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存在的问题 
  在节水灌溉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全县对节水灌溉技术的掌握和了解程度参差不齐,工程建成效果差别较大。部分项目存在建设目的不明确、建成效果不理想、管理落后等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建设标准低。设计标准和工程质量标准低,主要体现在技术设计方案与施工质量把握两个方面,设计深度不够、设计方案欠优化、施工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2)科技含量低。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水平不高。大部分工程采用渠道输水等较为传统的灌水方式,对喷、微灌等节水效果显著,明显提高作物产量的先进灌水方法应用不多,节水材料和节水设备的质量与性能优越性较低。 
  (3)工程可持续性发展较差。一是针对喷灌、微灌等运行成本较高的节水工程,项目实际收益低,一投入运行,易形成亏损,有的T程建成样子工程。二是工程管理不到位,管理主题不明确,管理者技术水平较低,缺乏有效的管护制度,工程难以形成良性运行机制。 
  (4)节水措施配套集成、综合应用程度不高。单一的工程措施节水,对节水高效的灌水制度研究不够,水价构成、水费计收等节水管理综合措施考虑较少。 
  二、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要求 
  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应始终遵循着设计是基础,安装施工丁是保证,运行管理是关键,发挥效益是目的的原则。重视项日选项的科学性、准确性、合理性。 
  1.前期工作 
  前期工作包括提出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前期工作充分与否、没计质量好坏直接影响项目建后效益的发挥。过去重建设轻管理、轻前期工作的项目管理误区已给了我们很深的教训。 
  (1)明确节水灌溉项目建设目的。节水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节水增效,提高用水的有效性及产出效益,提高农业用水的科技含量,有效缓解水资源紧张局面。通过建设节水灌溉项目,促进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建设节水高效型农业。 
  (2)充分理解节水灌溉的科学内涵。节水灌溉是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通过采用先进的水利技术、农业用水制度、农业用水管理等综合技术措施,充分提高农业用水利用率和水生产效益,有效利用天然降水和人工灌水,达到最佳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目标,保证农业和生态环境持续发展。 
  (3)全面了解各项节水措施,科学制定节水灌溉发展模式与发展规模。节水措施分节水工程措施、节水农艺措施、节水生物措施与节水管理措施。充分考虑与当地自然、社会条件及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当地农业生产特点,与区域特征相配套的节水灌溉发展模式与发展规模。采用工程节水措施与非工程节水措施相结合,提高各种节水技术综合应用程度。 
  (4)深入掌握各项节水工程技术,优化技术设计方案。节水工程技术具体包括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喷灌、微灌和田间节水灌溉等,各项技术均有其优缺点与适用条件,应深入了解,全面掌握。从水源方案、输水过程、调蓄加压方式及田间工程配套、作物灌水方法等统一规划,进行方案比较,优化技术设计方案。 
  (5)技术经济分析客观、合理,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技术经济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论证项目存经济上的合理性,是工程建后可长期有效发挥效益的保障措施。节水工程除了应重视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外,更要强调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6)开展前期工作应注意选择有设计资质、有节水灌溉设计经验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确保设计报告的设汁质量。 
  2.施工质量 
  施工安装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实施时必须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严格按照施工程序,认真执行设计意图,精心施工,为今后的运行管理和效益发挥提供保证。 
  (1)施工队伍的选择。喷微灌系统工作压力较高、隐蔽工程多,施工和设备安装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工程能否正常稳定使用、效益能否发挥。通过招投标,选择有施工资质的队伍,做到专业化施工。 
  (2)施工材料的选择。严格把好材料设备质量关。节水灌溉的喷灌、微灌、管灌要使用大量的材料设备,材料设备不合格给工程埋下了安全隐患。把好材料设备的进货渠道和质量检验工作,禁止“三无”产品进入节水灌溉工程。有必要时对节水工程主要材料设备实行集中招投标采购,确保工程质量、控制工程造价。 
  (3)施工质量的控制。完善工程质量监督与工程监理制度。建立三级质量保证体系: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专检、质量部门抽检相结合,层层把关。 
  3.工程管理 
  (1)明确工程所有权和使用权,确定工程管理主体.建立有利于促进工程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节水工程田间项目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与农民打交道,为避免群众都管理不管、都有责任都不负责,工程的运行管理必须明确管理单位与管理负责人。管理者责权利与项目效益直接挂钩,有明确的规章制度给与约束与激励。 
  (2)提高节水灌溉项目的管理水平,确保建成项目效益的长久发挥。节水灌溉项目管理不同于一般的水利工程管理,因其先进性与科学性,技术要求较高,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较高。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与管理素质,制订科学的灌水制度,加强灌溉水量的管理,完善工程运行管理规程、维修保养制度、工程管理细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