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灾,一个让中国人每时每刻都在诉说的话题。什么是水灾?简单的说就是水资源分布不平衡造成的灾害,包括水土流失、洪水、干旱、泥石流、城市淡水的短缺等形式。 
  我国是一个水灾多发的国家,特别是近几年,高速的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越来越严重,可利用水资源的减少已经成为经济和城市发展的瓶颈。我国水灾的形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自然因素,主要是由于水资源自然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南方水多、北方水少,东部多、西部少,山区多、平原少。其中,黄河、淮河、海河3个流域耕地占35%,人口占35%,GDP占32%,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7%,人均水资源量仅为457立方米。水多形成洪涝灾害仍是部分地区发展的心腹大患。20世纪90年代的10年中,主要江河流域有6年发生大洪水。水少造成的供给和需求不平衡,我国大部分地区春旱严重。另一个原因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水灾,主要是高速发展的经济和城市人口的相对集中对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据水利部统计,我国669座城市中有400余座供水不足,约200个城市严重缺水;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约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在46个重点城市中,45.6%水质较差,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有9个严重缺水。北京、天津、青岛、大连等城市缺水最为严重。尽管孕育了中华文明的长江和黄河依然奔流不息,尽管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兴建了水库8万多座,总蓄水能力达5000亿立方米,加上无数引水、抽水设施,使全国供水规模从1000亿立方米增长到5800亿立方米。可是,我国河道外用水较多,造成了河水断流,地下水位下降、水环境污染事件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地下水位下降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也包括沙尘暴问题。按目前的正常需要和不超采地下水,正常年份全国缺水量将近400亿立方米,相当于北京市年用水量的10倍。而“十五”期间,全国农田受旱面积年均达3.85亿亩,平均每年因旱减产粮食350亿公斤。全国农村有3.2亿人饮水不安全。全国有400余座城市供水不足,比较严重缺水的有110座。所以,今天的中国不得不面对被联合国认定为“水资源紧缺国家”的现实。 
  为了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我国采取了很多初见成效的措施。“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通过五大途径来确保节水型社会取得明显成效:明晰初始水权;确定水资源宏观总量与微观定额两套指标体系;综合采用法律措施、工程措施、经济措施、行政措施、科技措施保证用水控制指标的实现;制定用水权交易市场规则,建立用水权交易市场,实行用水权有偿转让,实现水资源的高效配置;用水户参与管理等等。同时兴修大量的水库工程。 
  就目前我国采取的调节水资源的措施来看,主要放在两方面。 
  一是节水。发展节水灌溉,提高工业水重复利用和再生利用程度。我国平均单方灌溉水粮食产量约为1公斤,而世界上先进水平的国家平均单方灌溉水粮食产量达到2.5至3.0公斤。目前我国农业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35%,而英国、德国、法国、匈牙利和捷克等国家,节水灌溉面积比例都达到了80%以上。我国工业水重复利用和再生利用程度较低,用水工艺比较落后,用水效率较低。2004年万元GDP用水量为399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是美国这些先进国家的8倍。二是蓄水。我国现有水库约8.6万座。这些水库的修建给防洪、灌溉、供水、供电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需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基础,是一个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而水库在带来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水库建设潜在的负面作用也逐步显露出来,河流枯竭、泥沙淤积、生态恶化、物种减少等等。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日益提高,水库对生态的影响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大、中型水利工程虽然在集中供水、大型供水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自身的特点与缺点决定了其不能成为解决水灾问题的主要措施。 
  一、耗资大、实施困难。大、中型水利工程的实施往往建立在水文、地质资料、施工条件、施工工艺、财力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条件繁多、实施复杂。 
  二、解决范围小 不能真正解决水灾隐患。水库是有控制面积的。在带给控制面积范围利益的同时,也单给控制范围一定的危险,水库的作用是双重的。 
  三、对生态环境的重置影响较大。水库建设必须要面对周围生态环境变化的事实。 
  四、生态环境恶化给水库带来的泥沙、沉积等威胁越来越大。 
  这些水利措施大多停留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上。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用水量的急剧增加,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我国北方大多数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已经超出水资源承载能力。淮河、西北部分内陆河流、辽河和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均超过或接近60%,海河流域已经超过100%,远远超过流域允许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极限。 
  建设节约型社会、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可利用水资源的拥有量才是平衡水资源供需矛盾,减少水灾的真正方法。 
  我国从建国开始,在发展大、中型水利设施的同时,也在发展小型水利工程措施,特别是近些年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视,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已成为我国解决水灾隐患的不错选择。水土保持工程独有的作用和优势,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水土保持工程属小流域治理工程,投资少,一般3~5年即可见效,而且施工工艺简单,不用专业的施工队,一般的老百姓简单培训后都可施工。水土保持工程不受条件限制,因地制宜,而且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它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使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发展。改善水循环的方式,减少径流,减少土壤侵蚀,减少径流泥沙含量。增加水资源的含量。小流域治理都是以保水、保土为基础,不仅能够增加地下水含量,而且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能够使设计标准的降雨全部保存下来,做到水不下山。同时,水土保持工程还可以防风固沙,减少风蚀带来的灾害。水土保持工程在减少径流、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等方面的作用是大、中型水利工程不能代替的。 
  建立在水土保持工程为基础的水利工程体系才是科学的,发展水土保持工作是解决我国的水灾问题的基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