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油松具有很高的的经济价值以及社会价值,属于北方生态环境绿化的重要树种之一。由于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较低,积极开展油松营养杯育苗抗旱造林相关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油松营养杯育苗及造林技术要点,以期为提高油松的育苗成活率以及造林成活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油松;营养杯;育苗;造林技术 

  油松是我国北方常见的一种耐寒、抗旱的常绿针叶乔木[1]。油松在我国北方分布比较广泛,喜干冷气候,耐干旱,在酸性以及中性土壤中能很好地生长,环境适应力强,抗逆性强,在我国华北、西北以及东北地区种植比较广泛[2]。在我国北方,油松是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因此,油松育苗造林技术成为林业技术推广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气候干旱,裸根造林方法的油松成活率以及保存率不高,如果遇到干旱少雨的年份,油松成活率更低。因此,为了提高油松造林成活率,近年来油松营养杯育苗造林技术得到广泛推广,此种育苗方式苗坨完整,基本上不缓苗,成活率高,省去了后期补植程序。如果管护得当,成林率可以达到99%以上,基本上实现了种植一次即可成林的目标。 

  1    营养杯育苗 

  通常情况下,油松营养杯育苗需要2年,第1年利用传统育苗方法育苗,第2年将一年生油松幼苗移到营养杯进行培育。 

  1.1    育苗地选择及苗床准备 

  育苗地要选择通风性好、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易排水的地块[3]。为了运输的便捷,还要尽量选择交通便利的区域。苗地选好后要进行做床,苗床的宽度一般为1 m,长度根据实际苗地而定,深度要与育苗袋装土之后的高度基本保持一致,相邻苗床之间要留出人行通道,一般以间隔50 cm左右为宜。 

  1.2    营养杯规格 

  一般选择高度11 cm、厚度0.8 mm、直径8 cm的塑料袋。有的苗木生长较快,可以选用高度16 cm、厚度0.8 mm、直径13 cm的塑料袋。营养杯的底部要打孔,保证苗木根部透氣,防止苗木窒息[4]。一般每个营养杯2~3个小孔,每个小孔的直径控制在5~8 mm之间。 

  1.3    油松苗装袋 

  当年在播种前进行消毒与催芽,翌年在苗木萌芽前进行装袋。幼苗起出后,将病苗、弱苗剔除,选择顶芽饱满、根须无损伤的优质苗进行装袋。先在袋内装入约1/3的土,将幼苗放入,将根须均匀分开,避免窝根,再用土把树根盖住,把土装满。在此过程中,如果苗木没有摆正,要提正。装好土后要将土墩实,放入苗床内,相互靠牢。 

  1.4    苗床管理 

  为了防止透风,营养杯之间的缝隙要用土填满,及时进行水肥管理,促进其快速生长。为了确保营养杯能够为油松幼苗生长提供所需要的营养,要定期施用有机肥补充养分。 

  2    移植造林 

  2.1    造林时间 

  一般情况下,在营养杯育苗3个月以后即可进行造林。在理论上,生长季均可进行造林,但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在北方一般选择7—8月开展造林工作。此时北方雨季来临,雨水充足,油松的缓苗期较短,能够有效提高造林的成活率以及保存率。 

  2.2    苗木选择 

  根据造林经验可知,移植苗要选择20 cm以上、长势良好且无病害的优质壮苗[5]。如果苗木规格太小,移植后的后期管理比较困难,缓苗期长,抗逆性差;反之,生长过于高大的苗木也不利于造林,因为油松造林地一般是贫瘠的干旱与半干旱地区,苗木过大会增加运输成本。 

  2.3    起苗运输 

  利用营养杯育苗造林的优势在于营养杯可以确保油松苗根部完整、不松散、有效根不断。因此,在移植过程中苗木的缓慢期短,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基于此,油松苗在起苗及运输过程中要做到轻拿轻放,在装车、运输以及卸下苗木的各个环节都要按照流程操作,避免油松苗的根部受到损伤,影响后期造林质量。 

  2.4    移植坑规格 

  在实际造林前,不需要进行全面整地处理,只需要挖移植坑深栽即可。移植坑规格的大小要根据营养杯而定。一般情况下,移植坑直径是营养杯直径的2倍左右,深度要保证营养杯的上口完全进入移植坑,移植坑的坑口与坑底要保持一致,避免锅底坑。 

  2.5    抗旱栽植 

  苗木要适当进行深栽。一是可以防止苗木被风刮倒;二是可以保证苗木吸收充足的水分。栽植前将营养杯去掉,栽植深度一般在25~30 cm之间。栽植深度过浅则不利于幼苗抗旱。回填土后,要沿着移植坑的四周将土踩实。要控制栽植密度,为了减少后期抚育间伐次数,可以适当进行稀植,保证一次成林。 

  2.6    移植后管理 

  栽植后,如果遇特别干旱天气,要适当补水,确保幼苗成活率。营养杯育苗的抗旱能力较强,过冬后很少有干旱致死的现象发生,因而可以省去培土抚育环节。栽植后的幼林地不需进行铲地抚育,由于栽植时密度控制得当,也省去了间伐抚育相关工作,后期管护减少了人为干预。不仅简化了育林程序,还降低了造林成本,同时也避免了抚育过程中对幼苗的损伤,大大提高了幼苗的成活率以及保存率。 

  3    参考文献 

  [1] 樊春志.油松营养杯育苗技术[J].北京农业,2015(15):72. 

  [2] 罗建华.北票地区油松营养杯抗旱造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7(8):160. 

  [3] 张玉杰.油松营养杯抗旱造林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1(10):168. 

  [4] 吕树成.科学运用油松营养杯抗旱造林技术[J].吉林农业,2019(1):80. 

  [5] 徐丽贤.辽西地区油松营养杯造林方法[J].农业与技术,2018(18):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