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质量现状研究

 摘要:水环境质量评价是进行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水环境质量评价可以了解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发展趋势及其变化规律,制定综合防治措施与方案。 

  关键词:水环境;现状;污染;防治 

  一、研究目的 

  通过水环境质量评价可以了解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发展趋势及其变化规律,制定综合防治措施与方案。可以了解和掌握影响本地区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因子和主要污染源,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改善环境质量的污染源治理方案和综合防治规划与计划;可以为制定国家或地方的环境标准、法规、条例细则等提供科学依据;可以进行环境质量的预断预报,编制新建、改建、扩建和挖潜、革新、改造等工程技术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和防治方案,为选址、设计和生产布局提供科学依据,还可用以总结本地区的环保工作,鉴定防治措施的效果、写出年度环境质量报告书,进行不同地区间环境质量的比较,交流情报资料,进行全国环境质量统计,促进环保科研技术的发展以及是否以牺牲水环境质量和人民健康而换取经济发展高速度的损益分析等。 

  二、水环境质量研究现状 

  2.1 水环境研究现状 

  国内外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多种多样,但目前国内还没有制定出统一的评价方法标准供环保工作者使用。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较多如:布朗水质指数、普拉特水质指数、罗斯水质指数、内梅罗水质指数、综合污染指数、模糊数学法和地图叠加法等,最后一种方法是国内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简单且实用。以上种种评价方法都要首先确定断面单项指标代表值,大多用平均值作为代表值,而内梅罗水质指数法则既考虑到平均值,同时又考虑端值对评价结果的影响,但评价工作中有很多具体问题不易解决,很少采用。其他方法还牵涉到标准问题或评价指标的权重问题,也很少采用。 

  2.2 发展趋势 

  水环境质量评价的其目的就是通过评价了解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发展趋势及其变化规律,掌握影响本地区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因子和主要污染源,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改善环境质量的污染源治理方案和综合防治规划与计划。因此,根据上述步骤进行评价时目的性要强,要灵活多变,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现状评价既可以是月度评价,也可以是季度评价,还可以是年度评价。回顾评价一般是对近几年的水质进行回顾分析。层次分析法基本原理为:将要评价系统的有关替代方案的各个要素分解成若干层次,并以同一层次的各个要素按照上一层要素为准则,进行两两判断比较并计算各要素的权重。通过层次单排序和层次总排序,根据最大综合权重原则确定最优方案。该方法能将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通过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并能将数据、专家意见和分析者的客观判断直接而有效地结合起来,就每一层次的相对重要性给予定量表示,尔后利用数学方法确定表达每一层次全部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通过排序结果分析,求解所提出的问。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 

  三、水污染现状及防治 

  3.1 水污染现状 

  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水污染范围广,1998年七大江河(长江、黄河、珠江、淮河、辽河、海河和松花江)和太湖、巢湖、滇池因受到污染不适合作饮用水源的河段已超过63%,其中流经城市河段达90%。污染严重的四大水系(淮河、辽河、海河、黄河)和三大湖泊(太湖、巢湖、滇池)流域面积150多万平方公里,在此区域内75%的水体为4~5类和劣于5类水质。由于地表水普遍受到污染,造成地下水污染严重,污染面已达50%。海洋近岸水域也遭到大范围污染,四大海域3类和劣于3类海水占60%,其中东海和渤海污染严重。 

   水污染事故频发 据初步统计,1992~1996年,全国共发生工业污染事故1.1838万起,其中废水污染事故6403起,占54.1%,远远高于废气、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事故发生的频率。此外,由于部分近海海域污染较重,赤潮发生次数以每10年1个数量级的速度增加,如1998年共发生赤潮22起。 

  造成我国水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许多企业生产工艺落后,管理水平较低,物料消耗高,城单位产品的污染物排放量过高;市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工业集中,而城市下水道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发展速度极为缓慢,欠帐太多,与整个城市建设和工业生产的发展不相适应;防治水污染投资少,加之管理体制和政策上、技术上的原因,仅有的投资亦未发挥应有的效果;有些地方对工业废水处理提出了过高的要求,耗资很大,而设施建成后却不能正常运行,投资效益差;不少新建的城市污水费用,而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由于用水和排水的收费偏低,使得人们(包括工矿企业)不重视节约用水、不合理利用水资源、不积极降低污染物排放量,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和水污染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的局面。 

  3.2 水污染防治 

  水在自然界中不断徨,从而不断面更替和获得自身净化。很多水体的更替期不一样。水体中的污染物质经扩散、稀释、沉淀、氧化还原、分解等物理化学过程及微生物的分解、水生生物的吸收等作用后,浓度自然,就这就是水体的自净作用。这一过程还包括水中的一氧碳、硫化氢等气体向大气释放和空气中的氧、二氧化碳溶解于水的过程。水的自净与气象、水文、地质条件如降雨量、径流量、潮汐、水体更替周期有关。 

  1.采取紧急而切实的行动,对已经受到严重污染的河流、湖泊进行水污染综合防治。具体来说,需要采取综合的措施,严格控制沿岸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从末段治理向源头控制转变。第一步是要调整产业结构,对于新上的开发项目,必须加强对发展规划和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坚决不上资源消耗多、污染排放量大的工业企业项目,并要坚决淘汰已有的污染严重项目,要坚决杜绝东部地区淘汰的污染企业西迁。 

  2.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在进行大开发的过程中防止水污染处于中等水平和尚未受到明显污染的地区,水污染态势加重如果从工业化的起步时就开始注意把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起来,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该地区就能健康发展。 

  3.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争取实现工业用水量和废水排放量的零增长和有毒、有害污染物的零排放。工业污染的控制是水污染防治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发展中应提出实现废水排放量零增长的要求。国内外的实践和许多地区一些先进企业的实践,已经证明了实现这个目标的可能性。 

  4.加大城市废水处理力度,提高污水回收利用率,为西北地区开发提供稳定可靠的水资源,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保障人民的需要城市废水经过妥善处理后完全可以回收利用于工业、农业、市政等,应该在严重缺水的西北地区加快城市废水处理的速度,使受到严重污染的地区尽快摆脱污染的局面,尽快提高处理后废水的利用率。 

  5.加强面源污染控制,规范农药、化肥使用的地区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89.3%。农牧业带来的污染不容忽视。国家应出台政策规范和限制农牧业农药、化肥的使用种类及使用量,大力扶植生态农业。这不仅关系到该地区水污染的控制,也关系到该地区农产品的安全和人民的健康。 

  四、结论 

  水资源的永续利用是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廉价的资源。因此,要大力加强宣传教育,更新观念,提高全民对保护水资源重要性的认识。提出倡导讲科学,按科学规律办事,齐心协力,加快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的步伐,为当代和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水环境和生存空间。 

  参考文献 

  [1] 徐黎,李光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3,24(2):74~77. 

  [2] 林秋奇,韩博平.水库生态系统特征研究及其在水库水质管理中的应用[J].生态学报,2001,21(6):1035~1039. 

  [3] 邓义祥,张爱军.藻类在水体污染监测中的运用.资源开发与市场[J].1998,14(5):197~198. 

  [4] 王朝晖,陈菊芳,杞桑.肇庆星湖浮游植物状况及其营养化评价.武汉植物学研究[J].2000,18(5):405~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