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水利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农业水利体系各级水利网络中最直接惠泽百姓,并和老百姓生活、农村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本文就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中灌溉渠道规划设计进行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S27 

  一、 项目整理区水文地质状况调查 

  土地的整理工作,在农田水利的建设施工之前,首先就要考虑到土地整理项目制定区域内的水资源供需是否平衡。在对项目整理区的水文,地质状况进行调查后的可行性报告中,首先要对项目区的水源的来水量以及可供水量,做出一个科学的而合理的灌溉保证率,使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灌溉的保证率来进行该地区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我们在对其进行需水量计算时应考虑到该地区在项目施工完成后,土地的利用方向,要考虑到水资源本身的平衡,因此,对该地区进行灌区续建和节水改造是十分必要的。 

  二、 设计标准 

  农田的灌溉输配水工程,就是逐级的将合适的水量输送到相应的农田中,它涵盖了渠道系统和系统上部的相应建筑,在设计农田的灌溉工程时我们首先要确定的就是灌溉设计的保证率。而灌溉设计中的保证率则是根据项目当地水文气象,灌区规模,水土资源,作物组成以及灌水方法等因素作为基础,然后再结合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中所规定的取值而得到的,其中灌溉的保证率一般都应不低于75%,在双季稻或是粮食的高产区要不低于85%,而在中,西缺水的地区灌溉设计的保证率也不能低于60%。 

  三、 灌溉渠道布置的设计原则 

  1.总体规划布置的设计原则。在进行灌溉渠系统规划时,要把当地的国土整合,山,水,田,林,路的规划密切结合,同时还要考虑其他用水部门如发电,航运,人畜饮水的需要,全面安排,统筹兼顾,做到科学合理,便于管理,充分利用水土资源,扩大灌溉面积,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完美结合,其规划布置一般应遵循下述基本原则: 

  充分利用地形条件的原则。灌溉渠道应布置在高处,与其相对应的排水色道布置在低处,力求自流灌溉,排水,建成灌排水开分,各自独立的灌排两套系统,对局部高地或洼地,可分别采取小片提灌(排)等措施处理,不必为了照顾局部而影响全局,同时,在渠道线路布置上要考虑到经济因素,渠线布置尽可能直,顺,整齐,减少交叉建筑物,避免更多良田和民房被占。 

  2.安全为主的设计原则。渠道工程必须要安全可靠,在渠道布置时尽可能避免深挖方,高填方和难工险段。山丘区地开有的渠道设计要尽量避免靠近沿河,溪布置,以防止被山洪冲毁,干渠沿线的地质条件要好,避开风化岩层和节理发育的破碎带以及透水性强的土质地带,沿渠应有合适的排洪,泄洪设计,如溢洪堰,泄水闸等。 

  3.综合利用的原则。山丘区的灌溉渠道应利用集中落差,结合水电,水力加山丘区的灌溉渠道应利用集中差,结合水电,水力加工,开展多种经营,一水多用,充分利用水土资源,还应考虑采用库,塘,渠,并用,蓄,引,提结合的长藤结瓜灌溉系统。平原地区要采用河水相井水灌溉相结合,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运用的灌溉系统。 

  4.支渠布置的设计原则。在确定干,支渠的布置方案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的地形地貌进行设计。 

  四、灌溉渠道系统设计 

  1.灌排渠系统布置的要求。首先,要尽可能的实现渠道的自流灌排,从而节省灌溉渠道灌、排所消耗的人力和物力等费用;其次,要尽可能的缩短灌溉渠的长度以减少渗漏等水资源的损失;其三,减少灌、排渠的数量,减少或避免灌溉渠道同道路和农田的交叉,最后,灌,排渠的市尺才布置尽量减少对机耕和交通的影响。 

  2.输配水渠道系统。土地整理的项目当中,田块的大小和方向的布置都要结合该项目所在地区的地形条件,输配水的渠道设计,也要根据这些田块的耕作条件以及当地现有的水利工程等来进行配置。输配水渠道的系统通常都分为干,支,斗,农这四级,在各级的渠道上都有相应的渠系统建筑物,其中包含了节制闸,分水闸,渡槽、陡坡、跌水、倒虹吸、涵洞、桥梁和量水建筑物等。各建筑物的设计都要进行必要的水力与结构设计。 

