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强化农田水利建设主体

  农田水利建设运行管理主体包括建设管理主体,建设质量监督主体和水费管理主体,农田水利建设各个项目的健康运行与这些主体密不可分。在建设管理上,必须做到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合理、建设质量有保证与建设管理科学;把建设管理系统与质量监督系统的健全与完善同时进行,两个系统要齐抓共管,在保证建设过程透明的基础上,保证质量,这样建设才经得起考验。水费的管理也在建设管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水费是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完善合理的用水补偿机制,是确保建设和管理的有益补充。在完善以上系统和健全农田水利建设运行管理体系的必须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建设项目建设上,制定严格的项目管理办法,将建设建前、建中、建后的数据及照片存入数据库;建立健全检查评估制度,定期对建设进度、建设质量、资金使用、建设管理等进行检查,及时总结经验,研究对策;建立建设规划审批制度,要求地方在拟建中水利建设时,对申报程序、建设地点、规模、投工、投资计划等,由乡(镇)水管站报上级水管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实施;严格设计资质证制度和建设招投标制度;建立施工准入证制度和实行严格的建设监理制度;执行严格的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和资金监管制度,加强建设资金专款专用,资金的审核、审批、使用审计要严格的执行该制度;建立健全竣工验收备案制度和实行严格奖惩制度,在建设中产权所有者或受益农户、水合组织对建设全程监督,并在建设验收前对完成情况及时公示;把好竣工验收关,项目完成后,区财政,水利主管部门要及时的组织建设验收,对验收合格的建设项目及时办理产权移交手续,并建立健全后期管理机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其次在水费管理上,加大有偿用水宣传力度,改变农村居民长期使用“福利水”和“低价水”的观念,并通过试点、示范让广大的农村居民认识到水费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转变其“福利水”和“低价水”思想,确保水利建设资金的合理循环运转。

2、加大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保障力度

  但是国家与政府财政支持的资金与农村水利建设所需资金差距较大,主要还是靠受益群众自己解决,地方的农民的财力是很有限的,地方财政与农民的财力的局限也大大的限制了地方的水利建设的建设与维护。这就需要开拓思路,引进多元化投资模式,通过对大型农业企业或者公益性组织的联合及部分农田水利设施的承包、租赁、拍卖,达到政府和民间共同投资,共同受益的多元化融资模式;同时可以推动农田水利建设的新型贷款机制,从而增强农民个体和农民组织的水利建设的能力昌乐县及各乡镇街道水管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重要性,依法管理,把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认真做好同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积极准确的落实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经费,从而进一步推动建设、管理的落实。同时加强基层水利服务队伍和机构建设,充分发挥乡镇水利站、抗旱服务队、灌溉试验站等初级技术服务组织的作用,合理配置乡镇与灌排区内的水利管理机构,加强对村组的水利管理与维护技术指导与思想的引导。水管部门加强水利建设与管理的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对水利建设的不正当竞争和开发过程的不合理行为及时予以纠正,以确保防汛与抗旱工作的顺利开展。发展环境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镇域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和现代农业的竞争能力。当前我们正处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攻坚时期,各地都在谋划布局、蓄势发力,镇域之间争夺资源、抢占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发展环境因此成为决定成败的“胜负手”。特别是在宏观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的大气候下,如果服务环境上不能有新的提高,甚至滑坡或倒退,无疑是雪上加霜,自甘落后。也是净化投资环境,塑造政府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必须迅速掌握国际规则和国家关于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把知法、懂法、依法办事作为吸引投资、促进发展的内在动力来抓,营造诚信、守法的良好环境。三是优化服务环境。要下大力气改善服务环境,健全完善部门包帮企业机制,严格落实无例外检查和联合执法检查等制度,切实解决多头检查、乱收费等问题,为企业提供一流服务。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管好自己的人和事,坚决杜绝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等损害投资环境的行为。四是优化人才环境。树木生长离不开土壤,人才成长离不开环境,现代农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切实优化吸引人才、发展人才的环境,培育能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土壤。

3、完善农村水利人才建设

  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会出现以下问题,如建设缺乏专业的水利建设技术人员;没有较高素质和较高专业技能的施工队;缺乏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无法对现有的水利建设运行进行科学的管控;政府缺乏对建设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培训等问题,就目前的现状可以采取“派出去,请进来”方式,首先对现有建设技术人员实行短期的技术培训,并抓好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其次,做好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在建设中的推广应用工作;第三,完善互联网服务体系,加强技术咨询、指导、人员培训的相关服务工作;第四,积极组织建设技术人员的现场实践勘查工作的次数,在实际的建设管理过程中,增强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使农田水利建设运行管理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发展与农民生活。在水利建设项目建设前,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工具对水利建设的政策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提高政策知晓度;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及时总结,对管理过程中的新问题、新思路加以提炼,形成专门的技术手册和管理手册,为以后的建设和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政府和水管部门要把农田水利建设纳入公共财政支持的规划内,在农民可以直接受益的水利建设中积极引导农民出资投劳发展建设,通过用水协会等形式推进产权制度改革,落实管护责任和制度,推动建设运行管理与维护主体不明的改革。通过农民用水协会的发展和组织建设,可以积极落实灌溉建设的管理责任主体,明确产权,激发了用水者的节水积极性和主体意识。水者协会的水事活动是按照协会章程、办法和制度,用水者既是主人、劳动者,又是经营者、受益者,“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责权利相统一,机制灵活。同时他在减轻农民负担,增强农民节水意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上都起到了重要的意义。但是农民用水协会发展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协会数量少、运作经费缺乏、成员素质偏低和管理不规范等现象。这就需要加强政府部门对协会的政策支持和正确的引导;加强资金扶持,为协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加强教育培训,使协会的成员整体素质有所提高;并按照独立、公开、民主的原则,提高协会的整体运营水平;并加大对协会的宣传力度,提高协会的影响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