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水资源既是一种特殊的、不可替换的资源,又是一种可重复利用的自然资源。水资源短缺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本文从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始终贯彻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以完备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体系为保障,在政府、用水单位和公众的共同参与下,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工程各种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是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关键的观点。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节水潜力和空间,必要性和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V213.4 文献标识码:A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资源既是一种特殊的、不可替换的资源,又是一种可重复利用的自然资源。水资源对于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将更加突出。因此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1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水情。水资源是中国在自然资源领域面临的最大威胁。

1.1中国虽然从总体上水资源量有2.8 万亿立方米,但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却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仅是全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

1.2从我国水资源分布上来看,时间、空间分布不均,南北分布不均,年内、年际分布不均,与耕地、经济、人口等分布不匹配。

1.3从我国水资源供给上来看, 我国668个城市中, 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110个城市严重缺水。有些城市缺水现象严重。目前中国的用水供求缺口达320 亿立方米,据预测到2030 年将激增至500 亿立方米。

1.4从我国水资源的影响程度上来看,许多地区已经出现了资源型的水资源供应紧张,不仅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对生态系统和环境也造成强烈冲击。现在,上游和下游、地表水和地下水、农业用水和经济用水、生态用水之间,水资源利用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要解决这些矛盾,就要通过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水资源管理水平低,存在着较大的节水潜力和空间

中国现在的水资源管理模式是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但存在很多问题。与新加坡等国家在水资源的管理上有着很大的差距,有着较大的节水潜力和空间

2.1水资源管理权利分散化,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中国当前的水权沿袭了计划管理体制,水资源的管理权和经营权不分。水管理机构涉及到包括水利部和环保部等多个部门。基本属于分散管理。水资源管理和利用以及防治污染正逐步走向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但由于各部门的利益之间的争夺,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执行的时候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2.2节水和宣传力度不够,公众的参与程度较低

节水和宣传往往只停留在口号上,对水资源短缺的严重形势宣传不到位,全民的节水意识不高、公众参与程度不够,节水在政府工作中战略地位不突出。全社会节水意识不强,用水浪费现象严重。

2.3适应市场经济模式的节水体制还未建立

在中国还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节水措施,工业节水尚无固定的投资渠道,农业节水投入近年有所加强,但力度不够。节水措施落实的不到位。由于水资源费太低,许多节水工程的直接经济效益有限,而国家又没有优惠政策,致使许多用水大户节水的积极性不高。国家还没有一部有关节水的法规,节水还缺少法律依据。更谈不上实施有效的监督。

2.4水权制度和水权市场体系不健全

水资源的产权关系不明确具体表现在中央和地方之间,以及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缺乏明确的界定,权责不明,水资源的所有权、经营权和使用权三者界定不清。我国水资源理论上归国家或集体所有,但水资源实际利用中的非排他性,使得水资源开发利用各自为政,我国目前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和行政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分中央、流域、省、市、县五级管理。由于我国水资源分五级管理,再加上水资源产权的不清晰,常常出现流域管理机构、地方政府、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工程管理单位之间的职责交叉和矛盾冲突。管理体制的不顺畅,极不利于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导致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存在着竞争性开发、掠夺性利用、管理粗放、用水效率低下等问题,造成许多不应有的浪费和损失。

2.5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仍处于较低水平

生活和工业产生的大量废污水处理程度低。污水处理率低。污水处理回用配套工程少。此外,在雨水、中水利用方面仍处于较低水平。建筑用水、洗车、浇花草、浇树等都用新鲜水,未能实现分质供水,造成资源浪费。

3新加坡水资源管理和节水的成功经验

新加坡是一个岛国,水资源十分匮乏,国内水资源总量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11立方米。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面临着水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优化其水资源管理模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3.1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从水资源的管理、水污染防治直到节水龙头、马桶节水,都有具体的规范,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3.2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水管理机构。与水有关的事务主要由环境和水资源部下的公共事业局负责,属于集中式管理体制。

