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的水旱灾害极其严重,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对水旱灾害的防治工作,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做好除水害、兴水利的工作,鉴于我国水旱灾害种类多、范围广、频次高、损失重的特点,积极思考和探索防汛抗旱的具体措施和对策,从人水和谐的视角推动我国防汛抗旱工作模式的转变,较好地提升我国防汛抗旱工作的成效。

关键词:防汛抗旱;措施;人水和谐

中图分类号:S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8)13-0140-02

Abstract: The flood and drought disasters in our country are extremely serious. We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flood and drought disasters while developing our society and economy, and do a good job in eliminating water disasters and developing water conservancy while developing our economy. In 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lood and drought disasters in China, such as diversity, wide scope, high frequency and heavy losses, we should actively consider and explore the concrete measure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flood control and drought relief, and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flood prevention and drought relief work mode in China from the angle of harmony between people and water, so as to better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flood control and drought relief work in China.

Keywords: flood control and drought relief; measures;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water

水旱災害是我国社会经济治理的重点和难点,要面对我国水旱灾害的特点,全面树立人水和谐的观念和意识,关注防汛抗旱工作的直接效用及其对水系统带来的影响,注重防汛抗旱工作的思路转变和工作模式转变,全面分析我国防汛抗旱工作的现状,积极思考和探索防汛抗旱工作的具体措施和对策,较好地提升我国防汛抗旱工作的效果。

1 我国防汛抗旱工作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的防汛抗旱工作以减少水旱灾害的损失、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目标和宗旨,通过兴建防洪抗旱工程,建构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抗灾体系,实现防汛抗旱工作的合理掌控,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并积极探索多样化的防汛抗旱措施,从防洪工程体系来说,重点建设堤防工程、水库工程、蓄滞洪工程和河道整治工程,并在防洪工程的长度、质量和抗洪标准方面不断提升,成立了各类大中小型的水库和水利枢纽,进行合理的蓄滞洪区的规划和建设,较好地实现了对洪峰的削减和蓄滞,稳定了河势,提升了河道行洪的能力。同时,我国防汛抗旱工作还通过水库高度、跨流域调水和地下水开采等工程手段,较好地增加了水资源的供应,提升了蓄水能力。另外,还致力于对灌区的建设和改造,通过建构农村小微型抗旱设施如小型机井、水窖、泵站等小型水利工程,较好地减少了干旱对农业生产的损失。由此可见,我国在长年的水旱工作治理过程中累积了丰富的经验,较好地减少了水旱灾害的损失,然而也显露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1.1 缺乏水旱灾害的全面认知和理解

在长期以来的水旱灾害治理过程中,政府和相关部门将精力集中于对水旱灾害的全力抵御方面,尤其是在水旱灾害严重的时候,尽一切所能,全面发动力量进行水旱灾害的抵御,这种模式耗时耗力,从长远来看还会因这种“严防死堵”的模式而贻害无穷,由于全力抵御式的水旱灾害并未触及水旱灾害的本质,只能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防汛抗旱模式和思路,不利于人水之间的和谐,极易引发人水之间矛盾的激化。

1.2 缺乏科学合理的防灾减灾规划

在当前我国的防汛抗旱工作之中,大多是属于临时应急的防汛抗旱设施,主要是当灾情来临之时采用的应急性措施,重点应对汛期或旱季时节的防灾减灾工作,而对生态环境治理、蓄滞洪区建设、河道改造方面的重视度明显不足,缺乏科学合理的防灾减灾规划和建设,存在较多的临时找寻水源、盲目打井取水的行为,这种行为缺乏科学合理的筹划和论证,使防汛抗旱工作出现次生性灾害的现象,不利于设施的长远使用,最终导致这些应急临时设施就地废弃,极大地浪费了资源,不利于生态环境的改造和建设。

1.3 缺乏人水系统的和谐整体意识和观念

我国长期以来的水旱灾害治理采用大规模的围湖造田、开荒造田等运动方式,占用原有的自然水面,导致水体破坏和水土流失现象,较大地降低了蓄滞洪能力,极大地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突显出重视防汛抗旱建设的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效益的问题,导致泥沙过度淤积而引发洪涝灾害不断增多的现象,同时,又因为在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城市建设占用了行洪通道,迫使堤防高度不断增加,加大了堤防溃决时的损失,另一方面由于人们超量用水而出现干旱和断流的现象,这就使我国的人水系统出现难以遏止的恶性循环现象和问题,显露出人们缺乏人水整体性系统的和谐意识和观念,将人与水系统割裂开来,缺乏人水和谐的活动规划和限制,违背了自然界水文变化规律,加剧了人与水系统之间的对立,这就难以充分显示出防汛抗旱治理工作的效果。

1.4 防汛抗旱工作的信息化水平较低

当前的防汛抗旱工作缺乏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缺乏整体的防汛抗旱工作的统一考虑和规划,尤其在防汛抗旱工作的信息采集方面存在缺陷,表现出防汛抗旱信息覆盖面不广、精度不够稳定等问题,同时,在防汛抗旱工作的信息化业务应用系统方面还表现出内容重叠、功能繁乱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防汛抗旱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2 防汛抗旱工作的思路及措施分析

