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冬今春,襄阳市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创新投资、建管机制,狠抓宣传发动,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全市开工各类水利工程8800余处,投资累计13亿多元,完成土石方总计2100多万方,修复水毁工程累计706处,硬化渠道816公里,加高加固堤防11公里,清淤渠道2943公里,加固水库75座,新建(维修)堰塘3446口,新打机井60处,新建维修泵站704处,新增蓄引提水能力2200万立方米,新增灌溉面积17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65万亩,解决了农村58.3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超额完成了20xx年度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任务。 
        一、领导重视早谋划。去冬今春既是“十一五”收官,也是开启“十二五”的关键阶段,做好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将为全年的农业生产开好头、起好步,意义重大,关乎全局。20xx年11月2日,襄阳市委办、市政府办以襄办发[20xx]36号文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通知》,明确了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建设重点、具体措施,并下发了各地农建指导性任务分配表,要求各地将任务分解到具体项目点、具体责任人。11月3日,襄阳市委、市政府在樊城区专门召开了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总结交流了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经验,安排部署了去冬明春的农建工作。会后,各地及时传达贯彻落实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会议精神,迅速行动,落实农建任务,细化责任目标,全市形成了大干农田水利的可喜局面。12月12日,襄阳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门听取市水利局关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汇报,研究制定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专题文件。 
 
        二、大力宣传争主动。各地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及标语、宣传栏等方式对冬春农田水利建设的有关政策、投资方式、建设标准等内容进行宣讲,大造舆论声势。同时进村入户调查走访,召开群众大会,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农建的积极性。切实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需要的项目入手,坚决不搞劳民伤财的“花架子”工程,增强农田水利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工程进度快、效果好、质量优的先进典型事例,通过农建简报、水利网及时进行宣传报道,不断总结推广农建工作经验,努力构建上下整体联动,部门紧密配合,群众广泛参与的农建工作格局。 
 
        三、落实责任严管理。为抓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市上下始终坚持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摆在农业农村工作的突出位置,列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樊城区把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列为向社会公开承诺的实事之一予以落实,实行目标管理,年终进行考核,作为评先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宜城市在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程中,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纳入行政效能建设的重要内容,与行政效能建设相结合,进行效能监察。南漳县结合各镇(区)实际,因地制宜,按照计划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点,每项工程有专人负责,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工程建设完成时限。并建立联系制度,随时跟踪掌握农建动态。谷城县对农建工程建设严格按照政策办事,实行“阳光操作”。 
 
        四、政策激励出实效。樊城区、襄州区、枣阳市、襄城区等地相继出台《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以奖代补”办法》,按照“大干多奖、小干少奖、先干后奖、不干不奖”的原则,安排一定财政资金,对干、支渠清淤整治工程,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工程,装机容量在50千瓦以下的小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新建、改造堰塘、新打机井工程实施奖励,引导动员农民群众、村级集体和社会力量筹资兴修“小农水”,有效缓解了建设资金不足问题。襄州区财政一次性拿出22万元对农建先进乡镇进行奖励。樊城区对已完成的255处小农水建设工程,区财政兑现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补助资金153万元。枣阳市规定新建、改扩建当家堰容量在3万方以上(含3万方)的补助2万元, 1万方以上3万方以下的补助1万元,用财政资金引导激发群众筹资投劳兴修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的积极性,全市新修整修堰塘1435处。老河口市借助国家“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坚持小农水工程“两不修”:群众不同意不支持的不修、群众不参与的不修,并实行了定工程质量标准、定工程补助标准、将政府补助资金直接补助到工程的“两定一补”措施。 
 
        五、多措并举增投入。为了解决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瓶颈”,全市各地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用市场经济手段破解小农水建设投融资难题,形成了“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一是积极推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采取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方式,筹集资金投入农村水利设施建设。襄州区进行改制的小型水利工程已达8948处,改制收回资金2560万元,经营管理者年投入水利建设资金达514万元。枣阳市对扩堰增容和新建堰塘当坝,采取延长承包期、以田换田、以山坡地换库容等方式,最大限度地整合盘活现有资源,形成了存量换增量、卖旧建新、滚动发展的良性机制。该市吴店镇近年采取这种模式,完成整修新修小堰塘100多口,不仅解决了堰塘维修资金缺乏和管理难的问题,而且实现了投资者、群众、集体三方满意。二是遵循“量力而行、群众自愿、民主决策、控制上限”的原则,按程序开展“一事一议”,切实将“两工” 劳力资源集中投入到工程上。襄州区峪山镇在去冬渠道清淤过程中,采取以村为点,以水系为片,点片结合的方法,运用“一事一议”的措施,将罗岗南干渠、老虎垱30公里渠道的清淤整治纳入“一事一议”范畴,举全镇之力着力解决农田水利建设瓶颈问题。投入3000多个劳力,20多台机械,奋战半个多月,将罗岗南干渠、老虎垱30公里灌溉渠道整旧如新,使姚岗、宋冲、武马岗、许垸等11个村2万多亩水田灌溉得到了保障。宜城市刘猴镇胡坪、洪岗两村根据村民意愿,按照受益农户人平15元劳平8元标准共筹资3万元,镇政府出资8万元,对丹天观水库渠道和胡坪排水沟进行整治,共硬化渠道1200米,改善灌溉面积近900亩。三是引入市场机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原则,用经济杠杆吸纳社会民间资金参与农建。南漳县李庙镇通过招商引资与襄阳市富卓农贸市场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协议,由公司投资220万元实施了白洛河流域集镇段治理工程,解决了年年集镇水毁后的脏、乱、差现状,投资人利用河道整治后的闲散土地进行房地产开发收益,实现了双赢。 
 
        六、督办有力保目标。按照市委、市政府领导要求,市委、市政府两个督查室、市水利局等部门组成检查督办专班,多次对各地“小农水”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定期通报工作进度,有力促进了各地“小农水”建设全面提速。针对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工作进展不平衡,个别项目进度滞后等问题,为切实做好各项小农水工程的建管工作,襄阳市水利局于3月15日召开了全市农建暨小农水重点县建设专题电视电话会议,对下阶段的农田水利工作进行了再安排和部署。全市各地的农建工作专班,深入水利工程建设一线,督办检查、指导施工、协调矛盾。对重点工程进行驻点督办,督进度、督质量、督平衡,做到“工程不竣工,人员不撤退”,确保按计划完成各项建设任务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