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提高原州区的农业生产能力,改善生态环境,进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阐述原州区水保农发项目的开展情况,并对农发项目加以分工,明确发展方向,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水保农发;综合开发;水土保持 

  中图分类号:S1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5-0058-02 

  0 引言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管理,促进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结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2011年7月1日印发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办法》出台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农发水保项目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重要组成部分,原州区被列入农发水保项目县以来,认真遵循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和各项方针政策,以治理当地水土流失和整治薄弱退化土地为基础,积极改善当地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有效的提高了当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原州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取得了积极成效。 

  1 水保农发项目在原州区的开展情况 

  1.1 取得的成效 

  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截止2012年底,项目区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68km2,治理程度由45%提高到68%,人均基本农田由0.06hm2提升到0.12hm2,建设旱作基本农田44601hm2,营造水保林33169hm2,种草11330hm2,建设的18。农田占到80%,有力的促进机械化耕作和田间管理。治理后的水平梯田拦水效率达到85%拦泥率达到95%,土壤侵蚀模数减少到2000t/hm2,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②土壤产出率有较大提高。以前的“三跑田”跑水、跑土、跑肥,变成了今天的“三保田”保水、保肥、保粮,通过测算,治理后的水平梯田粮食增产1200kg/hm2,充分发挥了水土流失治理在抗旱减灾中的作用。近年来,累计建设水骨干坝60座,中、小型淤地坝111座,总库容6044.28万立方米,这些坝系工程的前期蓄水,后期淤地,使水资源利用率达到68%。 

  ③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调整。经过合理科学配置资源梯田、林草建设为种植业调整搭建了平台,使种植业由单一的种粮型向粮饲结合型转变,单纯的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通过彭堡镇马铃薯产业园、头营蔬菜基地、开城示范园区等,带动了项目区经济,提高了项目区的人均收入。④促进了项目区经济的快速全面发展。通过项目实施,在原州区形成了一支5000人左右的农村科技队伍,每村至少有两三户“科技户”每户有一名“科技人”每村都形成了以合作社为核心的种植、养殖,小集团模式,地膜玉米、摸侧小麦,脱毒马铃薯等一些农作物推广占到85%,项目区的农用车自有量100%。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村人员逐年增加,劳务输出逐年增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成城镇逐步转移,真正提高了农牧业生产的综合能力。 

  1.2 存在的问题 

  ①受区域差异影响,建设难度加大。按照“先易后难,集中连片”的原则,前几年建设重点主要集中在条件相对好的乡镇村社,而尚未实施项目的村、社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生产条件差,实施建设项目的难度大。 

  ②农民群众筹资投劳难度大,不易落实。一是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农村由老人、儿童留守,劳动力缺乏,难以完成投资投劳任务;二是物价上涨,各项费用支出大,投资标准难以满足项目建设的需求,因此完成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任务困难大。 

  ③工程管护难。由于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投入主要是以财政的无偿资金为主,项目工程验收后,虽然向乡镇、村办理了产权移交手续,但由于乡村干部的责任心不强,农民的集体意识差,加上维护资金缺乏,使淤地坝等工程的管护不到位,不能正常使用。 

  2 今后农发项目要以分工明确、协调配合方向开展 

  通过多年来开展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水保农发项目在定位、扶持重点、管理监督、发生明显变化。主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原州区是以农业农村为主导经济产业带动其它经济共同发展的产业链条,农口部门主要是以组织实施为基础,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产能力,水土保持农发项目通过治理水土流失增加林草植被防止土地荒漠化,修建水平梯田、荒山治理、加强淤地坝建设,是为了更好的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农业综合开发提供有利的生态保障。今后的水保农发项目在实施和资金使用范围应把握好以下几点: 

  2.1 开展好坡地及沟道整治工作 坡地及沟道整治工作在于用改变小地形的方法防止坡地水土流失,将雨水就地拦蓄,使其渗入农地、草地或林地,减少或防止形成坡面径流,增加农作物、牧草以及林木可利用的土壤水分。坡地及沟道整治工程的措施:   ①对于坡度在25°以下的坡地,修筑梯田,把坡地修成水平台阶地,拦蓄水土。②以小流域为单元治理水土流失,把支离破碎的土地分解成不同层次的小流域,对每个小流域实行承包责任制,将其改变成从坡面到沟道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护体系,使其成为农林牧副互相支持的良性循环的单元。 

  2.2 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竣工后期管护工作 为切实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目竣工工程建后管护工作,保障各类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设施正常运行,巩固治理成果,确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相关规定,结合原州区当地政策制定签定《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管护移交书》明确移交内容: 

  ①明确了水保工程管护工作移交人和接交人。②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③明确移交工程的管护范围及管护内容。④明确了“一查二禁三管四护五不准”管护制度。⑤定期督查,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将水保工程后期管护工作全面推进。 

  2.3 积极宣传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虽然国已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工作纳入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但水土流失现象仍逐年加重,并且存在治理速度跟不上流失速度的现实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首先从提高人民水土保持的思想意识出发,通过各种渠道,使人民群众认识到水土流失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使其建立起水土保持的思想意识,进而从行动上实现水土保持工作。 

  2.4 加强农发项目资金的管理与使用 一是在农发项目资金管理上认真遵守并严格实践《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水土保持项目管理财务制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细则》,使项目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二是严把项目报帐这一关。在项目实施中期、后期实行两期验收和多期检查,联合工程施工、计划统计、财务、站所领导组成的检查验收组,对农发项目进行检查验收,依据施工进度、验收结果,有依据的拨付一定百分比的工程款。 

  3 结论 

  新形势下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具体实践中,始终坚持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正确领导,加强建立健全农发机构,充实壮大农发队伍,按照国家和自治区项目要求和规范,合理部署安排、精心组织实施,通过水保农发项目的开展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优势农产品的生产能力,为构建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原州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吴洪伟,刘斌,阎存立.农业综合开发与发展节水高效农业[J].中国水利,2001(10). 

  [2]安维平.农发水保项目建设在原州区的经验和做法[J].价值工程,2011(34). 

  [3]陈丽萍.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半月),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