2.1 树立防汛抗旱工作的人水和谐思想观念

根据我国目前的防汛抗旱工作特点和要求,要全面树立人水和谐的思想观念,要转变人水分离的传统意识,要将人文系统与水系统视为有机结合的整体,立足于人水系统平等、和谐的视角进行防汛抗旱工作,要避免将洪涝、干旱妖魔化、对立化的不正确态度和思想,通过有效转变防汛抗旱工作缓解人水矛盾,避免过度直接干预水系统,而要顺应自然水系统的生态规律和特点,适当放开对河流、洪水的束缚,采用预防、应对和治理的措施,将洪涝灾害、干旱灾害限制于人类可承受的风险范畴之内,较好地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成本与抗灾效益、生态效益的平衡,促进人文系统与水系统自然长久的和谐。

2.2 组建科学防汛抗旱体系

要在人水和谐的思想指导和引领之下,构建科学合理的防汛抗旱体系,成立以常备工程设施为主、应急工程设施为辅的防汛抗旱工程体系,进行防汛抗旱工作的总体规划和设计,全面推行重点抗灾为主、全面抗灾为辅的水旱灾害管理思路,统筹考虑各地域的水旱灾害程度、损失程度、抗灾等级等,全面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成本收益规划,最大程度上降低防汛抗旱工作的成本,提升防汛抗旱工作的抗灾效益。

同时,在推行防汛抗旱工作的整体治理过程中,要建立预防为主、抵御为辅的水旱灾害治理机制,科学合理地采用自然生态改造、河道整治、河湖水系联通等措施和方法,形成以主动抗灾为主、被动应对为辅的防汛抗旱应对体系,减少洪涝、干旱灾害发生的频次和损失。另外,还要做好相关配套体系的建设,要建立健全灾害预报机制、通讯预警机制、灾情监测机制、应急响应机制、物资储备机制、常备及应急抗灾工程机制等,建构社会化、网络化的防汛抗旱工作体系,以优化配置水资源的创新模式,较好地缩小用水缺口,改造人水系统的不和谐状态,最大程度上提升对灾害的管理能力,降低水旱灾害的损失。

2.3 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的水文情报预报工作

防汛抗旱工作的水文情报预报工作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耳目”,要充分认识到防汛抗旱工作的水文情报预报工作的重要性,加强水文情报预报工作,建立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准确地预报洪水发生的频次,采用水文情报预报技术做好水文情报预报工作,及时准确地提供灾害或危险水情的预警信息,较好地提高防汛抗旱工作的实效和质量。同时,还要提升防汛抗旱水文情报预报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要加大对水文情报预报工作的投资,从人力、物力等方面加大投入,做好水文情报预报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更好地应对洪涝、干旱灾害。

2.4 合理调控人类活动,实现合理的生态改造

在促进人水和谐的视角和思想引领下,防汛抗旱工作要注重对人类活动的合理调控,具体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

(1)充分考虑当地的防汛抗旱要求,做好城市扩张规划、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等活动,将城市建设与分洪区、蓄滞洪区建设相结合,预留洪水的存在空间,增强城市对洪水的调蓄能力,实现城市建設与防洪建设的有机协调。

(2)合理规划和管理城市用水行为。要避免城市过度用水的现象,全面推行节水工作,通过水权交易的措施缓解水资源短缺的现象,实现保护地下水、提升用水效果的目的。

(3)要转变原先全面防御的防汛抗旱工作理念,应当注重对洪水的引导和互动,要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良性改造方式,寻求人文系统与水系统的和谐共生,通过抗灾工程、生态工程并重的改造措施,较好地缓解人水矛盾。如:水沙调度、退耕还林、平垸行洪、农田水利设施修建、河道整治、蓄滞洪区建设等,可以较好地实现防汛抗旱工作的良性互动和循环共生。

2.5 加快防汛抗旱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要结合互联网的先进技术和手段,提升防汛抗旱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依托和支撑,建构气象水文预报系统、洪水调度系统等,使防汛抗旱工作向智能化、数据化的方向发展,如:降雨强度、河道比降、控制断面、土壤含水量等信息数据,并可以建设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移动端,实现防汛抗旱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如:山洪灾害、洪水风险图、水利普查、水资源监控能力等。

综上所述,要建立健全我国防汛抗旱工作的机制体系,全面树立人水和谐的治理思路和理念,充分认识到防汛抗旱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特点,结合现代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网络,推动防汛抗旱工作向智能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和迈进,完善相关的防汛抗旱预案体系,加强防汛抗旱工程建设,做好科学调控,做好应急抢险工作,确保防洪减灾工作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秦文秋.常州市防汛形势及对策建议[J].中国水利,2017(15).

[2]陈成功.辽西易旱地区系统抗旱措施及思考[J].中国水利,2017(11).

[3]王岩.关于防汛抗旱减灾对策的相关探讨[J].黑龙江水利,2017(06).

[4]徐慧娟,李益敏.基于GIS的怒江州泸水县水库布局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5(03).

[5]张旭,冯琳,李云鹤.2011年冬麦区抗旱反思[J].中国水利,2011(13).

[6]曹国庆.关于防汛抗旱工作问题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