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土保持就是为了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山丘区,丘陵区和风沙区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综合性科学技术。 
关键词: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有效措施;遵循原则;基本功能 
  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的遵循原则 
   根据兴修目的及其应用条件,水土保持工程可以分为山坡防护工程,山沟治理工程,山洪排导工程和小型蓄水用水工程。在规划布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坩措施时不仅应当考虑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农业耕作措施之间的合理配置,而且要求全面分析坡面工程,沟道工程,山洪排导工程及小型蓄水用水工程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与生物相结合,实行坡沟兼冶,上下游治理相配合的原则。为了有效地防治山丘区风沙区的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在确定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时要求遵循以下原则: 
  (1)把防止与调节地表径流放在首位,为此应设法提高土壤透水性以及持水的能力在斜坡上建造拦蓄径流或安全排导的小地形利用植被调节吸水或分散径流减少径流的侵蚀能力。 
  (2)提高土壤的侵蚀能力,应当采用整地,增施有机肥,种植根系固土作用强的植物,施用土壤聚合物。 
  (3)提高植被的防护作用,营造水土保持林,调节径流,防止侵蚀作用。 
  (4)在己遭受侵蚀的土地上防止水土流失,必须注意辅以改良土壤特性,提高水土肥力的措施把保持土地与改良土壤结合起来。 
  (5)采用综合治理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包括水土保持农业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6)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的水土流失类型区的自然条件制定不同的综合治理措施体系。因地制宜是水土保持措施设计的科学基础。 
  (7)生态经治效益最优的原则,在设计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体系过程中,应当提出多种方案选用生态经济效益最优的方案。在确定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方案中全面估计方案实施后的生态效果,预测水土保持措施对成土作用以及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2.水土保持的特点 
  2.1综合性 
  综合治理是以大流域为骨架,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工程,生物和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形成综合防护体系。 
  2.2社会性 
  水土资源的社会性,决定了水土保持的社会性,防治水土流失不可能脱离社会经济发展而孤立存在。 
  在解决水土流失异地危害,人类活动与水土流失关系等问题上,既要充分考虑区域之间经济活动之间的关联性统――兼顾,又有约束各种经济活动,服从水土保持规范,更有充分依靠社会力量共同维护和建设。 
  2.3公益型 
  上游开展水土保持,减少河道泥沙淤积,减经洪水灾害,下游地区受益;维护和改善良好生态环境,促进宏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全社会所共享;水土保持业务主管部门在治理水土流失,开发水土资源过程中不形成任何自我的资产和利益,完全为当地群众和宏观经济发展服务。 
  2.4基础性 
  水土保持是保护水土资源,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维系良好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并为经济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5长期性 
  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和反复性决定了水土保持的长期性。我国亟待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0多万平方公里,即使不再新增加,每年治理5万平方公里,初步治理也需近半个世纪。 
  3.水土保持的基本功能 
  (1)防洪减灾,保持资源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体系中的水土保持措施,层层拦蓄径流,发挥了缓洪削洪的作用,减少了洪涝灾难,宝葫芦水土资源。 
  (2)开发利用,培育资源通过修建蓄水工程,增加径流蓄水能力,调节和重新分配径流,提高径流和降雨的利用率;通过综合治理充分挖掘荒山,荒坡,荒沟,荒滩,荒沙等资源潜力,增加梯田,堤地,水田等高产稳产基本农田面积;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封山育林育草,改变农林牧用地不合理的状况提高林草地比重增加值被资源。 
  (3)恢复调节,改善生态当不合理活动导致严重水土流失,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且难以自我修复时,水保就可以帮助其其重建和恢复。 
   
  当生态系统恢复到一定程度,形成自我修复能力时,则可通过封禁保护,减小干扰,实现其在我良性发展。 
  (4)优势互补,发展经济 
  坡面与沟道治理开发结合,合理配置治理开发措施实行立体开发;植物措施体系与工程措施体系结合,发挥开发利用资源的互补效应;种植林草与封治理相结合增加持续利用的在生资源;田间工程措施体系与农业耕种措施体系相结合,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5)促进社会进步 
  水土保持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群众生活条件,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促进与外界沟通,促进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