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论述了水利水电建设对气候、水质、库区地质、生物、土壤等环境因素和库区原住居民生产生活产生一定生态负效应。提出了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应增强法律约束,强化环保责任,通过加强环评论证,优选环保方案,并鼓励技术创新,降低污染扰民,建立补偿机制等措施,尽量减低生态负效应,加快水利水电建设合理有序开发。

[关键词]水利水电;生态环境;影响;保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TV213;X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1510(2015)06-0062-03

[作者简介]荣志远(1993-)男,(彝族),云南景洪人,武汉大学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在读本科生

在全球节能减排形势下,水电能源因清洁可再生、技术成熟、开发程度高被多数国家列入优先发展领域。据全球可再生能源(2014)发展状况报告,2013年全球电力生产中,可再生能源份额占22.1%,其中水电贡献率达85%,占世界电力的16%。我国水资源约占全球总量的1/6,技术可开发装机达5.42亿kW,目前开发利用率约34%[1],仍有较大开发潜力。当前各级政府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环境保护,但相关环境与移民问题仍是阻碍水电开发的主要因素,急需加强对策研究。

1充分认识水利水电建设对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重要性

我国水资源丰富,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发水利的国家,至今仍有战国时期都江堰等水利工程在继续使用中。长期以来,水电工程除了灌溉、发电之外,肩负着流域防洪、水量调配等功能[2-3],现代水利工程还发挥着保障城市供水、渔业、旅游、航运、生态与环境等综合作用,对社会产生着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上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研究水利工程与环境的效应关系,证实水利工程在调蓄洪峰、改善气候、保障灌溉、休闲旅游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受当时国际社会“水电建设污染环境”争论困扰,媒体不断重复放大水电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致使许多人无视水资源调控必须建设大型水库的客观事实,忽视水电替代火电产生的环境效益,误将水电开发等同于破坏生态,造成怒江等多个重大水电项目开发受阻,水电开发利用率远低于欧美工业国家平均水平。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我国能源需求矛盾日趋突出,迫切需要保持能源安全自给,加快构建安全、绿色、高效能源供应体系,通过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占领未来经济新增长点。因此,我国及时将水电列入“十二五”能源发展主攻方向,加快了“以水兴国”建设步伐,促进了水电建设技术与水电装备的跨越发展,水电装机容量在2014年超过2.9×108kW,成为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发展重点。

2全面分析水利水电建设与环境因素变化之间的关联性

大型水电工程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会改变河道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对流域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产生持久和累积效应。在不同的运行方式下,防洪、发电、供水、航运等效益和风险也会随之改变[4]。因此单一将生态环境变化看作负效应并不符合水利兴利除弊的目的,需将运行产生的综合效益看作正效应,相关污染隐患看作负效应,对相关因素进行全面的关联度定量分析,评估计算可能产生的正负效应值,对容易引发环境负效应的规划、管理和运行环节采取积极干预措施,主动恢复和改善环境生态,减轻或消除建设对环境产生的生态负效应。

(1)对气候和大气的影响。蓄水会引起库区微环境气候,包括气温、风速、湿度、降水等气象要素变化。使库区水面比陆地上空的紫外线辐射高出30%,气温降低4~5℃,相对湿度提高10%~15%[5],出现局部降雨、降温、起风和多雾等变化。

(2)对水质的影响。建坝会使河流流速变缓,减少水体浑浊度和生化需氧量,减弱水面交换速率,降低库区自净能力与污染物稀释扩散能力,导致水库库尾、库湾部出现富营养化,造成水温分层和库周地下水位抬高。

(3)对库区地质的影响。支流入库口的泥沙淤积,减少蓄水库容,引起河床抬高,影响泄流和航运。水位升降还会降低岸坡土体抗剪强度,可能引发库岸崩坍、山体滑坡及危险岩体失稳、水库渗漏等不良地质灾害,增加诱发地震的概率。

(4)对陆生生物的影响。施工产生的弃渣、噪声等,会使施工区地表植被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影响周边地区低海拔陆生生物的生活,特别对施工区稀有植被与动物种群影响更大,可造成兽类、鸟类向高海拔或其他地区迁移,水流量及温差变化还可能影响下游农作物生长。

(5)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工程建设中的生活污水以及冲洗机械的含油污水,会污染河道鱼类和爬行动物的生存环境。拦河修坝会直接影响鱼类特别是洄游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长、产卵;水温分层可对上下游鱼类产生明显变化。

(6)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拦截天然径流筑堤建库,有利疏通水道,保护农田免受淹没冲刷等灾害,改善土壤的养分和热状况,但工程建设占用耕地和林地,岩层渗漏抬高地下水位,可造成土壤盐碱化和沼泽化,降低下游土壤肥力。

(7)对流域及入海口的影响。水利工程会影响库区水体自净及流域水质,水力冲刷变化会影响下游河道两岸沼泽湿地、河口三角洲和滨海湿地形成,进而影响流域生物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产生海水入侵河道口、海岸侵蚀等问题。

(8)对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影响。水利水电建设有利供水、防洪、灌溉、发电、航运、渔业及旅游等需求,但蓄水会影响流域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造成土地淹没、移民动迁等,影响库区原住居民生产生活,增加疾病传播等风险。

