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水利信息化建设,就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发利用水利信息资源,对水利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利用,提高水利信息资源的应用水平,从而全面提高水利信息化工程建设和水事处理的效率和效能。 该文分析了泉州山美水库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配置及运行情况,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 水文自动测报 通讯技术 信息化 
  
  1 概述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是一种采集雨量、水位等水情信息的实时系统。它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无线通信、遥测、通信数字等现代信息技术,完成对江河流域降水量、水位等数据的自动实时采集、报送和处理。它能将某一区域内的水情信息在短时间内传递至决策机构,以便进行洪水预报和优化调度,进而减少洪水损失、提高洪水资源的利用率。 
  水文自动测报系统一般由中心站、中继站(根据通信件设置)和遥测站组成。遥测站主要完成对水情参数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存储并通过超短波,或卫星、或有线电话、或无线电话等信道向中心站(或中继站)传送数据,一般安装在野外,由遥测终端机、天线、馈线、避雷器、无线电发射机(电台或卫星终端)、太阳能电源板、蓄电池、流量传感器、水位传感器、外筒等组成。遥测站可选装人工置数仪和长期固态存储器。遥测站采用定时和增量自报方式向中心发送数据。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中心站用来接收遥测站(或经中继站转发)传送来的数据,并可对数据进行存储、处理、显示和分析,通过数据库和应用软件实现防汛调度需求,一般设在防汛调度中心。中心站由接收天线、馈线、避雷器、无线接收机(电台)、解码器、工业控制计算机(或PC)组成。 
  泉州市山美水库是福建省水利厅管辖库容最大的大(2)型水库,是一座集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30多年来,山美水库为泉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被誉为“泉州人民的生命库”和“泉州的生态调节器”。一方面,水库调度在枯水期每天向下游供水200~400万m3,保证400万人口生活生产和65万亩农田灌溉的用水需求,为保障泉州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另一方面,水库承担防洪调度重要任务,调洪库容2.24亿m3,汛期蓄水削峰错峰,保护下游200多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山美水库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建立,很大程度提高了水库管理技术水平。管理部门可以及时获得上游流域降水量数据,实时掌握水位变化信息,为充分利用雨洪资源和水库防洪调度提供科学依据,减少下游洪涝灾害。 
   
  2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通信网 
   
  水情自动测报常采用超短波组网、短波组网、卫星组网、PSTN组网、GSM组网或上述方式混合组网等多种方式。 
  本系统采用超短波和GSM混合组网的方案。在一级中继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优先采用超短波无线信道组网。在GSM能覆盖的山美水库中心站区域采用GSM作为备份信道。 
  2.1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超短波通信网 
  超短波通信是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应用最广泛、最成功的一种遥测通信方式。它的传输质量介于短波和微波通讯之间,既克服了微波通信的地域局限性,质量又比短波通信稳定、可靠。本系统选用了230MHz频段(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为防汛批复专用)频率之一。 
  2.2 山美水库中心站备用信道GSM短信息网 
  GSM短信息通信组网方式需要利用电信部门的GSM移动通信网,电信部门的GSM移动通信网覆盖面已很广,给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建设的组网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 
  水文站点一般都分布在偏远地区,GSM不能完全覆盖,存在盲区;GSM短信息通信属于排队通讯方式,短信息容易受信息拥挤而延时和丢失。因此,本水情测报系统只在山美水库中心站采用GSM通道,将编码的水情信息发送至预设的手机号码,使相关责任人及领导及时掌握库区信息。 
  2.3 水情信息采集方式 
  2.3.1 雨量采集方式。雨量采集采用翻斗式雨量观测设备,精度为0.5mm,当雨量达到1mm时,自动向接收方发送数据。采集降雨强度可达4mm/最小,误差≤±3%。工作时,降水进入环口控制面积,由集水器汇拢后,通过进水漏斗进入翻斗;当计量到一定水量时,翻斗翻转,翻斗上的磁石吸合或释放翻斗旁的干簧管,产生一个通断信号,该信号进入终端机进行累加计算,以数字代码形式发射。采用双信号输出方式。 
  2.3.2 水位采集方式。水位观测设备优先采用水位测井和浮子式水位计。无水位测井的可因地适宜地采用压力式、超声波、激光等水位计。当水位升降1cm时,自动向接收方发送数据。 
  2.3.3 蒸发量采集方式。遥测蒸发站采用自动补水装置和蒸发皿。自动补水装置定时向蒸发皿加水,并将数据定时发送。 
   
