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资源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建设发展,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加之在一些地区水资源被不合理利用,存在较为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很大影响。基于此,本文结合作者实际工作研究,探讨了生态环境保护视阈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

关键词:环境保护;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1我国水资源利用的现状

一是我国水资源总量虽多但人均占有量少。目前我国水资源占有量约为全球的6.7%,地表水总量仅有2.7万亿m3,地下水含量约为0.8万亿m3,地表水常常会和地下水相互供给与转换,研究人员进行计算后,得出可利用的水资源量约为8千亿m3。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我国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可以说非常稀少[1]。二是水资源地理分布不均衡。即便我国水资源含量丰富,但从实际的地理位置上来看,我国国土面积横跨高、中、低三个纬度,造成了水资源分布存在较大的不均衡性与多变性。三是年降水量时间分布不均衡。由于天气环境因素和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和河川水流量分布不均衡,每年降水期基本上出现在汛期,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水资源管理工作的难度,导致各类洪灾与旱灾的出现,对农作物种植和人们的生活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四是近年来国内水资源使用量持续增多。据估计,到2030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会从现阶段的2250m3直接下降到1700m3左右,而水资源的需求量也逐渐开始接近于水资源可开发量,缺水现象日益凸显,同时水资源污染也必然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进而影响到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五是水污染现象日益严重,水污染所带来的各种环境问题也逐渐增多。现阶段城市水污染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重视的地步,污水排放是导致出现水污染的重要因素,很多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排放不达标,长期下去很容易对临近的江河湖泊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目前依旧有部分企业没有较高的污水治理能力,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因为偷排导致的水污染问题较多。

2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与利用的对策

2.1建立节水型经济。水资源的保护工作必须要依靠所有社会群众的共同参与,应当努力开展好节水宣传工作,让人们能够主动在生活中节约用水,同时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意义,从而有效避免大部分的水资源浪费和污染问题,让水资源使用形式朝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农业生产的用水需求相对较大,做好节水宣传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引导农民群众节约用水,同时配合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生产用水的浪费现象。建立节水型经济是当前必须要重视的一项工作,其也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水资源利用管理体系。对于工业用水而言,应当督促企业增加污水处理设备,通过循环利用的模式来降低水资源消耗,同时降低废水排放量。2.2合理开发水资源。在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强化管理工作,制定科学的开采计划,防止水体环境受到较大的影响。借助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来保证水环境维持平衡,进一步提升环境恢复能力,将水资源开采利用控制在自然环境的恢复范围之内。特别是针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活动来说,各种深度的水体环境具有其自身发展规律,若浅层地下水遭到污染破坏,在开采利用过程中必须要强调控制污染范围,从而降低其污染程度,穿透浅层水面进行深层水资源开采作业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分层处理,进而有效对污染区域予以管控。2.3加大污水处理力度。针对已经受到污染的水源必须要第一时间选择科学的处理方案,做好水环境治理工作,同时要结合污染实际情况提出预防措施,防止其再次恶化。生活与工业污水的治理必须要明确区分,要对净化设备予以检验,保证运营过程中可以满足净化标准,同时建立健全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适当增加对净水设备的投入。另外应当做好污水处理流程管理,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安装必须要专业人员进行,定期做好处理设备的检验工作,如果出现设备磨损老化的问题需要第一时间更新维修,环保部门也应当进行不定期抽查,只有保证水污染的有效治理,才能够确保水资源得以有效保护[2]。2.4加大水资源保护宣传力度。为了确保节约用水的理念能够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心中,还应当开展好宣传教育工作,政府相关部门应当与企业进行合作,提升宣传力度,把水污染带来的严重后果明确告知给群众,让基层群众都能够主动积极的投身于水资源保护活动中来。同时要做好水源涵养,涵养水源是目前一种十分有效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措施,促进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融合,依靠水源涵养来保护水资源,特别是针对更加容易受到污染和破坏的地下水资源必须要作为涵养水源的重点目标,通过建设各种配套设施,保证地下水等其他多种水源能够得以循环利用。

3结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我国已经初步建成节水型社会体系,在未来的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过程中,社会所有成员都应当履行好自身职责,树立节水意识,同时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水资源保护工程的投入,积极做好污水治理工作,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唐蓉蓉.城市污水深度处理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探索[J].居舍,2017,(22).

[2]杨沈生,杨沈丽.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的水生态理论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