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水土保持作为我国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水土保护工作跟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整个区域内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通过对水土保持建设的总规划和目标进行分析,并从建立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体制及开展水土保持监督工作的新思路两个方面展开了详细的论述,以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增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水土保持;建设目标;建立体制;新思路 

  前言 

  在我国,水土流失已被列为头号环境问题,并作为西部大开发这项工作中的重要改善项目。水土保持是解决目前水土流失、生态环境脆弱的唯一途径。目前,我国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方法是对流域进行综合治理,通过各种水土保持措施,实现水土资源的永继利用,充分发挥土地潜能,减少水旱风沙灾害,使经济得到逐步发展,环境日趋改善,山川逐步达到日趋秀美的目标。 

  1、水土流失的特点 

  水利工程施工项目中出现的水土流失问题主要发生在施工的建设期,在运行期往往很少会引起水土流失。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其具有开挖面多而分散、弃渣量大的施工特点, 就会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而水土流失的强弱取决于水利工程的施工特点和施工区域,这就要求水利工程的设计人员与水利工程的施工人员应该以施工区域本身的特点来进行工程项目的建设,提前预防水土流失问题的发生。 

  2、我国水土保持的现状 

  合理利用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水土保持应该是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在水利方面,我国存在着水多、水少、水污、水浊的四大问题。其中水浊既独自为害水体,又增加其他“三水”对河流的不利影响,处于关键地位。水土流失破坏土壤结构,降低植被质量,影响流域对径流的调蓄能力,增加水多水少的矛盾。泥沙增多既降低河流质量,影响水生物活动,又作为污染物的载体,提高污染的浓度与防治的难度。从辩证的观点来看,似不应就问题论问题,而应当追根溯源,将水土保持作为水利的中心环节与战略措施,提高其在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的地位与作用。 

  水土保持面广量大,情况复杂,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用问题,既是自然科学,也是社会科学,既注重于经济发展,更关注生态环境,既要有辩论思维,又要考虑政策法规。从人与自然以及物与物之间的和谐共处,才是水土保持的最高理想。当然,这既是很高的要求,也是很艰巨的任务,既限于科技水平,也限于政经条件。但是只要我们努力研究,积极争取,总有一天能够达到或部分达到这一艰巨而伟大的战略目标。 

  3、水土保持建设的总规划和目标 

  3.1 宏观调控。水土保持的历史遗留问题是对水土保持的监管不力造成的,同时存在对水土保持的监测方面存在极大的不科学性,利用现代科技可以为水土保持提供强大的技术力量支持,通过评判指标体系的建立,能够为注重生态建设提供更多的总体规划。分析其中的原因,水土保持政策的调整有利于进一步优化体制内部存在的障碍,从宏观方面能够把握水土保持的重要区域不流失。另外,财政计划的实施能够为水土保持规划出资金动向,多方位的资金支付和信贷额度的使用,以及社会投资保险金的使用都可以为水土保持的生态建设提供强大的资金链,以此确保水土生态的总体达标,对于农、林、水利各部门的协同管理制定了统一规范标准。 

  3.2 技术保障。科技手段的投入是水土生态建设的必须手段之一,通过有效的管理,使科技的力量能够发挥到极致,采取生态工程的启动,利用耕作技术的广泛传播,对于植被的有效保护,参与土壤抗结块的科技改良和对蓄水保土、控制水土流失以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的使用率。同时增加技术培训,积极组织政府引导的社会办学力量参与水土课程的培训,通过引进优良树种,建立统一的市场供销体系平台来完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技术体系。 

  3.3 组织建设。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水土保持的生态建设,充分调动社会团体的参与性,对于项目建设的开工要引进投诉机制,对于影响生态体系的建设项目随时处于监测的动态体系中,这不仅仅是要求企业严格施工,更重要的是能够尽早的发现问题,确定水土的流失现状,在第一时间控制住水土的流失,对于组织建设的单位和部门,需要适当的改革现有体制,去除个人判断的风险,采取科学化的组织。 

  四、做好水土保持工作的措施 

  4.1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管理 

  为进一步加强重点工程管理,不断提高防治水平,省水利厅应将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全面安排部署水土保持工作。针对重点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对各地存在的问题绝不姑息,不迁就,要不断提高对工程建设管理的认识,切实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4.2提升综合治理水平 

  各地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础,以满足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为着力点,大力推进治理水土流失的条件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 

  4.3加强技术指导 

  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指导,同时还要借鉴先进的、成功的经验。为了克服自身的不足,把水土保持工程实施好,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到各处去参观学习,通过参观工程现场,提高了专业素质。 

  4.4积极探索,生态修复逐步拓展 

  按照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政策法规为保障,因地制宜,通过封育保护、建设基本农田、发展农村能源和生态移民等措施,实现大面积的生态修复,探索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新道路。 

  5、水土保持的效益与评价 

  水土保持是一项面广量大、复杂的系统工作,要全面测试分析评估其效益,确实不易。一般将水保效益分为经济、社会、生态三部分,对水少沙多的北方河流还增加一项拦泥效益。不同水保措施,不同地形地质条件下的单项效益,以便为水保评价提供依据;从土壤流失至进入干流之间各河段的水沙变化及其对周边的经济、社会、生态和人文的影响,以便了解输移过程,可能产生的负效益或不利影响,如对大小水库、坑塘、涝池的运用寿命,对河岸的冲刷破坏,对农作物沙压减产等。效益计算:采用有无措施或增减措施后在时空方面的对比。为实现科学管理和国家决策要求,必须客观地、定量地认识和评价水土保持的全面和单项问题,揭示水土保持的基本情况与动态变化、水土保持的成效与进展,水土保持的潜力与展望。总效益是各项效益的融合,研究分类效益及其间的相互关系应是主要内容。生态环境既是总效益的一部分,也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析研究与不同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社会经济效益,具有现实意义。 

  结束语:总之,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涉及多学科的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多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关系到经济的增长、生态环境的改善、江河湖库的安全,是一项造福千秋万代的事业。因此,必须摆正水土保持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依靠科学进步建立技术支撑体系,抓住典型引路,以点带面,侧重产业开发,提高治理的科技含量,水土保持工作一会定开创出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刘子沛,黄艳霞,浅谈水土保持与城市可持续发展[J],广西水利水电,2011,(2) 

  [2]陈 烨,浅谈水土保持在水利发展的重要性[J],科技创新,2009,(9) 

  [3]王开伦,城市水土流失成因及水土保持策略[J],绿色大世界,2009,(7) 

  [4]任宇,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支撑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J],水利经济,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