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介绍了我校入选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水资源与现代水利课程的建设情况,涉及本视频课程已具备的基础条件、课程讲授内容和教师的优选、录像制作及前后期工作过程、课程建设体会与存在问题等。 
关键词 视频公开课 水资源与现代水利 课程建设 
近年来随着国外名校的视频公开课风靡网络、备受推崇,建设我国特色的视频公开课已势在必行。①河海大学 水资源与现代水利视频公开课入选2012年第一批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计划,经过近5个月时间的建设,已于2012年9月29日在“爱课程网”正式上线,得到广大受众的欢迎与好评。在此介绍该视频公开课建设过程与体会,以期为相关同仁提供参考借鉴。 
1 科学定位、合理确定授课内容是前提 
网络视频公开课预期受众对象主要是高校学生,以及有一定文化修养的社会公众。由于网络视频公开课是免费开放的,具有科学与文化素质教育性质的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②就是要让多数人感兴趣并且能够听懂,因此既要避免专业知识的过度深入,又要对本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表述。这是安排视频课程内容时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 
本课程前身可以追溯到早于2006年开设的水利概论和水问题论坛,该两门课程主要面向本科生,前者面向不同专业本科生,后者为水利类专业学生。2012年初把以上两门课程有机整合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课程,更名成“水资源与现代水利”。相关视频2012年对外开放,可供学生自学和复习,同时为低年级学生提供一个了解中国水利的平台。 
本视频课程的内容精选了在中国水利领域具有基础性、代表性的问题进行介绍,通过录像公开,有利于受众了解水利工作发展现状,特别是它的重要性、艰巨性和迫切性,深化对我国水利工作的了解和热爱。 
课程第一讲的内容:水与人类文明。主要讲述水的历史和来源,水在全球的循环演变。让受众了解水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以及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 
第二讲的内容:面临的水问题。让受众认识到我国现在面临着洪涝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土流失等问题,以及这些水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危害。至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则通过第三、四、五三讲加以阐述。 
第三讲的内容:水资源开发利用。讲述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思路和常规措施方法,以及一些非常规新方法。此外,还有如何加强有效管理,提高缺水应急处置能力。 
第四讲的内容是:洪涝灾害防治。阐明不同灾害预防和治理的思路和方法,具体工程与非工程措施,产生效果,典型案例等。当前情况下,山洪防治措施和方法尤为重要。 
第五讲的内容: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介绍了常规治理思路和措施,以及利用新思路治理水生态环境一些典型案例,让受众认识到不能就水论水,而应该全方位考虑如何有效解决水污染和水生态恶化问题,提高自觉保护水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经过前五讲的内容,受众能对我国当前水利状况有个大体了解。第六讲是对我国水利未来发展前景的介绍。解读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出台的背景和意义,阐述水利的含义、当前水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明确未来十年左右水利重点工作和任务,系统总结新的治水思路与方法,了解发展前沿,激发受众对于水利事业科学发展的关注和热爱。 
以上课程内容设计,使得各讲内容脉络清晰,逻辑联系紧密,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这是本次视频公开课能够快速上线的重要前提。 
 2 组合优选授课主讲教师是关键 
视频公开课可以由一位教师讲授所有内容,也可以由若干个(但不宜太多)各有专长的教师分别讲授。前者有其优点,即不需要协调不同教师讲授内容,风格比较一致,但后者可以发挥不同专业方向教师的特长,更好地反映学科整体实力。本次授课教师选择采用后者。 
课程六讲内容的授课教师全部为教授、博士生导师,都是河海大学水文学及水资源国家重点学科的资深专家学者,并担任过学院院长、系主任等。他们对教学工作非常投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大多数有国外交流经历,对国内外水利发展较为了解,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第一讲和第四讲内容由芮孝芳教授讲授,芮教授是江苏省教学名师,由他介绍水与人类的关系,洪涝灾害防治知识、经验和思路,激发了受众对这一课程的浓厚兴趣;由钟平安教授讲授第三讲关于水资源开发利用也是很合适的,他长期从事水资源与水利计算教学与科研工作,讲课重点突出,生动有趣;崔广柏教授讲授第五讲,他善于结合实际,深入浅出,多年来一直是国内水生态环境研究的权威,近十年主持大量生产科研项目,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第六讲由董增川教授讲授,他曾是水文水资源学院院长,现任学校发展规划处处长,平时十分关注国家水利行业和学校、学科的未来发展,对本讲相关内容有长期深入的研究。 
