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武汉市中环线北段复垦项目为例,将复垦前后的土地质量状况进行比较,对破坏状况进行评价,确定复垦后土地适宜性。 
【关键词】 临时用地;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一、项目区自然环境概况 
   
  武汉市地处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项目区内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项目具体位于武汉市江岸区、黄陂区,地貌单元属长江Ⅱ级阶地陇岗与低洼湖塘交叉地带;地形起伏较大;地势标高介于19.50~34.00米之间。区内有居民居住区;有农田、菜地、养殖水面及长江防护林;属长江沿岸平原地区。项目区属长江冲积平原;土壤类型为潮土。 
   
  二、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的划分 
   
  本项目区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的划分,以生产地段和地块作为评价单元。根据以上方法,对项目区待复垦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单元划分,划分结果为临时工棚、钢筋加工场、钢筋加工场地连接便道、施工主便道、防洪堤围堰用地、堆占场、临时排水明渠等七类评价单元。 
   
  三、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 
   
  1.影响待复垦土地适宜性因素。影响复垦工作开展的是土壤的侵蚀能力、有效土层厚度、土壤的结构、pH值、土壤有机质、污染程度、地形坡度及供排水条件等九种因子。在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土地评价纲要》中农林牧业适宜性评价等级标准,把这9个制约因子进行定量分析,分为一级(适宜)、二级(较适宜)、三级(临界适宜)和不宜四个级别,建立评价模型。 
  2.待复垦土地复垦前后质量比较。对复垦前后,影响复垦土地质量的九个限制因子分别进行分析: 
  (1)土壤侵蚀能力。待复垦土地在使用前,首先进行了表土剥离,并将表土表面夯实,加盖防水油布,防止了水土与养分流失。表土剥离后的土地,占用时会将土地压实,雨水冲刷等对土壤的侵蚀影响不大,在表土转移及存储过程中,移转产生的地力损失也极其微弱。 
  (2)污染程度。在待复垦的土地中,只有临时工棚的使用过程中有污染。主要是清洗车辆的废水、工人居住时的生活废水以及人的粪便污染物。处理过程中,将废水就近沿农用地中的排水渠排放,人的粪便经化粪池处理,当肥料施用在复垦后的土地上。综上,废水、固体污染物对土壤的污染轻微。 
  (3)地形坡度。本项目中,没有取土场的破坏,复垦的土地施工结束后全部表土回填,进行土地平整,预计复垦后地块的地形坡度不受影响 
  (4)土壤有机质。对待复垦土地,实行表土剥离和防护,保证了表土的有机质含量不减少。在复垦后,施用农家肥等来增加耕地有机质,恢复或提高耕地肥力。荒草地采用撒播草籽的生态措施复垦,保证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不流失。由于预防措施和恢复措施,使地块复垦前后的土壤有机质不会降低。 
  (5)土壤结构。在表土剥离、移转和堆放过程中,会对土壤造成一定程度的压实或疏松,这就会破坏表土的团粒结构,影响土壤的含水性,破坏土壤的孔隙度和土壤的水气平衡,导致土壤肥力有所下降。 
  (6)pH值。复垦前后土地的有机质含量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也没有影响pH值的物质进入土壤。土壤的pH值没有变化。 
  (7)灌排条件。在拟破坏的土地中,没有占用土地排水沟渠,由于复垦前后土地的地形坡度没有变化,故复垦前后的排水条件相同。 
  (8)有效土层厚度。在临时用地占用之前,设计将30厘米的表土进行剥离。堆放时表面夯实,同时加盖防水油布,以防止水土流失。施工结束后再将表土回填。除去表土以后的心土和底土会被压占,虽然经过疏松,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破坏。同时由于土壤结构的破坏,复垦后的有效土层厚度会比现状土地差。 
  将复垦后土地与现状土地质量进行比较,按-3,-1,0,+1,+3五个分值进行差异性打分(“-”表示复垦后土地质量下降,“+”表示复垦后土地质量提高)。复垦后土地质量和现状土地质量对照得分
  Aji:第j个评价单元第i个因子的分值; 
  根据[0,1]法则,每变化0.20为一级,即土地质量等级相应提高或下降一个等级。从以上分值变化表可以看出,复垦后土地与现状土地质量在同一等级内。 
  综合破坏前土地质量状况和破坏程度预测分析,得到复垦后的土地质量值。 
   
  四、结论 
   
  综合各评价单元各限制因子的适宜等级,参照《土地评价纲要》,根据条件极值法,参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周围景观,确定该项目临时用地复垦方向如下:占用前地类为养殖水面的临时用地,复垦为牧草地;其余土地复垦后地类与占用前地类相同。临时用地因其特殊性,使用时间短,破坏不大,使对比使用前后的破坏程度来进行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成为可能。重点考虑复垦前的土地利用类型,分析利用的破坏程度,确定复垦后土地质量,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最终的土地利用方式。 
   
  参考文献 
  [1]凌云川.土地适宜性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7:191~194 
  [2]张丹凤,白中科,叶宝莹.矿区复垦土地的评价方法[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7):685~687 
  [3]李瑞,王忠合.铁路建设项目临时用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探讨[J].铁道勘测与设计.2008(6):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