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皖南山区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如何提高流域防御洪水能力,全面提高防洪标准,使小型河流、小型水库的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洪水标准,势必加大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建设。   

关键词:皖南 防汛抗灾 对策         

一、基本情况   

徽州区属丰乐河流域,其丰乐河是徽州区的母亲河,位于黄山风景区的南麓,发源于黄山主峰之一的兴岭,海拔1432米,自北向南横贯全区。主河道长64.3公里,流域面积514.8平方公里,是徽州区最大的河流,属钱塘江水系,新安江流域二级支流。   
(一)地理位置。丰乐河流域位于东经118ο06′—118о25′,北纬29о46′—30о05′之间。区域内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北高南低,北部为黄山余脉,中部低山连绵,南部丘陵起伏间有盆地;北部的天湖山海拔1184米,岩寺中心城区最低,海拔135米左右;南北地势高差550—850米间。   
(二)水文气象。丰乐河流域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区,南北气流多交汇于此,又靠近海洋,颇受东南季风影响,形成了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比较充足、雨热同季的特点,年降水量为1670毫米,是全国暴雨中心之一。但是降水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再加上山高坡陡,地表径流汇流速度快,极易形成洪灾。   

二、徽州区防洪现状   

丰乐河流域主要有丰乐河干流、众川河、桃源河、漕溪河、浮溪河等13条支流;中型水库一座(总库容8400万立方米),小型水库17座,万方以上的当家塘201口。由于受当地经济等方面因素的制约,防洪工程设施落后,防汛的非工程措施建设也相对滞后,防洪体系仍不完善,防汛指挥系统在新形势下与防洪保安的要求尚有一定距离。   

三、存在的问题   

(一)水土流失日趋凸现。徽州区总面积440.7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53.6%,山高坡陡;大量的天然林遭受强暴雪极端天气影响,植被毁坏严重;另外,还有传统的耕作方式,陡坡耕作,人为地破坏自然植被,加重水土流失。随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为开发和生产建设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坏,进一步加剧了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   
(二)河道堤防毁坏严重,防洪标准低。建区以来,国家投入了一定的资金对流域内的河道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整治,由于设计标准低,再加上长期粗放管理和历年洪水的冲刷,使多处地段堤防护岸损毁严重。特别是山区河道,断面浅窄,造成水位抬高。   
(三)水利工程先天不足,工程标准偏低。丰乐河流域防洪工程大部分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些工程因当时设计、施工条件限制,存在许多隐患,防洪标准低。   
(四)非工程投入少,缺乏必要的预警、预报系统。徽州区是新建区,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至今水文、气象系统仍未健全,主要水文气象信息还是依靠市水文局、市气象局提供。
  
四、做好防汛工作对策  
 

丰乐河流域防洪工程基础设施薄弱,整体防洪能力不高。如何提高流域防御洪水能力,全面提高防洪标准,使丰乐河干流的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其他河流达10年一遇洪水标准,就必须加大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建设。   
(一)加快丰乐河流域治理,改善生态环境。依法将泥石流易发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崩塌滑坡危险区、等区域划分为重点预防保护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为重点治理区;人为活动可能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区域为重点监督区。水土流失治理,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山、水、田、林、路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坚持开发与治理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农民致富与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原则。坚决禁止25度以上陡坡开荒,对25度以下的坡地实行坡改梯、退耕还林,加大封山育林造林造竹力度,提高植被覆盖率。严禁向河道、水库和渠道内弃渣,对开山筑路、采矿等人为活动的弃渣。同时强化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审批和“三同时”制度,进一步控制人为水土流失的发生。   
(二)加强防洪工程建设,提高工程防洪标准。防洪工程建设加大投入是关键,区水利部门将抢抓国家加大对中小河治理投入的机遇,积极编报一批防洪治理项目,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防洪工程建设。一是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在今年内全面完成城区段生态防洪护岸,后期加快丰乐河城区上游段河道的整治力度,主河道按二十年一遇设计洪水;其他河流按10年一遇洪水标准,同时开展河道清淤,保障水流畅通;二是加快城区的排水设施建设。建议由区住建委提出方案,全面提高城区防洪排涝能力;三是加大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力度。四是着力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五是加快预警预报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水文雨量自计观测站,及时掌握洪水和洪灾趋势,为防洪决策提供依据;六是逐步健全以区防汛办公室为中心的防汛指挥系统,为领导指挥防洪、抢险、救灾提供科学依据。   
(三)加大投入,确保防洪保安工程发挥最大效益。一是用足用好政策。强化规费征收,主要用于水库、河道等水利工程和水土保持设施维护与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二是加大对防汛事业的投入。首先做好防汛通讯设施、水文观测设施和山地灾害易发区的监测设施的建设和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   
(四)完善法律法规及管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   
1、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严格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办法》、《安徽省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加大对防洪工程的保护与利用力度,坚持依法治水,科学防洪。   
2、进一步健全管理体系。一是根据《徽州区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办法》规定,在全区17座水库及重点当家塘设置水位标尺;二是落实专项经费, 配备专职水库管理员。三是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水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区的防洪安全日显重要,建议在城区设立河道管理所,和区防汛办公室合署办公。   
(五)做好各项工作,提高抗灾应急能力   
1、进一步落实相关责任。严格执行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部门负责责任制、技术包片责任制和防汛岗位责任制。建立防汛技术责任制,对水库汛期控制运行,险情处理、人员到位、物资落实、度汛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全程督促检查,确保防汛工作责任制落到实处。   
2、进一步完善预案。针对近年来洪灾中暴露出的问题,区水利部门遵循“全面、系统、可行、有效”的原则,结合本区防洪抗旱工作的实际,每年汛前邀请市气象、水文专家会同我区专业技术人员进一步修订和完善防汛预案、山洪泥石流防御预案、水库防洪应急预案和水库控制运用计划,进一步明确报警信号、人员转移路线、安置地点、抢险队伍和责任人等,细化各类防洪除涝控制措施,为更有效地指导防灾救灾提供预案保证。   
3、进一步规范防汛工作流程。为确保防汛期间,区防汛办值班人员能够根据不同汛情,快速、准确地启动相应级别的防汛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将汛情和抢险指令上传下达,最大限度发挥各类预案在防汛抢险中的作用。   
4、进一步备足物资储备。坚持“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重要原则,各乡镇和各防指部成员单位备足编织袋、木材、黄砂、防洪石、铲、锄头、手电筒、大型机械等各类防汛物资准备,明确专人管理,每年汛前进行必要的充实。   
5、进一步落实防汛抢险应急队伍。各乡镇组建50人以上的防汛应急抢险队伍,各水库、低洼村庄、重点屋顶当家塘均配备20人以上抢险队伍,区防指部各成员单位和重要的工矿企业均组建50人以上的防洪抢险队,每年汛前有针对性地进行抗洪抢险演练,切实提高防汛抢险队伍的实战能力。   
(六)加大宣传,提高广大干群的水患意识和防灾意识。针对当前部分群众水患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够,区水利部门将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区有线电视、村公开栏、发放宣传手册等多渠道加强教育,加强防汛抗旱宣传力度,进行立体式宣传,使得广大人民群众懂得怎样防灾、避灾、自救,提高人民群众防灾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