总之,本次视频公开课充分考虑由本学科不同方向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参与授课,堪称最佳组合。 
 3 精益求精、做好录像及前后期工作是根本 
为了满足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的需要,课程组教师在组织准备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认真阅读领会教育部相关技术要求,还在“爱课程网”上观看已经上线的课程录像,学习兄弟高校的成功经验。水资源与现代水利作为一门大学生素质教育课程,需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解学科知识,解析相关专业术语。因此在课程材料组织、PPT制作过程中,除引用了许多理论、项目、会议的内容外,还配以相应数据、图片,这些数据、图片有的是老师们的第一手资料,有些则是从网络上搜索得到。涉及国家边界的地图,则是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网站上下载,确保准确性。这些图片的引入,给枯燥的文字和概念增加了趣味性,这也是视频教学优势的一个体现。 
在正式录制之前,各位教师模拟录像环境,面向不同专业的学生和青年老师进行了多次试讲,从这些学生和老师处得到反馈意见,寻找不足的地方进行适当修改,并不断更新内容,力图达到更好的授课效果。同时通过试讲和集体研讨也尽量避免了六讲内容的重复,为后期视频录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的体会有以下四点:一是录像前课程负责人不仅要做好课程内容顶层设计,而且还要对各讲具体内容、PPT进行协调审查,这样可避免今后因重复或有些讲授内容不当等问题需要返工修改,影响工作进度。 
二是创造一个良好的录制环境十分重要,好的录制环境可以使教师更投入,更放松,更能发挥出水平。教师录像时要情绪饱满,着装整洁,佩戴领带,掌握好时间。 
三是视频后期制作要精益求精。其中,字幕制作不容忽视。教育部对视频公开课的技术指标做出了严格规定,包括“要同时交付独立的‘SRT’格式的字幕文件”,此类字幕又称唱词。在视频播放时,字幕与教师的讲课画面和声音一同呈现,能增强课程内容的理解性,可以让受众更容易记住一些内容,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③在唱词制作过程中,授课教师应在学生初步从录像中记录出完整字幕的基础上,逐一进行审查,纠正因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错误,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增减录像和字幕内容。准确性是唱词的一项基本要求,即不能出现错别字。错别字的出现会使受众对内容理解出现偏差。因此,唱词制作一定要认真仔细,不能出现纰漏。对于标点符号,一般用空格来表示语气的停顿和断句,视频画面的大小决定了每屏画面只能显示有限的唱词,所以需要合理的断句来增加唱词的连贯性、理解性。 
部分教师在授课中会有一些习惯性口头语,为了使视频更正式、效果更好,需细心找出并删除,并注意保持视频的完整性、连续性。同时要用唱词对教师的一些口误(在后期剪辑时无法处理)进行修正,对教师讲课过程中的省略说法和不完整的内容进行补充、说明,以帮助受众更好地理解授课内容。 
四是在上交视频供教育部审查一段时间后,可能会收到修改意见,这时要根据审查专家提出的问题进行相应的修改。除了唱词外,对视频中的一些内容,教育部专家认为不合适,退修时应进行增删处理。此外,也要尽量不要涉及政治敏感性内容。 
 4 领导重视、多方面配合是保障 
以上一系列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离不开教务处和相关学院的有效组织,以及各相关方面的积极配合。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过问与关心,分管教学副校长亲自审查课程定位、内容构思合理性,在课程内容确定前还想方设法收集资料提供相关参考文献;教务处更是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相关活动,保证经费和活动场所,教务处分管处长等亲临录像现场;河海大学两位国家级教学名师积极给予咨询指导等等。正是因为各方面重视与配合,使得工作按计划高水准开展。 
5 存在的问题与体会 
由于是第一次做这项工作,本视频课程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今后加以弥补。 
分析世界知名大学视频公开课的建设理念和实例,可以为我国精品视频公开课的成功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目前网上热传的国外视频公开课都是随堂录像,是平时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其高质量的授课艺术和最前沿的知识理论,是引起重大反响的原因之一。而我们的视频公开课属于综合素质课的性质,定位不同,注重的是普及性,这就要求通俗易懂,也就不得不舍弃了部分专业性,同时由于时间的限制也造成了授课内容浅表,而没有更加深入展开的现象。此外,本次录制过程中,师生交流环节仍感不够多,不很充分。 
建设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肯定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做出努力。由简入繁是一个过程,在推出综合素质课性质的课程后,能继续深化授课内容,也很值得期待。此外还应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更多人受益。总之,需要在实践中逐步积累经验,精心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视频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