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各地都在进行村镇建设,本文对在村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水土保持问题进行分析及探讨。 

  【关键词】村镇建设 水土保持 问题 对策 

  1 村镇建设中水土保持存在的问题 

  近年,随着村镇建设的不断推进,许多村镇在建设过程中水土保持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加强,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水土流失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水土流失区域扩大的势头依然存在。 

  1.1农村建设项目引发水土流失 

  随着村镇建设的深入展开,农村住宅区、道路、引水和排水工程、垃圾处理等建设项目也相继实施,由于对水土流失认识不足,建设过程中没有做好水土保持规划,加上施工现代化水平低、管理粗放,在建设施工期和生产运行期直接、间接地造成了大量的水土流失,而且情况复杂。 

  1.2 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不善造成水土流失 

  国土部门通过实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及其配套工程建设,对农村的田、水、路、林、村进行了有效的综合整治,提高了耕地质量和增加了耕地面积,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但有些地方只注重先期的整治却不重视后期的管理、建设,一味追求最大出地率,过分强调工程措施而忽视植物措施,致使经过土地整治后的裸露的土壤在降雨作用下大量流失。 

  1.3投入不足和管理不够完善 

  随着治理任务的不断完成,后续的治理难度越来越大,因此治理过程中必须付出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许多村镇得到上级部门投入十分有限,造成工程建设总体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后续管理措施没有及时跟上,许多地方出现了边治理边破坏现象,粗放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乱砍滥伐、随意垦殖草地和林地,造成了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后的水土再度流失。 

  2村镇建设中应采用有效措施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2.1做好水土保持协同规划工作 

  水土保持工作必须与村镇建设同时开展,要把水土保持工作纳入村镇建设总体规划之中,做到同时规划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水保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承担起行业管理的使命,积极参与村镇建设规划,并加强对村镇水土保持建设规划设计的指导和管理,对水资源保护、面源污染防治、产业开发、人居环境改善及防洪减灾等进行统筹考虑,对山、水、田、林、路、屋等进行合理布局,在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中整合各个涉农建设项目,重点抓好以村镇建设为中心、以治理水土流失为主要内容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监督检查村镇建设中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的落实,坚决制止不按规划建设的各种做法,以保证村镇建设的健康发展。 

  2.2 坚持工程、植物和耕作措施相结合的水土保持建设原则 

  在工程措施建设中,要通过兴建水利工程对河湖雨洪进行有效的引排和拦蓄,达到防洪减灾、就地拦蓄雨水、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对村镇建设中的取弃土石渣场和一些临时设施的恢复性治理,应采取必要的“截、拦、导、整”措施,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配合村镇建设而实施的治脏、治乱、治差和改水、改路、改厕、改厨、改圈工程,要达到“净化、绿化、美化”的标准,要营造出良好的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 

  在植物措施建设中,要因地制宜地实行乔灌草、针阔叶林相结合,在不同的水保功能区种植不同树、草,建立从坡顶、坡面到沟底的层层设防、节节拦蓄的多层次多品种的复合植被系统,以削减洪峰,增补枯水流量,改善江河水流状况,保持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减少入河泥沙对河道的淤积,提高河道的防洪减灾能力,充分发挥植被的生态防护功能。 

  在耕作措施建设中,要围绕水土保持建设,革新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建设高产稳产农田调整农林牧业用地比例,调整作物种植习惯、种类和结构,逐步使土地利用和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水土保持具有防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增加土壤肥力、抵御旱涝灾害等功能,在改善农村生产环境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既能保证农业稳产高产、保证粮食安全,同时其产业的经济效益也日益凸显,果品、桑蚕、茶叶等传统产业和科技示范园、花卉、药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拉动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 

  2.3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全民的水土保持意识 

  水土保持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在今后的水土保持工作中,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与水土保持有关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水土流失的危害及治理水土流失在村镇建设中的重要性,让广大干部群众懂得水土保持既能保护土地与水源又能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道理,通过完善水保监督机制、制定乡规民约等,强化广大干部群众“爱护水源,珍惜水土”的意识,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来。 

  2.4加强水土保持管理,保护村镇建设成果 

  凡涉及土石方的村镇建设项目,包括道路、公共设施、水利电力工程、住宅区开发、生态园区建设等,建没单位必须依法申报水土保持方案并明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的范围,建立和健全水土保持方案申报与审批监管制度。 

  水土保持项目建设实行招投标和监理制度。由政府投资的水土保持专项治理工程或建设单位委托水保部门组织实施的水土保持工程,必须实行项目招投标制。为确保水土保持设施建设到位,根据村镇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由水保有关管理部门应着重加强对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以确保水土保持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管护好水土保持建设成果有利于巩固村镇建设成果,有利于发挥水土保持措施的效益。水土保持建设成果的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是广大农民在从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参与式的水土保持治理,落实农民的各项合法权益,实行“谁建、谁管、谁受益”,有效落实管护费用,能极大地调动工程管护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管护人员的责任心,还能通过工程建设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民主意识和参政议政能力,推进村镇建设的民主管理。 

  2.5加大水土保持建设投资力度,稳步推进村镇建设。 

  长期以来,资金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瓶颈。现行的水土保持投资机制是“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一个项目的实施,除了国家无偿投入外,要靠地方配套和遵循“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筹集资金,这两项是资金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群众自筹部分主要是投工投劳折资。水土保持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决定了水土保持需要巨大的投入,因此在资金来源上,必须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一是政府投入机制。应将水土保持建设提升到准公共物品的高度来认识,而公共物品的最重要属性是人人可使用,人人可从使用中受益。有公共利益的项目必须由政府来投资,这也符合国家倡导的“多予、少取、放活”的村镇建设根本方针。二是政策激励机制。通过优化环境、政策鼓励,实行民办公助、以奖代补、项目补助等做法,通过水保产业对农村经济状况的改善,地方政府就有更多的财力投入到水土保持建设中来,广大农民以及各种社会资金也可以在水土保持建设中贡献更多的力量。三是引进市场机制。要充分利用拍卖、租赁和承包“四荒”融集社会各方面资金、技术、劳力等生产要素参与水土流失治理,在办好土地权属流转手续和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四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保护生态环境、解决区域之间或经济社会主体之间利益均衡的问题。 

  3结语 

  只有坚持不懈地搞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才能不断提高农村环境质量,人居环境的安全才能有保障,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GB 50433--200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2]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要点,中国水土保持,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