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随之而来的是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本文将指出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的建设的关系,分析我国当前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明确水土保持工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从而找到做好水土保持工做的办法和措施,推动生态环境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词:水土保持 生态环境建设 经济 

  水土保持是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生态环境建设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水土资源过度的开发和利用,再加上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多山地丘陵,给治理生态环境难上加难。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前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水土是生态环境最基本要素,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有利于推动生态环境建设。 

   1.我国当前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 

  一方面我国地处地震多发区,恶劣天气和地震的发生造成水土流失严重。例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就很严重,土壤侵蚀导致总经济损失超过了五百亿元人民币。另一方面我国人口众多,生产方式落后,人地矛盾引发对资源的频繁不合理开垦和利用,也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科学利用山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可以提高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造更自然的生态环境。水土保持应该是建立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存的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上。我国水资源人均利用量很少且分布不均,水污染严重,水土保持工作的复杂程度在我国是空前的,涉及很多方面。水土保持要坚持控制水土流失为核心内容,最大程度地保护和利用水土资源,用科学和发展的长远眼光看待存在的问题,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面对存在的艰巨形势更要迎难而上,勇于挑战,相信阳光的力量积极应对。 

   2.水土保持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1水土保持减轻旱涝人为等灾害危害程度 

  水土保持中植树种草,修梯田,保土耕作等措施在根源上制止了泥沙下泄,抑制河床的抬高,调节了河流的径流量。少数开发商不合理丢弃废物渣子行为,导致了河流堵塞现象。水土保持通过修建路、坝、桥等基础设施工程层层拦截,保护优良植被,有效抑制了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阻断了泥沙下泄,提高了水库防洪蓄水的能力。据观测研究,河流蓄水量大大提高,土壤中还保留了氮磷等好的元素,治理后的土攘较之前的裸地年土壤冲刷量减少90%以上,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为植被生长提供了更安全的生态环境。另外,水土保持能够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恶劣自然天气引起了洪水的泛滥,泥石流冲刷造成了河道破坏,堤坝倒塌。山区植被覆盖率低、河床堵塞不通导致了山体滑坡,河流径流不规则。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能有效保护原有河道的稳固能力。重建森林植被的林冠截留林,生态自我修复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综合治理阻挡了滑坡和泥石流,恢复了正常的地表径流,洪峰流量减少,河流就会有更为充足的时间汇流,使河流湖泊运流正常。 

  2.2水土保持能够清除有害物质净化生态环境 

  近些年我国才深刻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水土流失导致的污染危害比工业污染危害更严重更复杂。水土保持工作把重建植被生态系统作为重点,把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大范围地应用生态自我修护的方法,用工程措施力保生物的生命安全,营造乔、灌、草结合,针、阔混交的水土保持林来重建植被生态系统。防护林水土保持工程,保护了林地土壤的抗蚀、抗冲,根系的固土能力。大量有害物质被阻拦过滤吸收掉,水体表面的污染物就减少了,水质得到改善,从而提高了水资源的循环使用。进入21世纪后,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水土保持工作作为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预防机制顺势推行。例如美国是世界上公认的提出水土保持工作较早的国家之一,在小流域治理方面成就突出。 

  2.3水土保持是公众生命和生财产安全的天然屏障 

  2008年的汶川地震震前震后山地侵蚀严重,滑坡、崩塌、泥石流随处可见,土壤植被破坏严重,不稳定的山坡持续动荡,使四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地震是灾害的外在因素,地表植被不好也是重要原因。综合治理、预警预报避免新的伤亡是目前水土保持工作的关键。另外,水土保护是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土地荒芜贫瘠就没有了创造生产的能力,工农业生产就会停滞,人民将无法安居乐业,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从重要程度上说,水土保护和生态环境安全是国家工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关系重大。当前水土资源危机和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我国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更是薄弱,是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水土保持工作投入不足,科技力量不足制约着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 

   3.做好水土保持的办法和措施 

  3.1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推动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 

  设立专项水土保持资金专款专用,透明公开。各项工作的处理要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做到做一处成一处。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敢于创新。构建区域化治理、分类指导综合治理的新格局。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立项目找共点,把人工治理和生态修复有机结合,科学合理运作。一些发达地区可以加强生态绿化建设,发展高产生态产业,水土保持的投资渠道也可以多样化。坚持科学发展和技术革新的理念,确保工程建设更加符合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另外,招收专业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学无止境,对从业人员进行实地培训,鼓励有志向的专业技术人才深入实地进行科学研究。组织专题研究,工程开发小组,群策群力,找到水土保持工作的新亮点。 

  3.2依靠科技提升综合治理的能力 

  各地要充分保护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障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改善农业生产的环境。各地水土保持工作要以科学技术为指导,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成功的经验,因地制宜地走有我们特色的水土保护道路。重点工程重点管理,切实提高工程管理的水平。退耕还林,建设基础农田、小流域治理,发展农村新能源和生态移民等措施,开辟了人工治理和生态修复的新道路,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的三重效益。 

  3.3对违反水土保持法的任何行为严格按照法律处理 

  2011年3月1日,新《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明确了流域机构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职责。例如在2011年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督察工作中,首次采取了各级协调联动的监督检查机制,透明公开公正,明确监督任务,更好地保证了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开展。总结历史教训,科学综合治理。生态优先,退耕还林,把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以工程保生物,营造乔、灌、草结合,针、阔混交的水土保持林工程,并通过大范围的生态自然修复,可以重建植被生态系统,控制土壤流失及其所衍生的面源污染,保护宝贵的水土资源,维系生态环境的安全。 

  3.4预防和监督双管推进稳步发展 

  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媒体的宣传相结合,完善相关法律监督体系和水土保持技术服务体系。另外,将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范围扩展到城市,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水土流失现象普遍存在。城市水土流失有其特殊性,不是土壤侵蚀形成的,而是由于建楼筑路扰动地表土层、开采矿产破坏原始结构、丢弃工业和生活垃圾等不合理的城市开发建设行为导致的。自然的反作用力让我们看到了更多水土流失的危害,城市水土保持的防治原则突出强调预防为主,预防、监督和治理综合管理的原则。合理处置生活废弃物是城市防治水土流失的根本。在保障生产有序安全运行的同时,绿化城市生态环境,争创文明幸福城市。城市水土保持也要把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工程措施是安全保障措施,生物措施是环境美化措施。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4.结束语 

  水土保持是一项复杂的覆盖面广的系统工作,可以在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进行效益评估。为实现科学管理和满足国家决策需求,必须客观地、定量地认识和评价水土保持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289)[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规程(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