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淤泥和淤泥质地基是因滨海沉积、湖泊沉积、河滩沉积及沼泽沉积形成的地质基础,浅谈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对该类基础的简易处理经验。 

  关键词:淤泥;地基;处理 

  淤泥和淤泥质土地基是指由淤泥及淤泥质土组成的高压缩性软弱地基。淤泥及淤泥质土是在静水或非常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并伴有微生物作用的一种结构性土。形成原因有滨海沉积、湖泊沉积、河滩沉积及沼泽沉积四种。它的含水量接近或超过液限;孔隙比大于1,有的高达2.5;压缩系数大于0.5×10帕,有的超过2×10帕;渗透系数为10~10cm/秒;容许承载力一般为30~100千帕。淤泥地基由于变形大、强度低、变形稳定历时长等特点,使得在上面建设施工的水工建设物极易发生沉陷断裂、倾倒等事故。在各类建筑施工中遇到淤泥地基需根据软基处理的原理进行加固处理基础和对建筑结构进行处理。 

  通海县地处云南省中南部,总面积721平方千米。通海县境内由湖盆地、中山、河谷三大地貌构成,湖盆区面积占24.7%,山区和河谷面积分别占77.07%和1.3%。通海县耕地面积主要集中于湖盆區,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2/3。湖盆区地质以杞麓湖淤积层为主,部分淤积层厚达200多米。我们在湖盆区这种地质条件下进行了多年的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及管理,从中总结了许多沟渠、道路淤泥基础开挖及软基处理的经验。 

  一、建筑结构、材料选择轻质结构和材料来适应基础承载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中,一般以砌石、混凝土、钢筋混凝土为主材料进行建设。这些材料的主要特点是坚固牢靠,单位体积重量大。地基承载力要求高。在基础上建设需要减轻建筑物的重量问题,减少地基承载力要求,现在随着橡胶、PE塑料、玻璃钢等新型轻质高强度材料的运用,为我们在减轻建筑物重量上提供了许多选择。我们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中分别于2002年红旗河中游片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和2008年蚂蝗坝灌区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中采用空心水泥砖加木桩基础的结构方式建设了两条断面为1×1.2的排涝沟渠,至今运行18~20年,仍运行良好。2016年秀山街道办事处中河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对断面2×2.5,0.6×0.9的沟渠采用箱式钢筋混凝土加桩基础的结构方式,至今仍运行良好。所以面对软基础我们可根据经济条件,选择相应的轻质结构和材料来优化水工建筑物,达到减轻建筑物重量,来适应软基础的地基要求。 

  二、淤泥软基础的基础施工处理 

  农田水利建设中,大多在现状田块中选址建设。在现实设计、施工中,由于工程较小,工程等级较低,受投资影响,设计时并不能完全做详细的地质勘探工作,因此在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农田水利工程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普遍存在着无地勘资料,基础处理不可预见情况较多等情况。作为基层工程管理技术人员,面对这些情况,必须重视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基础处理工作,只有做好基础处理工作,才能确保工程质量控制、确保工程投资控制和工期控制。 

  (一)施工时排干基础内积水,检查开挖后的基础情况,确定是否对基础进行特殊处理 

  以沟渠建设为例,由于是田间施工,受田间灌溉及土层影响,湖盆区开挖后基础均为泥土且含水量较大,因此我们首先在施工前要阻断上游来水,沟(坑)槽外侧设置不少于0.3m的排水沟,排干沟(坑)槽内积水或用小水泵抽干基槽内积水。 

  (二)分析软基础深度及淤泥物质组成,采用不同方法处理基础 

  通海县湖盆区由于是湖泊长久淤积形成,或因人工清淤垫田、围湖造田形成的,所以整个湖盆区均属软基区域,但不同的形成过程,其基础软弱程度又有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同。 

  1.简单换土加竹筏承载法。湖盆区其中历经几十年上百年的自然淤积区,由于淤积时间长,软基层在1m左右的,淤积物为砂砾、化石类(螺蛳类为主)物质的,其基础承载力可满足一般小断面沟渠的承载要求,但是当振动荷载(地震、机械振动等)作用时,饱和松散砂土地基则有可能产生液化或大量震陷变形,甚至丧失承载力,我们在建筑沟渠等较轻重量水工时,一般以不破坏该层基础为主,根据软基深度进行1~0.3m的碎石回填换土,然后铺以竹筏,再浇筑垫层及水工建筑。 

  2.打桩加抛石、竹筏承载法。若是泵房等较重建筑物或基槽为泥炭土,淤泥土,淤泥深达2m以上时,则进行抛石挤淤或碎石换填,在换土施工中,回填夯实时需注意基础周围是否出现土体凸出现象,一旦出现周围土体凸出,表明回填已打破原有基础平衡,将使回填量大量增加,且难以解决基础下沉问题,从经济角度考虑,将减少换填石量,增加打入木桩,通过打入木桩,木桩与石料、泥料的摩擦形成承载,并辅以竹筏形成一个系统的承载台面,再在上面进行水工建筑。 

  选用木桩及竹筏,而不是水泥桩、钢管桩等材料,优点是木桩及竹筏在当地极易获取,价格便宜,施工简单快捷。在基础下沉期,使用量大且施工分秒必争,不能及时止住基础下沉,将使工程周围地质受到下沉、塌陷、基槽塌方等破坏,所以选择易获取,易施工,投资少的木桩和竹筏配合使用。在施工选材中,竹筏并非是全为竹子材料,而时横排使用直径不少于10cm的木材,竖排用直径不少于3cm的竹子,这样的竹筏保证了其一定的抗折性和承载能力。木桩长度根据淤泥深度选择3~6m长的木桩,将木桩打到硬土层。若淤泥深度在7m以上,则采用打悬浮桩的办法,通过增加木桩密度,辅以碎石或块石挤密淤土层并靠摩擦承载。 

  通海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从2001年至2019年18年间的农田水利施工中均有软基处理,均是通过木桩和竹筏,辅以碎石换填的配合使用,使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现软基时能及时处理,确保了工程安全,且投资少,见效快,工程经多年运行也没有再发生大的基础沉降,充分说明了木桩及竹筏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承载一般水工建筑物,能够解决当地淤泥基础问题。 

  参考文献: 

  [1]周宏轩,陶贵鑫,炎欣烨,孙婧,吴岳.绿量的城市热环境效应研究现状与展望[J/OL].应用生态学报:1-13[2020-06-05].https://doi.org/10.13287/j.1001-9332.202008.013. 

  [2]汝雪明,陈峰,尹宏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解析[J].绿色环保建材,2020(06):223-224. 

  [3]杜建东,张亚东.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模式研究[J].浙江水利科技,2020,48(03):1-4.83-198. 

  [4]王凯,李一平,赖秋英,秦文凯,蒲亚帅.沿海地区污水处理厂雨水混入率对设计规模的影响[J].水资源保护,2020,36(03):76-82. 

  [5]李政,高泰,孙康圣.基于创新创业背景下水上环卫机设计思路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15):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