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随着放淤固堤工程的逐年增多,淤背区的开发利用也经历了几个阶段。80年代初期,为保持工程完整,封沙造林,由集体统一管理,但由于土壤贫瘠,保水性差,树木生长较慢,经济效益很低。
关键字:黄河下游淤 开发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

一、淤背区开发现状

  随着放淤固堤工程的逐年增多,淤背区的开发利用也经历了几个阶段。80年代初期,为保持工程完整,封沙造林,由集体统一管理,但由于土壤贫瘠,保水性差,树木生长较慢,经济效益很低。80年代中后期,逐步认识到淤背区是重要资源,进行了包边盖顶,提出了“安全,效益,多种经营”的措施,在淤背区内育苗,种植农作物、蔬菜等,管理上仍为统一管理经营,对部分淤区承包给职工或当地群众,但经济效益仍然不高。90年代以来,提出了“种、养、加”结合的措施,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加大投资力度,增加包边盖顶面积,对部分淤区进行水利设施配套,不断调整种植结构,逐渐形成了林、粮、果、菜、经济林等种植、养殖全面发展的局面,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在管理模式上有了以下几方面的改变:一是河务段统一(或固定专人)管理,收入归河务段;二是职工个人承包,交足承包费后,收入归个人;三是租给当地群众,收取一定的租金。

二、目前淤背区开发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山东河务局非常重视淤背区土地开发,始终把淤背区土地开发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20年来对土地开发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近几年来,围绕“让淤背区绿起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目标,按照“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规模加特色经营为方向,注重与工程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大力发展林果、育苗业,逐步确立了“高、大、强、外”的淤背区开发思想,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高”,就是高起点、高科技、高附加值。凡是淤背区开发比较好的单位均调整了产业结构,以发展林果业为主,减少一般用材林,逐步取消粮食种植。为提高科技含量,他们先后与林业局、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等有关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积极走向市场,搜集信息,本着10年不落后的原则,种植了名、优、稀、特品种,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提高竞争力,同时经常请专家现场指导,传授种植管理技术,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例如郓城河务局种植的黄金梨、凯特杏,鄄城河务局种植的寿桃和速生柳苗,都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大”,就是规模要大。只有扩大规模,才能适应市场经济,提高知名度,增加经济效益。济阳河务局种植了三倍体毛白杨78.5hm2、育苗13.3hm2、用材林70.3hm2、杜仲和银杏等经济林26.7hm2、名优果园林93.3hm2。

  “强”,就是强化基础设施,强化管理。淤背区土层薄、漏水跑肥、容易干旱。利津河务局投入资金数百万元,对133hm2土地进行了全面整平和土壤改良,并进行了水利设施配套,基本达到了田成方、渠成网、涝能排、旱能浇的标准。为克服“重开发、轻管理”的思想,在管理方式上,各单位都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管理办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是县局成立领导组织,具体负责土地开发工作,提供产、供、销等信息服务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是组织承包淤背区的职工外出参观学习,聘请专家授课。

  三是制定激励政策,对率先承包淤背区的职工,采取各种优惠政策,使他们免去后顾之忧,由过去的“要他干”变成“他要干”,由“跟着干”变成“自觉干”,引导鼓励职工一心一意搞开发。历城区河务局还注册成立了济南市黄河园艺场,实行股份制管理,把土地的产权和使用权分离出来。

  “外”,就是以市场经济为指导,向外开拓市场,把销售作为一项关键环节来抓。利用一切机会宣传推销产品,广泛搜集供求信息,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促销。利津河务局结合西部大开发,赴大西北做宣传和推销,签定了联合开发苗木的协议,使市场不断扩大。齐河河务局发展订单农业,根据市场需求和用户需要制定种植计划,以销定产,甲乙双方签订供销合同,双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并加强产前、产中服务指导,违约罚款,实现有效市场链接。他们先后与棉麻公司、种子公司签定了繁育优良棉种和玉米良种的合同,较好地实现了土地开发与市场的连接,解决了销售问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存在的问题

