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偏僻的农村地区,人畜饮水安全不能保证,危害到了人畜的健康和安全。本文对人畜饮水安全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措施,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人畜 饮水 安全 问题 对策 
  一、前言 
  当前,在我国的一些偏远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的落后,生活用水不能解决,造成了饮水困难的局面,人畜的健康也得不到保证。 
  二、农村饮水安全的问题 
  1. 工程成本高,缺乏资金来源 
  一方面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涉及面广,农村人口密度小的特点使得人均管线长度较长,工程成本高。另一方面,农村饮水安全意识不强,经济支付能力较差,即使建设了饮水安全工程,实际供水量远远小于工程设计的供水量,造成资源闲置的同时也使得工程资金回笼困难。同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资金来源通常是国家或者地方财政共同投资,来源单一增加了资金压力。 
  2. 招投标不规范,工程建设水平参差不齐 
  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在招投标阶段的监督机制尚不完善,相关的行业评标标准未形成,造成招投标过程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大,无法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先进、经济、安全和质量,导致最后施工质量不过关甚至无法通过卫生监督部门的验收。 
  3. 水质质检不到位 
  水质质检不到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相当一部分农村饮用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缺乏必要的质检设备,二是即使具备设备和相关人员,由于缺乏对质检工作的重视或是质检费用较高,导致质检频率较低。水质质检工作不到位,导致工程供水水质难以保证。 
  4. 缺乏健全的配套管理体制 
  一方面农村供水工程面广量大,单个工程规模小,客观上管理难度较大,另一方面各个地方的农村供水工程缺乏健全的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少且缺乏专业性。工程建设后,地方财政也难以拨付资金进行后续维护管理,导致不少设备由于得不到更新、缺乏正常的运行经费而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对策分析 
  1. 加强工程管理 
  人畜饮水工程的有效运用,离不开合理的维修和养护,这样才能有效保证供水的正常化。 
  1.1取水工程的管理 
  取水工程包括引水渠、管道等,引水渠、管道应经常进行检查,对于发行的问题要及时给与解决。取水口的污物也要按时清理,防止其进入管道造成堵塞。排砂孔应定期冲砂。在冬季来临的时候,为了防止管道冻裂,要采取防冻措施,通常会用布或者胶布把管道包裹,打开水龙头,让水流保持顺畅,用调水池接收流出的多余的水,防止造成浪费。 
  1.2水源工程的管理 
  水源管理是人畜饮水工程的重要环节,要保证水质的优良,过滤池中的石砂、碎石等每年至少清理一次,并根据级配的要求更换新料。沉淀池也要经常清洗,特别是在雨季的引水,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泥沙的进入。 
  1.3配水工程的管理 
  供水池要保证不垮不漏,对于运行当中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对池中的污物进行清理,每月至少清扫1-2次,以保证水质的合格和卫生。 
  1.4供水设备的管理 
  供水设备主要包括闸门、水表、水龙头及水泵、电机等,要经常进行检查,对发现的漏水、螺丝松动等情况要尽快维修,以免问题扩大影响到正常的供水。水泵等重要的机电设备,要按照固定的操作程序进程操作,保证操作的安全。 
  2. 因地制宜,合理建设饮水安全工程 
  合理建设饮水安全工程,围绕合理利用工程建设资金完善各项建设程序。在国家和地方已投入的财政资金的应用上,通过制定并执行各项工程建设制度,把好工程材料设备采购关、施工队伍选择关、质量监督关、检查验收关,资金统筹安排,先报后拨并实行财务公开,从内部和外部实现对资金的管理,防止资金流失,促进资金使用率的提高。在项目资金的筹集上,因地制宜,从当地农村经济的现实出发,实事求是地评估地方财政和群众的筹资能力,准确核算工程成本,优化政策,保障项目投资足额到位。 
  3. 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 
  有效的安全管理,离不开宣传工作。要加大对环境和饮水安全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阶层的认识,对于污染的事件要进行曝光,对于好的做法要积极宣传,在全社会营造爱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的良好氛围。为了加强生态环境的管理,保障饮用水水源水量充足、水质优良、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任务,需要坚持封山育林等措施,结合控制农业面污染,以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水质为目标,推行科学施肥方法,推广生物肥和生物农药的实用,加强化肥、农药等农资的生产监督。 
  4. 水源保护与水质净化双管齐下 
  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的解决,农村饮用水质量的提高和保障,需要从水源保护和水质净化两方面着手,才能切实保障农村饮水安全。饮用水源的保护工作,应当遵照有关规定和国家饮水卫生标准的要求,检验水源水质符合标准后尽量采用全封闭水源构筑物,避免水源遭到直接污染。水质净化工作,则是保障饮水安全的后续工作,应当对供水水质进行监测,完善供水水质保障服务体系。 
  5. 建立健全水质监测机制 
  水质监测工作对水源的评价选择、水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水源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依据,因此在保障农村人畜饮水安全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建立健全水质监测机制。为了解决当前由于资金不足,造成水质监测工作滞后缺失的问题,各级政府应当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农村饮水水质监测,保证能及时发现水质问题,并采取措施使水质达到安全饮用标准。 
  四、结束语 
  总之,农村人畜饮水的安全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更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是适应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需求。相关部门要采取有效的手段保证农村饮水的安全,促进农村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贞,任创社.对人畜饮水工程建设的几点建议[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7 
  [2]王蕾.农村饮用水不安全因素分析及水源地保护对策[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