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列举了一系列较为常用的,同时效果较为明显的技术,包括截流技术、防渗墙技术、引水发电技术以及长隧道技术等,接着又根据我国水电站发展现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施工技术,对于我国水电站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水电站 施工 技术
  绪论
  水电站建设一直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也一直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于水电站的建设加大了施工和重视程度,使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让我过的水力资源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本文着重对我国水电站的施工技术做一系列的介绍和说明。
  一.水电站施工技术回顾
  1.1 截流技术
  截流技术主要应用于具有一定规模的江流或者河流,通过截流,使得河流水资源能够按照人类的部分意志进行积累,并应用于发电、灌溉等工程[1]。以三峡大坝为例,不但要求具有一定规模的蓄水能力,同时还要考虑通航的畅通以及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影响降至最低。因此在施工之前就要进行科学的论证和分析,采取了预平抛垫底,并在上游实行力堵、下游进占的方案;同时要有效防止了堤头坍塌的危险[1]。
  1.2防渗墙技术
  防渗墙的合理实施有助于蓄水在一定的范围内保证含水量,并阻止了积水渗漏的可能,一般采取混凝土防渗墙的结构[1]。一般来讲需要根据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合理施工,例如在覆盖层需要采用球块状的岩石进行,并在表面覆盖粉状的细沙,增加了覆盖层的强度;接着采用风化砂作为主要的填料。为了保证防渗墙的强度和可靠性,可在枯水期进行,保证其被水流冲散的可能性[1]。
  1.3引水发电技术
  引水发电是水电站的主要核心功能,为了确保发电量能够满足一定的要求,并在安全合理的环境中进行,需要对引水发电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论证[2]。一般来讲,需要整体进行规划和设计施工方案,包括;其次是施工支洞、引水系统等;其次是充分利用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施工条件,以发挥最大的优势;并进行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同时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2]。
  1.4 长隧洞技术
  长隧洞技术一般应用于地下水电站的施工建设。其中的技术难点是对断层的破碎带及进出口等特殊地段进行疏通。因此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需要满足“锚控技术为核心”、最大程度对围岩进行控制及综合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内容。例如在预加固过程中,可采用大管棚双浆液措施,同时配以中空自进式注浆锚杆措施等,以保证工期和施工质量[2]。
  二.新时代施工技术展望
  2.1连续浇筑混凝土技术
  连续浇筑混凝土技术能够保证工期的正常实施,加速了进程,同时也确保浇筑件具有一定的连贯性,提高了施工质量和强度等,已成功用于三峡工程[1]。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一般采用塔带机进行操作,并配以塔机、缆车机以及高架门等设施。对于砂石的搅拌、生产和供应都得以良好的实现。这种技术对于未来的大型水电站的建设,具有生产率高、浇筑连续等特点,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混凝土的浇筑生产化和批量化。
  2.2快速施工技术及管理体系
  快速施工技术是指在不影响水电站的质量和工作寿命的条件下,加速对施工的控制和进度,这种技术大大提高了水电站的施工生产率[1]。其中,需要制定一整套严密、合理、科学的工艺和方案,并进行系统的论证。也可采用计算机进行控制,包括生产、运输、施工等过程。
  2.3二次风冷技术
  在一些大型的水电站施工过程中,由于为了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需要对于建筑材料包括混凝土等进行合理的温度控制,例如在三峡工程施工期间,需要保证混凝土生产系统在7摄氏度左右。因此,需要一套较为完善的温控系统,经过多方论证,二次风冷技术已经合理应用于工程进程中。在这里,经过一次风冷后的生产线,还需要运用拌合楼等设施进行二次风冷,也可在其中深入冰片或者低温水等措施。
  2.4综合温控技术
  综合温控技术是在进行风冷或水冷的基础上,保持待施工对象在许可的温度范围内。由于在水电站施工的地质条件、温度调降等都较为复杂,容易出现突发情况,因此需要科学严密的措施以供应急。在温控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注温度和存放温度,并引进一整套全过程、全方位的温控措施,全程范围内可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
  2.5无钢衬高压钢筋混凝土岔管技术
  由于我国对于水电站的规模性和完善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是一些抽水蓄能水电站的施工等,需要保证水资源按照人类的既定方式运行,因此,大口径的高压岔管得到了人们对认可和应用,也要求其中的高压钢筋混凝土岔管具有一定的密封性和高强度[2]。例如可在施工地点采用“一洞四机”的形式进行布置,并将分岔位置的内径适当缩小;并将大、小圆锥管贯通。这样能够使岔管承受一定强度的水压,并保证了岔管的强度和刚度等[2]。
  2.6高压长斜井快速施工技术
  高压长斜井能够确保一定的蓄水能力,同时对于垂直井来说,更具有抗压能力,以及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而长斜井的快速施工技术也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一般来说,一般采用正、反井同时掘进,以保证工期按时完成,在这一过程中,采用一定机械进行挖掘,同时进行人工装渣,也使人身安全系数大大提高。挖掘过程中,还可扩大开挖面积,并辅以喷锚支护,加速了工程的进程[2]。
  2.7地下工程混凝土模板技术
  经过多年的论证和研究,地下工程混凝土模板技术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同时还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2],在各类洞形式或者井形式的地理位置中得到了认可。一般来讲,可用钢模台车预先浇筑具有一定角度的混凝土,再浇筑边顶拱,这样保证了模板的一次成型,使得经济效益显著提高[2]。
  结束语
  在新时期,水电站施工各类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大大提高其工作效率,同时保证其质量并缩短工期,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着重介绍现阶段较为常用的水电站施工技术,同时列举了一系列较新的新技术,对于我国水电站的发展和技术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超然,戴会超. 三峡工程建设中若干重大技术问题的突破[J].中国工程科学.2003.5
  [2] 马洪琪. 我国水电站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回顾与展望[J].水力发电.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