  3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工作方式 
   
  水文测报系统选用自报式、应答式、混合式和自报通话式工作体制,几种工作方式的工作过程及特点如下: 
  3.1 自报式。在遥测站设备控制下采用随机自报和定时自报相结合。随机自报:每当被测的水文参数发生一个规定的增减量变化时(如雨量增加1mm或水位涨落1cm,且与上次发送数据时间间隔大于规定的值,即自动向分中心发送一次数据);定时自报:每隔一定时间间隔,不管参数有无变化,即采集和报送一次数据,分中心的数据接收设备始终处于值守状态。 
  自报工作方式是在遥测站雨量、水位等参数发生一个计算单位的变化时实时将实测值传送到中心站,其遥测站通信机可使用发射板。这种工作方式功耗低,便于蓄电池供电,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实时性强,能很好地反映降雨和水位等变化的全过程,但中心站、中继站与遥测站之间不可以通话,不便于现场安装与维护。 
  3.2 应答式。由分中心自动定时巡测或随机召测遥测站,遥测站响应分中心的查询,实时采集水文数据并发送给中心。定时自动巡测的时间间隔,可根据数据处理和预报作业的需要,选择固定时间段向中心站发送信息。 
  应答式遥测站自身能对水文、气象等参数发生的变化自动采集和存储,但不主动传送给中心站。只有当中心站发出查询命令时,才将当前水文或气象参数传送给中心站,因为要接收中心站的查询命令,所以遥测站必须配置整机电台,且遥测站接收机处于长期守候状态,因此功耗大。但中心站的控制性能好,中心站、中继站、遥测站之间可以相互通话。 
  3.3 混合式。由自报式和查询―应答式两种工作制式的遥测站组成的系统为混合式系统。 
  自报/应答兼容工作方式具有自报、应答两种工作方式的特点,既能很好地反映降雨水位等变化的全过程,又能响应中心站的查询,中心站、中继站、遥测站之间可以相互通话。 
  3.4 自报通话式。它的工作过程与自报方式相同,但其遥测站通信机使用整机电台,在需要时由测站主动与中心站、中继站、遥测站之间互相通话。 
   
  4 遥测系统组成 
   
  遥测系统由中心站、中继站和遥测站组成。 
  根据山美水库的实际情况,本系统设置站点23个。其中中心站2个、水位雨量站3个、雨量站13个、水位站4个、蒸发站2个、中继站2个。雨量站用于监测水库流域内降雨情况。中继站转发信息至中心站。水位雨量站用于监测支流入库水位和降雨情况。坝上水位主要采集的是库水位。尾水水位站主要监测水库向下游供水时尾水的水位变化。水面蒸发站主要监测水库库面的蒸发量,以便于更加准确的统计水库进出水平衡。 
  通过上述的各个测点布设,全流域降雨情况、水位变化情况及库区蒸发情况得到有效监测。 
  4.1 中心站组成 
  中心站由通信设备、调制解调控制设备、前后台计算机、水情测报网络版软件、水情服务器、远程通信GSM Modem等组成(见图1)。主要用于信息的接收、预处理。能随时接收系统内水情遥测站发送数据,并能检错、纠错、分类、存储建立数据库和形成水文统计报表,同时具有检索、查询等功能。 
   
 
 
 
  4.2 中继站组成 
  中继站由中继站终端设备(RTU)、天馈线、超短波无线电台、无线调制解调器等组成(见图2)。中继站主要用于自动转发各遥测站水文数据。接受中心指令,执行工作切换动作的应答,定时发送自检信息。 
   
  4.3 遥测站组成 
  遥测站由遥测终端、传感器、电台、同轴避雷器、天馈线和电源等组成(以水位站结构为例),其结构如图3所示。遥测站主要用于根据水文参数变化或设定的时间间隔要求,自动实时采集、存贮、累积和发报水文数据。具有定时自检发送自身工作状态信息的功能。 
   
  5 存在问题与解决措施 
 
 
  5.1 水文遥测站点一般都分布在偏远地区,需多级中继转接,因而容易造成信号衰减出现漏报现象。因此必须加强对各个站点信号传送的监测,及时采用人工干预,确保水文数据完整。尽量把中继站设置少于三级,在汛期或特殊季节采用每30分钟对采集数据检测一次的方法及时启动查询应答来补充数据。 
  5.2 水情测报系统的无线电通信网中,对于任一分中心所接受的水情信息的载波频率是相同的,各测报站发送数据的时间是随机的,因此会产生网内同频干扰(又称碰撞) 。特别是在大暴雨的情况下,同频干扰现象更加严重。 
  同频干扰的概率与以下三个参量有关:①遥测站每次上报数据所占用信道的时间t,该参数与信息量大小及发报速率有关;②同一遥测站相邻两次发报最小时间间隔T,该参数与最大降雨强度有关,即为最大暴雨时,1mm降雨量所需的最短时间;③通过中继站转发的遥测站数N。 
  为了避免或减少碰撞次数,可以采取如下一些措施:①尽可能缩短发送数据的时间。②限制相邻两次数据发送的最小间隔时间。③大型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可以采取遥测站在不同频率发送数据,中继站双机异频接收,同频发射。④合理设置同网内的遥测站点数量(20个以下可对干扰率忽略不计)。 
  5.3 水情测报系统是专用于汛期的一种信息采集装置,它更多工作于雷雨交加的季节,各站的通信设备容易受雷电及雷电引起的地电位升高、地线系统干扰、地电位不平衡、同一工作高频与低频、强电与弱电之间电磁交错等因素的影响而不能正常工作。为解决这一问题,可采用单一接地系统。建立以公共接地母线为基准的标准地电位(零电位点)点,全站用一个接地系统(阻抗一般小于1Ω)。 
   
  6 结语 
  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在防汛调度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水库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建设正在全面开展。但由于受到水库管理技术力量、遥测站点数量及布设、通信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水库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难以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对此,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人才培养,强化内部整合和系统的后续开发利用,加强水库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