3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减低生态负效应的对策措施

(1)增强法律约束、强化政府管理责任。一是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的原则,制定国家“大水利”总体开发规划,重视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通过构建法制保障、技术保障与经济补偿综合保护体系,彻底改变“先建后批”、“批小建大”无序开发现象,并加强对区域生态的影响研究与技术创新,推动水利工程逐步从资源水利转向生态水利[6];二是强化政府监督管理责任,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及管理全过程,保障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水资源利用、地质灾害等问题充分论证后再开工建设;三是实施终身责任追究制,督促施工建设部门与监管部门层层把关,保障水电项目科学施工。

(2)强化环评权威、坚持环保方案优先。在规划论证水电工程设计方案时,坚持对整个生态系统长远负责,充分考虑流域土地利用、生态恢复、流量适应性管理等需求,尽量减轻大坝对流域生态影响。对于移民和淹没耕地少、生态环境问题少的河流,可以100%地开发;对于移民和淹没耕地多、生态环境问题大的河流,需放弃部分河段开发,优选对河流生态系统负面影响较小的环保施工方案。如选择在支流峡谷地段筑坝,规避国家自然保护区或著名自然或文化遗产淹没,减少土地占用与人口迁移等。

(3)鼓励技术创新、推广应用新型技术。在项目规划、勘测与施工中,一是尽量选用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物探勘测等先进技术,研发推广先进防尘防噪施工设备,优选有利当地植物生长的透水材料和多孔护坡结构等新型施工技术;二是应用先进施工管理技术,实施综合治污管理,减少“三废”排放量,降低施工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干扰及自然环境的破坏;三是优选与景观相协调的水工建筑设计方案,预留生态流量泄放、分层取水闸阀设施,洄游鱼类繁衍通行鱼道,结合增殖放流、生境补偿等措施,主动改善与恢复流域自然环境和鱼类、水禽栖息生态。

(4)落实施工监管、严格生产防护措施。一是对清洗加工砂石料、灌浆等产生的机械废油、生活污水要分别采取无害技术处理,保障再利用;二是对施工机械、车辆安装消烟除尘设备,加强机械的维护保养和砂石料场道路的洒水除尘,减少施工“三废”污染;三是对施工弃渣进行有序堆放或用于造田、修路,尽量减少耕地占用或阻碍水道泄流。

(5)建设规划一体、保障附属工程同步。一是加强上游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种草等水土保持工作,减轻水库淤积。对仅在高水位淹没的库区土地,采取综合措施加以利用;二是增加流域环境保护的附属工程与设备。如增设曝气设备,建设引水冲污水道、河流排沙等工程,对独有洄游鱼类的河流,预留过闸鱼道或设立人工孵化场等建筑物;三是利用闸坝调节水量,保证下游流域自然生态环境要求的水位和流量,提高河流自净能力,减少对下游鱼类生活和农作物的生长影响。

(6)建立补偿机制、开展生态补偿保护。一是按照“谁损害,谁补偿”原则,设立迁地保护与耕地补偿等生态补偿机制,明确生态补偿的主体及补偿的范围,依法向企业收取环境保护补偿金,落实被占耕地补偿开垦,受保护珍稀物种、珍稀植被迁地保护措施;二是把移民安置与脱贫致富和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组织对口支援,确保移民不因搬迁降低生活水平;三是探索在水电企业年度效益中确立移民补助分配制度,形成移民和水电开发方利益共同体,保障移民在一定期限内(如10年)共享水电开发效益。

(7)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开发有利环境。在当前NGO与自媒体频频炒作环保问题压力下,政府监管部门与企业要转变“先污染,后治理”观念,借助权威媒体,主动邀请权威专家参与答疑,及时回应民众关注的环境问题,开展信息公开与危机公关,加大水电效益正面评价和水电企业回报社会等宣传报道,借助大数据技术为水利建设信息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以积极态度改进和消除隐患,减轻民众对环境污染的担忧,争取民众支持理解,降低媒体炒作风险,营造水电开发有利民众生活改善的社会环境。同时鼓励企业加强国际合作,利用境外合作建设,转移国内装备产能过剩,推动全球水资源利用率提升。

4结语

联合国在每次发布的《水资源报告》中都要提及水电的重要作用,强调“世界的水危机主要是由于设施不足,管理不善造成的”。我们既要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机遇,学习加拿大、挪威和美国等国水电开发带动经济快速增长的模式,加快水电开发,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又要借鉴法国、瑞士等水电开发程度高国家防范自然灾害的成功管理经验,聚焦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开展生态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加强科学规划与施工管理,通过主动恢复和改善生态,减少水电工程对环境生态的负效应,强化自主技术研发与装备制造,推动水电建设与生态保护同向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朱隽.我国水电装机容量突破3亿千瓦约占全球水电装机总量1/4[OL].人民网scitech.people.com.cn/...2015年05月20日07:08-百度快照.

[2]DeA,HaieN.ApplicationofRIAMtothe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OfhydroelectricInstallations[J].WaterinCelt⁃icCountries:Quantity,QualityandClimateVariability,2007(10):320-326.

[3]WangHao,ZhangShuang-hu,YinMing-wan.DiscussionofChinaWaterPowerExploitationStrategyUndertheChallengeofEnergyandEnvironmentSafety[J].JournalofTianjinUniversi⁃ty,2008(9):1062-1067.

[4]黄海涛.水电开发中的生态风险评价与管理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4.

[5]包丽丽,浅谈对水利工程环境影响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J].中国农业信息,2012,(4):262-263.

[6]李绍虎.刘元风,刘凯.中部崛起资源水利与生态水利并举[J].人民长江,2006(11):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