对照审核、调整对指标进行量化。由于水土保持是多种措施相互关联的,其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必须根据赋予不同权重的子行业的指标相加求得。 

  总之,加强水土保持,把水土保持作为水利的中心环节和战略措施,有利于提高其在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利于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张广军《水土流失及荒漠化监测与评价》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9. 

  [2]骆世明《农村环境整治与生态修复》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