3.3实行了严格的节水措施。一是实行调节水费和节水补助。水资源的税收政策对降低居民用水需求的作用非常明显。同时对企业,大力推行三个节水补助计划。即节水项目投资补助计划,单位资源生产率计划,单位资源生产率研究计划,从而提高其节水的积极性。二是政府强制在公用洗手间安装节水设施。并推出省水之家计划,免费提供节水环、省水袋等。三是以非饮用水取代饮用水鼓励工业在制冷和过程用水等方面使用处理过年工业废水。

3.4实行供水申请许可制度。对非家庭用水必须向公用事业局提出申请,并对工业申请的用水量,由指定部门进行分解评估。所有用户必须保证采取各种措施节约用水来减少用水需求量。

3.5实施用水审查。公用事业局定期进行用水审查并提供节水建议。定期监控其节水,以确保水的有效利用。

3.6建立了完善的雨污分流系统。

3.7经济手段得到了广泛应用。如阶梯水费、鼓励使用回用水的收费体系、节水减免税、鼓励私人等。

3.8将强有力的法制宣传公众环境,水资源意识的培养相结合。

4加强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1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涉及到减轻贫困、粮食安全、能源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水资源危机严重地制约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威胁着人类生存。水资源合理配置是解决与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手段。

4.2加强水资源管理是“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手段。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也要求强化水资源管理。

4.3加强水资源管理是改善目前管理粗放、利用率低、使用浪费等问题的重要措施。

4.4加强水资源管理,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目标,在积极培育和强化公众节水意识的基础上,建设包括工业、农业、服务业和生活节水在内的节水型社会。

4.5加强水资源管理,解决的是全社会的节水动力和节水机制问题。节水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靠社会成员内心的自觉,靠道德和良知的引导,全民节水意识是节水型社会运行的“软动力”;二是靠外界的约束和激励,靠压力和推力,并把这种约束、压力和推力转化为自觉的行为。

4.6加强水资源管理,是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重要手段。进一步完善节水的制度体系,使全社会能够获得制度的收益,使节水成为用水户自觉、自发的长效行为。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才能确保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4.7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和水相关的问题日益突出,包括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发、水污染严重、水环境恶化等多个方面,使得水资源问题越来越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

5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议

5.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民节水意识,转变人们的用水观念。节水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工作,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因此要面向全社会开展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把水资源匮乏、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情况以及如果不采取节水措施带来的严重后果,通过多种有效方式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尤其在宾馆饭店、公共厕所等公众场所,应有显明的节水标志,使全体市民认识到未来的水危机和节水的重要性、迫切性,转变人们的用水观念,使节水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为。

5.2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

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对城乡供水、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环境治理和防洪排涝等实行统筹规划、协调实施,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建立水权清晰、分工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机制。严格实施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对各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主要指标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5.3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

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坚决遏制用水浪费,把节水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全过程。严格限制水资源不足地区建设高耗水型工业项目。建设节水示范工程,普及农业高效节水技术。抓紧制定节水强制性标准。

5.4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

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对取用水总量接近控制指标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

5.5充分利用价格的调节作用

充分发挥水价的调节作用,兼顾效率和公平,大力促进节约用水和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和服务业用水要逐步实行超额累进加价制度,拉开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水价差价。稳步推行阶梯式水价制度。

5.6开展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提出准确、真实、权威的水资源数量、质量、可利用量以及开发利用情况的评价成果,找准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为政府行使水资源宏观配置与管理职能提供决策和依据。

5.6建设节水型社会.

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目标,以水资源管理为主要内容,在积极培育和强化公众节水意识的基础上,建设包括工业、农业、服务业和生活节水在内的节水型社会,

结语

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始终贯彻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以完备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体系为保障,在政府、用水单位和公众的共同参与下,通过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工程等措施,结合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才能实现全社会用水在生产和消费上的高效合理,才能有效的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张美英 .东营市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探讨[J].山东水利 ,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