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多方筹措资金 
  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节水技术创新节水工程建设,建立节水建设的投入激励机制,坚持优化用水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和效率。根据工程性质和投资额度,合理确定各级投资配套资金比例。对不同来源的投资和投劳实行“捆绑式”管理使用,实现从骨干工程到田间工程的整体规划统一实施。确保工程建设的保质保量完成、资金合理到位是必须的保障措施[1]。 
  2农田水利管理制度建设 
  为了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效益,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推进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工作。其核心内容是制度建设,以水管体制改革促发展的主导思想,充分提升水利基础设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全面强化政府对水资源的管理职能。 
  依据我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灌区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结合规划区水利工程管理的实际,提出当地灌区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建设规划,为实现县域灌区依法治水方略提供基础保证和科学依据。 
  3建立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制度 
  制定符合经济发展状况的各行业用水定额体系,建立与用水权指标控制相适应的用水管理制度。制定水资源的总量控制和用水定额指标,根据区域用水权明确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的用水指标,确定产品生产或服务的科学用水定额。建立用水测验管理机制,由地区水利及农业管理部门,每年根据历年试验测定的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耗水量,确定本年度各种作物灌溉定额。由县水管理单位下发各乡镇,并指导各乡镇的农业灌溉。按照区域分别确定的不同作物的灌溉定额,以此为限额,实施定额供水、供水到户、节水奖励和超额加价。对于加价收缴的水费,按照“取之于水、用之于水”的原则,从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用于水利技术示范推广、节水改造建设[2]。 
  4建立用水信息管理制度 
 
 制定建立水资源实时调度系统的方案,建立和完善水资源管理信息与决策支持系统,实行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运用和多种水源合理开发,科学调度。 
  5建立科学的灌溉水价制度 
  科学的水价体系是水利经济良性循环的重要保证,也是合理利用水资源的调解器。遵循农业水价政策,按照农业灌溉用水按“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用水、公平负担”的原则,结合当地实际,全面推行水费末级核算制度,实现水价到位、水费征收到位的目的。建立良好科学的水价体系和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一是适当考虑供求关系,采取市场调节,允许部分地区,在适当部门监控条件下,按供求关系调整水价,实行动态水价和超计划累进加价制度。二是合理评估农民的可承受能力,在此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管理条例》,改革现行的水价制度管理体制,物价主管部门管理水价的核定、审批和调整,水管单位的收入是经营性收入,严格按照财会制度使用管理。三是建立科学的水价体系,确保地表水、地下水联调机制顺利实施。如对于河水灌区,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充分利用地下水进行灌溉,适当提高地表水资源价格,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的比价足以刺激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对于地下水资源溃乏而地表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适当提高地下水资源价格,确保地表水资源合理利用,保护地下水资源。四是完善供水计量体系,推行阶梯式弹性水价制度。按照“定额用水、差别水价、超额累进加价”的原则,逐步提高水价水平,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式计量水价,工农业生产用水根据用水定额和用水计划,实行定额内用水平价、超定额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合理确定和调整回用水价格,促进中水回用和再生水利用[3-4]。 
  6建立农民用水协会 
  不断规范和完善用水户协会运行管理模式,进一步推进民主管理,推动用水户协会健康发展,形成合理、公正、透明的供配水管理新机制。农民用水者协会是连接用水户和供水单位的桥梁,建立起用水户广泛参与、能真正体现广大农民利益的用水者协会组织,将斗渠以下的管理使用权移交给农民用水者协会,实现田间工程由农民用水者协会自主经营、自我管理的运作模式。 
  7建立用水计量和统计制度 
  用水计量和统计是灌溉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社会,取信于民,建立公开、公正、透明,规范管理的重要管理途径。鉴于上述问题,建议从以下方面建立健全计量统计制度:一是改进农业用水计量设施和方法,逐步推广按方计量。培育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改进收费办法,减少收费 
  环节,提高缴费率。严格禁止乡村两级在代收水费中任意加码和截留。二是加强对水资源监测系统建设,制定实行水资源数量与质量、供水与用水、排污与环境相结合的统一监测网络体系;建立完善供、用、排水计量设施,建立现代化水资源监测系统。三是结合已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先行安排部分自动化水平高、能够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的现代化测水量水设施,保证测水量水精度高,计量准确,操作简单易行,农民容易接受的测水量水计量装置。如引进先进的智能化取水设备(IC卡),用水户购卡用水,插卡取水,达到测水量水公开、透明,赢得群众的信赖。 
  8参考文献 
  [1] 王晶,袁刚,王金梁,等.ET管理在节水措施中的应用[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9(1):33-36. 
  [2] 刘晓芬,王庆海,孟庆红.林甸县农业用水现状与管理措施[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8,36(5):159. 
  [3] 倪化秋,谢美霞.山东省农业和水现代化管理模式研究[J].节水灌溉,2006(4):56-57. 
  [4] 台运华.淠史杭灌区综合节水措施探讨[J].安徽水利科技,2005(2):25-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