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介绍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包括调整种植品种结构,培育抗旱高产品种,提高作物水分利用率;农田覆盖技术,降低农田水分无效蒸发;增施有机肥,推广节水施肥技术,增大土壤涵蓄水分的能力,以减少蒸发;化学调控技术,深翻及中耕技术,推进节水灌溉制度等方面,以提高作物抗旱能力,减少农业用水。

关键词 农作物;节水;抗旱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最为缺乏的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约为2 400 m3,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70%以上。干旱缺水日益成为威胁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和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而我国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只有30%~40%,而发达国家可达70%~80%[1-2]。因此,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已成为我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
  1 培育高产抗旱品种,调整品种结构
  不同作物品种间抗旱性差异较大,对水分的利用率影响较大,如玉米等C4作物比小麦等C3作物高[3-5]。因此,为提高水分利用率,在作物种植过程中,采取适应自然资源配置,选择抗旱能力强、经济效益高的作物进行专业化种植,优化作物的种植结构。同时,利用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培育节水高产品种,利用品种的抗旱性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2 农田覆盖技术
  为提高用水效率,降低农田水分无效蒸发,可进行农田覆盖,从而阻断土壤水分的乱流、垂直蒸发,促进水分横向迁移,以达到人工调控土壤、作物间水分的目的。地膜覆盖使田间水分蒸发阻力增大,降低土壤的无效蒸发,从而使水分在土壤、作物、大气之间有效循环,提高土壤的贮水量,改善作物吸收水分条件[6]。秸秆覆盖是一种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效益明显的节水技术,它能减少地表蒸发和降雨径流,提高耕层供水量,具有改土培肥、保持水土和节约灌溉用水的功能,增产效果明显。
  3 增施有机肥,推广节水施肥技术
  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有利于地表径流、雨水的蓄积。因此,在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增施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从而促进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有团粒结构的土壤能把入渗土壤中的水变成毛管水保存起来,以减少蒸发。因此,在生产中大力发展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以肥调水,提高农业用水利用效率。各地区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寻求以肥调水的最佳方案,在实践中大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 应用化学调控技术
  土壤保水剂可以快速吸收土壤中多余水分,并缓慢释放,满足植物生长过程的需要,成为农作物干旱时的“小水库”。利用保水剂拌种包衣,可以将水分有效富集于种子周围,使土壤水分微环境得到,从而促进种子萌发[7]。
  植物吸收的水分有很大一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挥发,降低植物的蒸腾耗水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作物的水分状况。因此,生产上常用抗旱剂抑制作物的过度蒸腾,从而达到防旱、节水、抗旱的目的。如生产上常用FA旱地龙抑制作物的水分蒸腾,增产效果比较明显,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通过应用生长调节剂,如奥普尔、惠满丰拌种、灌根及适期叶面喷施,促进作物根系生长,使植物根系量较大,吸水能力增强,提高作物抗旱能力。
  5 中耕
  为增加土壤蓄水量,可在作物生长的过程中适时深翻,不仅可以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环境,而且可以打破犁底层,促进土壤根系的下扎,提高作物的吸水能力。通过中耕松土,可抑制灌后、雨后土壤水分蒸发,促进雨水、灌溉水下渗与贮存,达到蓄水保墒的目的,同时可以延长灌水间隔时间,减少灌水次数、灌水定额、灌溉量,增产效果比较明显[8-9]。
  6 推进节水灌溉制度
  为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用水量,提高水分的利用率成为今后农业发展的趋势。因此,可以根据农作物的特征特性和生物学特点,制定节水灌溉制度,并将灌溉与农艺措施相结合,做到促、控结合。如水稻控制灌溉技术,即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不同需求进行灌溉,改变以往水稻大水漫灌、串灌的旧习惯,而采取“薄、浅、湿、晒”的方式进行灌溉。这项技术只是改变灌水习惯,可以节水1 500 m3/hm2,效益显著,近年来已在全国水稻产区推广了400万hm2,可增产稻谷375 kg/hm2。
  7 参考文献
  [1] 许迪,程先军,谢崇宝,等.田间节水灌溉新技术应用研究[J].节水灌溉,2001(4):7-11,20-43.
  [2] 樊志升,胡毓骐,周子奎.间歇畦灌灌水技术及其节水机理的试验研究[J].灌溉排水,1997(4):39-43.
  [3] 史学斌,马孝义.关中西部畦灌优化灌水技术要素组合的初步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5(2):39-43,80.
  [4] 马娟娟,孙西欢,郭向红,等.畦灌灌水技术参数的多目标模糊优化模型[J].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0(2):160-163,178.
  [5] 彭彦明,丰秀萍,张国昌.我国农业节水灌溉发展探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58-59.
  [6] 陈克森,张良成,程坤.山东省节水灌溉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66-69.
  [7] 王小瑞,吴洁.榆林市农业节水灌溉现状与发展对策探讨[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0(6):121-122.
  [8] 闫红.回收滴灌带、实施秸秆还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棉花,2009(2):35.
  [9] 郭东辉.浅析农业水利灌溉中的节水的有效措施[J].现代园艺,2012(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