  3.灌溉渠道的选择。灌溉的渠道有许多种,其中包括U形渠和短形渠等,这其中U形渠的输水的能力强大,但是施工技术要求却较高,它适用于农渠和斗渠的装配。U形渠的节水和防渗的效果要好于其他类型的渠道。短形渠垢特点是节约土地,可是对管道材质的要求却很高,单位的造价较高,灌溉渠道种类的选择是要结合灌溉项目地区的水源情况,地形条件,耕作制度以及整理项目资金的投入等来进行挑选的。因此我们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灌溉工程进行设计,以适应灌溉渠道的选择。 

  4.渠道防渗工程设计。灌溉渠道的防渗工作是为了避免或减少输水渠道的透水性。因此建立灌溉渠道的防水层,可以有效的防止渠道中水的渗漏,它是我们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用水和保护水土的重要工程,所以我们在防渗设计时要结合当地自然的条件和灌区的规模等因素,对当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和分析,最终确定出防渗材料的应用和防渗工程的布置。因地制宜的就地取材尽可能的设计出符合当地生态环境的工程规划。 

  5.灌溉方式的选择。灌溉的方法可以有多种选择,地面的灌溉方式有喷灌,微灌,溉润灌以及调亏灌溉等。在选择灌溉方式时要对项目地区的水源,地形,土壤以及耕作形式进行全而后考察,如新疆的库乐勒市,在乾地土地整理后,农业用地的灌溉技术就采用了固定式的带压滴灌方式。 

  五、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优势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建议,推广水利工程建设新技术从根本上讲,农田水利建设首要解决的就是农田的灌溉问题。农业现代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水利建设应与时俱进,立足创新,为发展农业现代化做出贡献。 

  农田水利系统要安全、高产、高效、可持续发展就要依靠新技术。目前得到认可的“湿地”节水灌溉的优势有: 

  1.高效节水 

  能够合理地取到适合的水量,保证粮食的持续高产,是广泛节水、合理利用水资源的一种经济体系。有利于保护地下水。该体系能够保护环境,特别是能减轻由于灌区过量施用化肥导致农药失效的后果,能够全面地保持对农业水源的改善,保持了地下水位的动态平衡,改善水质。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一直深受国家和人民的重视。节水体系能够为当地提供安全的、标准生活用水。 

  2.洁净环保 

  以往的湿地农田灌溉系统主要在中国南方平原和浅丘陵地区进行建设,因为其间分布着洼地、塘堰和荒沟等。湿地农田灌溉节水体系主要是利用这些天然的塘、坑、洼地等,将其改造成“人工小型湿地”,其原理主要是利用植物的生长作用。将排水沟略加扩宽,种植对降污作用强的植物,形成沟渠湿地。将这些小型湿地、生态沟与原有沟渠相连,形成“排灌沟渠―人工湿地”的综合系统。这样一来,从农田排出多余的灌溉或雨水,可进入下游邻近的小型人工湿地或生态沟。经过湿地净化后,水从另一端排入生态小沟,排入下游小型水库或湖泊等。这种技术主要是依据了国外的成功经验,能够保持农田排水中氮、磷含量的湿地面积为其承接排水农田面积的5%~7%,而且水已经过排灌沟渠和小型湿地综合系统的净化后会更加洁净环保,其水质符合灌溉标准。这种水循环的科学技术是探索节水的新路,是对农田灌溉的一次有效创新。 

  六、结束语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是关系到农业、农村、农民利用的工程,在建设新农村的大背景下,水利部门应该严抓、严管工程的设计工作,以发展农业,建设农村,利惠农民为基本指导方针,设计出科学合理、高效安全的水利灌溉工程。 

  参考文献: 

  [1]刘俊浩.农村社区农田水利建设组织动员机制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2]刘拴明,等.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M].黄河水利出版社,2001 

  [3]张万江,叶帆,黄岩岩.装配式U型渠在土地整理工程中的应用[J].山东国土资源,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