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的规模得到飞速发展,然而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软土路基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软土路基具有透水性能较差、抗压强度较低的缺点,因此容易破坏其承载建筑,科学处理水利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软土路基,有利于提高工程技术,增强建筑稳定性,避免出现坍塌现象。本文主要介绍了软土路基的特点与危害,并对软土路基的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利施工;软土路基;处理方式 
  软土路基一般指由淤泥或者是淤泥质土组成的,透水性能较差、抗压强度较低、压缩性能较高的地基,这种地基在荷载的情况下极易产生液化,因此软土路基的承载力非常小,一般情况下小于6.5KPa,在水利施工的过程中,通常将空隙在1.5至2.0之间的粘土、壤土称作为淤泥质土,将空隙超过2.0的粘土、壤土称作为淤泥。 
  1 水利施工中软土路基的主要特点 
  软土路基的主要特点主要表现为饱和比、孔隙比、液限、含水率等方面。在水利施工过程中,软土路基的饱和比通常高于90%,孔隙比一般大于2.1小于2.9,液限在40%至58%之间,含水率一般为42%~68%,而塑性指数通常表现为15至28. 
  2 水利施工中软土路基的主要危害 
  软土路基的危害主要在于极易破坏其承载建筑,当路基的抗剪强度小于剪应力的时候,建筑的平衡性与稳定性就难以维持。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两种原因:第一,软土路基的抗压强度缩小,例如粘土层由于浸水出现了软化现象或者蠕变现象;由于天气的原因,造成路基出现了冻融或者是干裂;孔隙中的水分应力得到升高等。第二,软土路基的剪应力升高,例如降雨的原因,增加了土体容量;打桩、地震的原因,导致路基出现了动荷载;在水利施工过程中,上方填土,增加了工程荷重;水位的降低导致渗透压力的产生等。 
  3 水利施工中处理软土路基的方法 
  3.1 在软土路基处实行镇压层 
  在软土路基的筑堤部位,由于路基没有足够的承载力,经常出现堤身倒塌或者是堤脚外隆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可以在堤防的部位堆积土石,形成戗台,从而防止原基土的移位。由于水利工程中的土坝与土堤属于柔性建筑,沉降承载能力较大,因此可以在软土路基上实行镇压层处理,这种施工方法不需要额外的工具,施工较为简单,而且镇压层的材料获得渠道较多,此外镇压层的背水层与迎水层分别具有防渗与放浪作用,在洪汛期,还能够起到护堤的作用。但这种方式具有占地较广、土方耗用量较大的缺点,并容易导致路基沉降的加剧。 
  3.2 土工材料加固、加筋 
  通过这种处理方式,将土工材料铺在路基上,从而加大路基面积,保证路基承载的分散与均匀,当水利工程的路基出现破坏、不稳定的情况时,土工材料可以有效的减小破坏范围,防止破坏的产生,从而进一步加强工程路基的承载力。与此同时,通过添加土木材料的方式来加大路基的摩擦力,也能够避免基土变形,提高稳定性。 
  3.3 排水预固法 
  对于软土路基,在进行内部排水的同时配合加压处理,从而加快排水与软土的固结,这种方式被成为排水预固法,水利工程中的饱和性粘土、淤泥都可以采取这种方式进行处理。软土路基在排水预固的作用下,缩小土质的孔隙比,排除其中的水分,从而形成变形与固结,在此过程中,伴随着土体水分的扩散,有效的增加土体应力,使沉降速度得到提高或提前完成沉降工作。 
  排水预固主要可以通过砂井法、排水塑料板法、预压真空法、预压堆载法、排水电渗法等方式完成。 
  3.4 化学处理方法 
  利用胶结剂或是相关的化学溶剂,通过搅拌与灌注的形式将土体加固的方式称为化学处理方法,现阶段水利施工的主要化学处理方法为灌浆胶结法与搅拌桩法。 
  灌浆胶结法指的是利用电化学、液压与气压原理,将具有固化性能的灌浆浇注于路基的空隙或裂缝中,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改善路基的物理性能,比较常见的有水泥灌浆。搅拌桩法指的是利用石灰、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搅拌装置在路基深处搅拌固化剂与软土,利用二者产生的物理——化学反应,形成柱体与坚硬拌,与原土体共同形成复合路基。 
  3.5 垫层法 
  当软土路基的软土层厚度较小时,可以挖出路基下的软土,填充性能较好、强度较大的材料,从而提高路基的承载力,满足水利工程的需要。这种方式不仅工艺简单,而且价格较低,方便就地取材,对于工程量较小、软土层较浅的场地,可以使用垫层发,如果软土层较厚,采用垫层的方式反而会增加工程作业成本。 
  4 总结 
  在水利施工的过程中,软土路基的危害性非常大,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方式,容易产生建筑物沉降的现象,对建筑物产生危害,还会导致路基的不稳定。在本文的论述中,主要介绍了集中常见的处理软土路基的方式,具体的使用与设计需要根据水利工程的实际状况进行定夺,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采用几种处理方式交替进行的方式。 
  参考文献: 
  [1]李春光.水利水电工程中不良地基的基础处理方法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8). 
  [2]沈孝宇,初振环.饱水粘性土主固结理论(续):主固结过程粘性土含水量与时间的关系[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