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征地及拆迁实物指标 
  对于一般工程建设,所需征地及拆迁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sl290-2003)的要求确定管理征地范Χ。 
  工程占地范Χ包括工程永久占地及临时占地,尽量不占原有道·和房屋。临时占地包括料场、渣场、临时施工道·、临时生产设施用地等。 
  具体征地面积应根据实际情况详细复核,地上附属建筑物根据现场调查确定,施工临时占地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提供资料来确定。 
  2.工程占地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实施条例》,1999年1月1日起实施。 
  (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设计规范》(sl290-2003)。 
  (3)各省、直辖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征地补偿安置标准做好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的各种办法、通知。 
  (4)各省、直辖市人民政府关于征地补偿安置办法。 
  (5)各省、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土地管理办法。 
  (6)国家和各省、直辖市有关水利行业的规定、定额及造价信息资料。 
  3.工程建设占地对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影响 
  3.1对空气污染的影响 
  施工期土石方工程与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活动,材料运输以及施工车辆行驶等产生粉尘、扬尘污染物。工程施工主要以燃油机械设备为主,施工作业时产生燃油废气(大量的汽车、铲运机、推土机、柴油机等机械设备运行时排放废气),主要含Nox、CO等,由于较偏远,故对周边影响较小。 
  3.2地表水土流失对环境的影响 
  工程用油及油品运输方便,施工场不设贮油设施,其施工期污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场地废水等。其中,施工期间运输车辆冲洗产生含ss、石油类等废水。土石方开挖、场地平整等,致使地面泥土裸¶,下雨时雨水夹带泥土等随地表径流流入河流,使河水浑浊度增加。 
  3.3声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堤防工程的施工期将使用各种不同性能的动力机械,产生施工噪声,例如打桩机、推土机及施工现场的运输车辆等,产生的高噪声对施工区附近及车辆所经道·沿线环境造成影响。 
  3.4水土流失影响 
  由于堤防工程施工战线长,扰动地面面积较大,可能引起的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是人为因素,大量的土石方工程受雨水冲刷,不可避免地产生水土流失,而工程顺利完工并达到预期效果后,水土流失量将受到有效控制。根据不同水土流失防治区的特点和水土流失状况,确定各区的防治重点和措施配置。以工程措施控制大面积、高强度流失,为植物措施的实施创造条件;同时以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配套,提高水保效果、减少工程投资、改善生态环境。 
  4.环境保护措施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施工过程中,按照国家、地方法规和行业、企业要求,采取措施控制施工现场的各种粉尘、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以及噪声、振动等对环境的污染和Σ害,同时要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施工环境,保证人们身体健康,消除外部干扰,保证顺利进行。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统筹安排,合理布置,综合治理,环境保护的措施及具体做法:(1)实行环保目标责任制;加强检查和监控工作;对要保护和改善的施工现场环境,进行综合治理。(2)施工前应制定保护措施,防止大气、水源污染和噪声污染。(3)施工废弃物集中外运到指定地点,避免阻塞河沟、污染水源。施工中所产生的污水或废水,集中处理,不能随意排放。(4)运输和贮存施工材料时,采取覆盖、仓贮等措施防止©失。(5)对工程范Χ以外的土地及植被应注意保护,δ经工程师批准,不得随意堆置废方和挖掘。(6)工地附近的树木、花草尽可能进行保护,施工期间对绿化地区进行管理养护。 
  5.水土保持措施 
  根据堤防工程施工布置、占地类型及用途、占用方式、建设时序、水土流失状况及水土流失防治目标等工程建设特性,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状况,将水土流失防治类型区分为防洪护岸主体工程水土流失防治区和渣、料场水土防治区两个部分。防洪护岸主体工程区新增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5.1可利用料的防治 
  主体工程开挖的土石方将全部用于½域回填。从开挖到回填要间隔一个月甚至更长,这段时间内需要回填的土石方将被临时堆放于防洪堤内侧,后用于工程回填。为保证可利用料的稳定性及防止其施工期的水土流失,对可利用料进行拦挡,同时来水方向修建排水沟。 
  5.2临时工程防治 
  临时工程集中在工程管理范Χ,即防洪堤征地范Χ内,在使用期间大部分时段土地被临时建筑物占压,水土流失产生校少,主要采取修排水沟和植物措施进行防治。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