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我国在水土流失工作上的治理取得了一定进展。我国一些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尤其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这些土地一年流失的土壤养分,大致相当于年施化肥的总量,使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不高。是“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所以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研究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水土保持内涵的内涵入手,分析了水土保持对水利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及途径。 

  关键词:水土保持 水利 可持续发展 

  水利建设中,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不仅对干旱少雨、沙漠肆虐、生态脆弱的恶劣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符合水利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趋势,破解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难题。在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粮食安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对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与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创新和示范意义。 

  1.水土保持内涵 

  水土流失,是由于土壤表层被外力破坏,地表出现裸露,直到母质层育化小于流失土壤量,形成的岩石暴露的现象。水是生命之源,土是万物之本,水土保持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实质是国土整治,改善生态环境,合理对水土及生物资源进行开发及利用。规划、预防、治理、监测监督可以强化水土保持工作管理责任,推动水土保持,达到水土资源的保护和合理,使得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2.水土流失对水利开发利用的影响 

  2.1水资源利用量缩减 

  水土流失之后,流域上游中的山丘地表植被破坏,蓄水保水能力降低。同时,因为没有拦蓄降雨以及径流蓄水的保水对策,降雨之后,地表的径流流速随之增大。大部分的降雨通过地表径流的方式,迅速汇集到河道,变成山洪进入江河湖海。土壤的入渗量逐步减少,地下水及时补给不能满足,地下水水位下降。一旦暴雨山洪暴发,随后就会出现河流干枯,人畜吃水困难,土壤更加干旱。 

  2.2水质污染 

  我国一些地区山高坡陡,土层浅薄,地质构造复杂,加之暴雨强度大,人类活动频繁,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水资源具有流动性,水资源的污染带动了一些污染源的迁移。具体有泥沙污染水源问题,将长期困扰着水环境条件的改善,诱发其他一系列灾害的发生;农业水污染问题,主要是农业化肥和农药对水资源的污染;生活垃圾污染问题,主要指固体废弃物污染水源;生活污水污染问题。水土流失作为重要载体和这些污染因素有密切的关系,如何在防治水土流失的同时,控制水源污染,是水土保持面临的一个新的严峻挑战。 

  2.3引发自然灾害 

  植被破坏引起了水土的流失。一些地区,山体比较陡峭,植被总体较少、稳固性较差,容易造成山体滑坡。同时因为汛期降雨及山洪等因素影响,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使得不稳固的地表变得更加脆弱,加剧土地沙漠化的形成,还会造成土壤松散。除此之外,还有冲毁电力通讯、道路、房屋破坏水库、水塘、农田水利等不利影响。 

  2.4水库淤积 

  水土流失会形成江河阻塞,地表径流因为携带着大量的泥沙以及固体废弃物,会淤积在水库和河流中,使得水库调蓄以及河道行洪能力降低,对水库资源在综合开发方面形成了不良的影响。同时加剧洪涝旱灾,例如,我国黄土高原地区输沙量为16亿吨,其中有4亿吨都在下游,是水库淤积的罪魁祸首,甚至形成“地上悬河”,对河岸周边居民生活产生了严重威胁。 

  3.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水土保持措施 

  3.1加强水利可持续发展和水土保持与规划 

  水利可持续发展和水土保持与规划中,水利完善总体规划可以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方向支持。建设惠泽百姓的水保工程,规划设计最关键。要本着“分期分批、集中连片、规模治理,高标准建设”的原则,科学设计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优化布局,将水土容易流失的坡耕地进行综合治理,并且与其他水利水保工程相结合、与拟建和在建项目相结合、与区域整体经济社会发展和主导产业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努力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更加科学合理,实现水利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3.2明确治理责任 

  水利可持续发展和水土流失治理,不是水利部门单打独斗就能完成的,要明确政府和村民的水土保持工作责任。要根据《水土保持法》,将不同职能部门中的职责要求进行细化,实现本部门的职责明确。完善政府和村民委员会的水土保持工作职责,对本行政区域中生产和建设一系列项目,开展跟踪检查水土保持情况,落实实施全程监管。同时凝聚不同部门的水土保持力量,形成合力将在水利的可持续发展取得积极的作用。尤其要搞好水土治理的试点工作,成立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建设项目部,为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强的组织领导保障。通过林业、农业、国土等各方面努力,实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改善水土流失现状。 

  3.3加强制度建设 

  水利可持续发展和水土保持结合中的制度建设,要突出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的原则。制度的建设基础是对现实水土流失情况的调查,水利行政的主管部门要尽快全面和掌握实际的水土流失状况,并且在群众的监督权、知情权基础上,实现对本行政区域中水土流失的变化趋势、危害、面积、类型、分布开展防治调查。根据水土流失的特点,在治理、监督执法、规划与监测等方面开展建设制度工作。首先,把各项已有制度完善,实现执法人员秉公执法、忠于职守,做到违法必究、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其次,加快水土保持配套法规制度建设。市县两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下发的办法作为依据,加快配套法规的修订完善,把《实施办法》切实落实到位,达到新的有关规定,开拓水土保持中事业的持续发展的新局面。最后,要做好水利规划与监测制度,编制出典型治理模式调研、项目库储备等基础制度,建立水土保持监测站,纳入财政预算。除此之外,还要做好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的融资体制建设,健全水利投融资体制机制,管理好水利地方建设资金。在认真将水管体制改革抓好的基础上,对巩固深化工作和总结评估进行好,把水管体制改革转到乡镇水利站以及小型水库的发展中去,形成水利工程建设的良好运行机制。 

  3.4加强能力培养 

  水利可持续发展和水土保持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针对党员干部。首先要从提高治理的意识入手,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要在思想统一的基础上,实现工作的扎实推进,实现思想认识的提高,将治理机制不断实施,把水利工作开展好,实现水土保持工作新局面的开拓,为推进水利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其次,要将水土保持项目建设继续作为重点抓好,实现水土保持工作的预防监督工作,对人为水土流失严格控制。还要加大水土流失补偿费征收力度,实现资金可以完全用于有效的水土保持项目中去,落实发挥生态的补偿效益。不断将清洁河流推进,不断改善城乡水生态环境。最后,要保证工作责任落实。不同级别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尤其是水土的流失严重地区,要把水土保持机构充实好加强好,负责将归口管理做好,实现水利工作中的监测、监督和综合治理。与此同时,交通、能源、林业、农业等有关部门,要同大中型工矿企业积极沟通,支持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工作,认真做好防治工作。 

  4.结语 

  伴随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水资源供需矛盾更为突出,要做好水资源供应管理工作,水土保持工作是重中之重。水土保持工作将“谁破坏就谁治理,谁形成水土流失,谁就补偿”工作原则。要突出监管重点,对监管对象全面掌握,全面推进水利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春友.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关系述评――以大庆地区为例[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2(10). 

  [2]贺新宇.水土保持与水利可持续发展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2(33). 

  [3]李伟莉,赵静,许艳杰,周瑞芝.水土保持措施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内蒙古水利,2012(02). 

  [4]杨秀才.浅析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珠江现代建设,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