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近几年城镇化进程极为迅速,2013年城镇化率已达到52%,城镇常住人口达7亿。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到2020年全国主要城市化地区将要集中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经济总量,城市空间达10万km²。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因此即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又要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城镇发展,这就要求在城镇化建设中做好城市水土保持工作。 

  关键词:城镇化;水土保持措施;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反映了时代发展的方向和需求。水土保持作为保持水土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性工作,应积极投身服务于国家城镇化发展道路,探索和开拓城镇化进程中的水土保持新领域、新工作,促进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多年来,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多是以生态建设为主在广大农村开展,城市水土保持工作起步比较晚,措施体系也不尽完善,目前主要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水土保持是城镇发展的关键,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本文就在城市城镇化建设中水土保持技术做一个简单的探讨。 

  一、城镇化的水土流失问题 

  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兴建的城市基础设施和生产建设项目,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城市交通工程、民用建设项目、工业建设项目、各类开发区等,在土石方的开挖、回填、堆弃、排放,雨水、雨洪排放等活动中引发和加剧水土流失。以往的水土流失主要由开垦种植、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等造成,防治对象主要面对农村、农地,而城镇化造成的水土流失的活动行为、防治区域与传统水土保持相比,有极大的变化和不同,需要转变观念,强化新的关注点,适应和面对国家发展的新阶段,面对新领域,研究新问题。城市水土流失问题,是伴随着城镇化进程而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在大城市,一些中小城市甚至小城镇,在经济建设快速开展过程中,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城市水土流失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严峻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和关注。城市水土流失的成因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组成,其中人为因素起主导作用。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矿企业建设会导致原有地形地貌、地表植被、土壤和地表组成物,以及水资源小循环系统的改变,在暴雨和大风等外营力作用下,就会造成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 

  二、城市水土保持措施体系 

  多年来,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多是以生态建设为主在广大农村开展,城市水土保持工作起步比较晚,措施体系也不尽完善,目前主要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临时措施主要是建设临时拦挡、临时排水沟,进行临时覆盖和碾压,临时措施主要是建设临时表土堆场,配套临时表土堆场的临时拦挡、临时覆盖和临时植草,以及临时排水沟、沉砂池、车轮清洗系统等。工程措施主要是建设工程措施主要是建设拦挡工程,主要包括:拦挡工程(如浆砌石挡墙、砖砌挡墙等),排水工程(如浆砌石排水沟、砼排水沟等)、土地平整工程、表土剥离工程、集雨蓄渗工程等。植物措施主要是进行屋顶绿化、园林绿化、种植防护林草、分割绿化带等;除此之外,近年来出现的“近生态工程技术”也在城市水土保持工程中得到了利用,如植草砖、生态排水沟、垂直绿化护坡、生态混凝土护坡等。 

  三、城镇化建设中水土流失治理途径 

  1、深化水土保持改革意识 

  当前深化水土保持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的活力,依法全面正确地履行政府水土保持管理职责,提高效率、强化监督,强和优化公共服务,同时不断同时不断鼓励尝试水土保持工程的新工艺、新技术。紧紧抓住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营造更加有利于各类投入主体公平、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推动水土流失治理提速增效。建立包含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的目标考核体系和办法,对造成资源、环境事件依法依规追究终身责任。 

  2、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推进水土保持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水土保持部门在运用市场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治理水土流失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从最初的以户承包治理小流域、拍卖“四荒”治理开发使用权,发展到水土流失区群众、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城镇居民、个体土商户及私营企业家以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水土保持土程建设。当前,要紧紧抓住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营造更加有利于各类投入主体公平、有序竟争的市场环境,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推动水土流失治理提速增效。 

  3、因地制宜,完善当地城市水土保持防治体系 

  因地制宜完善水土保持措施体系,在水蚀地区应该更加注重水力侵蚀措施选择,特别是在临时措施方面鼓励增加临时排水沟的布设,在工程措施方面多进行浆砌石排水沟及砼排水沟的布设;对于处在坡度较大的新建建设类项目,应做到分层分台开挖,以尽量减少土石方量;对于处在平地积水区域的项目,应完善降水抽排、车轮清洗措施;对于处于干旱地区的项目,应鼓励设置排水设施和集雨蓄水系统等措施。注重排水设施和集雨蓄水系统的建设;种植行道树,有条件可以考虑增加蓄水设施;建设住宅小区应该更多考虑下沉式绿地和屋顶绿化,特别是在植物措施方面鼓励增加使用能同时发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植物。工矿企业项目根据不同类型多考虑弃渣弃料的堆放和处理。城市建设项目密集,建设和施工单位众多,需要对各个建设管理单位、各施工单位、施工人员进行水土保持专项宣讲培训,让他们了解水土保持法、国家技术标准、中央对工程建设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规定和要求,设置保护、警示标牌,明确现场责任人员,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自我约束机制,同时,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水土保持相关机构应当在各生产项目之间的土石方平衡方面做好统筹安排,让各生产项目之间相互利用各自土石方量的赤字与盈余,不仅能减少土石方的开挖、废弃带来的水土流失,还能减少企业建设的成本。 

  4、重视建设期的水土流失,实行最严格临时防护措施 

  重视临时措施的实施是建设期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水土保持临时措施是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防治水土流失的命脉。按照“大风不起扬沙、降水不排泥浆”的基本要求设计和实施临时措施,尽量做到有扰动就有覆盖,有堆积就有拦挡,有集水区就有排水,促进城镇化建设期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开展。城镇化的水土流失主要是建设项目引发的,水土保持工作重点是监督管理。新的水土保持法、国家技术标准已为开展城市水土保持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技术要求。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城市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从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入手,加强监督执法,严格落实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结束语 

  在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我们要站在国家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来重视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并加大研究力度,努力形成不同区域不同城市水土保持措施体系,完善城镇化水土流失治理的途径和方法,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推动各级政府根据水土流失调查结果,依法将水土流失潜在危险较大的区域划定为重点预防区,将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划定为重点治理区,明确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土石方平衡方面的信息,并向社会公告。完善水土保持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文书,对执法自由裁量权进行细化,制定具体的行使规则,严格执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参考文献 

  [1]姜德文.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新问题[J].中国水土保 

  持,2014(1). 

  [2]廖梦南.我国水土保持规划有关问题的思考[J].硅谷.2014(04). 

  [3]黄百顺.对水土保持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