  1.淤背区开发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淤背区开发还没有出台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大多是县局和基层河务段根据实际情况,临时制订一些承包管理措施。作为基层河务段,本来就存在人员少、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等问题,又肩负着防汛、防洪工程施工、工程管理等工作,事务性工作太多,从精力、时间上都不能做深入的调查研究,人力、财力、物力等基础又较薄弱,工作无法较好地开展,管理粗放,制度上比较杂乱。河务段统一管理,治黄与经营兼顾,不利于调动积极性,容易吃“大锅饭”,效益低下;职工个人承包虽有积极性,但是分散经营,信息不灵,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租给当地群众种植,种的多是一些效益低下的农作物,租金非常少。

  2.投资环境差,经常出现当地群众与河务段争地种的现象

  菏泽市沿黄村庄密集,人均耕地较少,加之当地经济比较落后,群众对土地的依赖性较大,因此当地群众阻挠淤背区开发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历史原因。原来堤防、险工、淤背区上的树木由村队派人管理,收入由国家和村队按比例分成;现在淤背区全部由国家管理,村队不再参加收入分成,群众意见很大。

  二是黄河工程征地价格与其他行业相比明显偏低,当地群众认为工程做好后应该让他们种一部分地。以上问题已严重制约淤背区开发的进展。

  3.科技含量低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科学的管理模式;

  二是缺乏种植、养殖和加工业的科技知识;

  三是缺乏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

  四是缺乏现代化的机械设备;五是现在种植的大部分是传统的农作物,经济效益偏低。

四、今后采取的措施及对策

  1.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产业结构

  按照产业化和市场经济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及运行模式,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的步伐,以人为本,培养好自己的管理人才,其他科技人才可以采取聘请、引进等多种形式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二是市、县局建立开发机构,内部设立相应的职能部门,负责种养规划、实施政策制定、信息收集传递、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河务段建立各具特色的专业化种养生产基地,明确责任人,由职工或农户承包经营,实现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采取“公司+基地+种养人”模式,市场牵公司、公司带基地、基地联系种养人的形式,实现产业化布局、专业化经营、公司化管理,形成有黄河特色的产业实体,彻底解决分散经营与市场之间的矛盾,上连国内外市场、下连承包人,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等紧密结合的产业,公司与种养承包人建立稳固的关系,种养人可以通过公司服务按照市场需要安排生产,实现种养有指导、生产有服务、销售有路子、价格有保障,增加生产的预见性和收入的稳定性,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解决销售及价格不稳定的问题,增强种养承包人闯市场的决心和信心。

  三是引进外部资金和先进的管理体制及管理人才,通过多种途径,引进外资,吸引人才,汲取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快淤背区开发的步伐。

  2.加大水利执法力度,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没有稳定的社会治安和投资环境,经济就不可能快速发展。淤背区开发的首要问题就是解决好与当地村队、群众的关系问题,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采取多种形式与当地村队建立稳定的关系,保障淤背区开发的顺利进行。

  3.基建设计施工应为土地开发创造条件

  自实行基本建设三项制度以来,基建设计施工为工程管理创造条件执行得较好。2000年4月又颁布了《工程管理设计若干规定》,从管理范围、通信交通、工程观测及人员配备、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但具体到土地开发还没有出台详细规定,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修建淤背区至大堤的道路,并进行硬化,根据实际需要确定道路的数量;二是进行水利设施配套,包括机械、电力、渠道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理的配套设施;三是在淤区内修建管理房屋。

  4.开发淤背区必须科技先行

  开发淤背区,建立高效农业,必须以科技为先导,用现代化机械和现代科技搞种养加工,用现代化科学方法管理农业,用市场经济知识和现代科技教育人员,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把传统农业改造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农业。

  5.建好科技示范园,以点带面,全面发展

  建立科技示范园的根本目的就是以点带面、全面发展,它的作用在于科技示范性:一是积极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模式和先进的设备设施、针对部分人想干不敢干、想干不会干的思想,带头进行实践,让职工看得见、摸得着、学得来,为职工树立样板;二是围绕淤背区开发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实践,提供专业化、全方位的服务,引导、帮助职工参与市场竞争,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

  示范园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广开门路,在资金筹集上既可以独资、合资、集资,也可以引进外资,实行股份合作制,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在项目选择上,应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科技含量的原则,通过示范作用,引导职工积极开发淤背区,发展优质高效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