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抗旱工作,基本上是单一的满足农业生产用水需求,减少农业生产损失。抗旱服务也单纯的围绕水源工程建设及抗旱机械的维修和营销去开展。 

  关键词:抗旱服务队 新时期 抗旱工作 
 
  过去的抗旱工作,基本上是单一的满足农业生产用水需求,减少农业生产损失。抗旱服务也单纯的围绕水源工程建设及抗旱机械的维修和营销去开展。随着农村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抗旱工作的内涵也在不断延伸,对抗旱工作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全面。那么如何使抗旱服务队适应新时期的抗旱工作呢?下面结合我县抗旱服务队近几年的工作谈谈几点方法:
 
  1. 努力搞好服务
  1.1 成立抗旱服务分队。作为县级抗旱服务组织,无论是在机械和人力,都无法满足当前抗旱工作的需要。因此,在发展壮大总队的同时,必须切实搞好分队建设。增强抗旱工作的机动性和覆盖面。如临泉县抗旱服务队在建队之初,就谋求在乡镇发展抗旱服务分队,目前,已发展抗旱服务分队5支,拥有灌溉机泵90多台套。各分队以保本微利的原则,在旱期深入田间为群众提供抗旱服务。县抗旱服务队对分队不定期的进行技术培训,通过实施先进的抗旱节水技术,带动种植结构的调整,带动耕作方式的变化,使农民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获得高回报,使抗旱工作更及时。
 
  1.2 继续搞好水源工程建设。根据当前的需要,抗旱服务队坚持大打机井和小口井,恢复旧机井,广辟水源,解决抗旱用水和部分地区饮用水的困难。如临泉县抗旱服务队自1999年成立至今,已新打机井1550多眼,恢复机井350眼,新打小口井2000余眼,保证了全县11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解决了11万多人的饮水困难。从而在社会各界突出显示了抗旱服务队的作用。
 
  1.3 定时发布墒情信息。由于新时期抗旱工作由单一抗旱逐渐向全面抗旱转变,抗旱服务队还应进一步完善信息采集系统,在所辖范围内,从水利、电力、气象、农业部门中,获取水情、雨情、工情、农情和灾情等各方面的信息,优化抗旱调度方案,建立起逐年修订抗旱预案的机制,力求涵盖水情、雨情、工情、墒情、旱情等变化的各种相关因素,以解决在诸多复杂因素情况下抗旱水源工程的调度问题,努力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墒情测报工作是抗旱服务队一项基本工作,临泉县抗旱服务队坚持在旱期每五天测报一次墒情信息,平时每十天测报一次墒情信息,并通过互联网以手机短信及时向社会各界发布,为领导决策抗旱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该队还积极开展干旱预测预报服务,以提高抗旱指挥的实效性、可靠性和科学性。
 
  2 立足技术优势,拓宽服务领域
  2.1 积极承揽社会工程。新时期,抗旱服务队必须摆脱原有单一抗旱模式的限制,利用水利部门多年形成的技术优势,突出经营特色,走向市场,积极承揽社会工程。只有这样服务能力和经济实力才能逐年提高,逐步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近年来,临泉县抗旱服务队立足于自身的业务优势,积极同县计委、县财政、县扶贫办、县黄办、县国土局等单位联系,在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优质粮食基地、土地复耕、交通道路建设、农田建设及一些中小型水利工程等方面争取项目44个,完成投资2300万元。通过这些社会工程的实施,锻炼并壮大了队伍,也拓展了生存空间。
 
  2.2 拓宽服务领域,搞好防汛抢险。如2003年汛期,临泉县遭受到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临泉县抗旱服务队在当年汛期中发挥了防汛抢险突击队的作用。该队利用自身的活动机械和储量较多的优势,为县城防汛排涝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共出动流动抽水机组70台套,累计抽水约120万方,保证了县城防汛排涝的安全。

  3 引进和培训人才,壮大服务队伍
  临泉县抗旱服务队在册职工53人,其中技术人员21人。该队一直坚持人才战略,注重引进人才和人才培训,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自建队以来,共引进各类人才5人,包括工程技术类人才2人,机电类人才2人,电脑类人才1人,参加各类技术70人次。通过人才引进和培训,为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提高了全队的整体素质。为新时期抗旱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条件。所以,要使当前的抗旱服务队适应工作需要,必须有人才和技术工作保证。
 
  4 立足市场优势,开展多种经营
  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积极寻找发展空间,走以抗旱服务为主,多种经营并举的创业之路。如临泉县抗旱服务队在2000年初,租地8亩,建立了水泥预制厂,年生产混凝土井管28000节,井盖400个,年产值30万元,利税7万元。同时利用2间44平方米的门面进行抗旱设备营销和维修,效益显著。为提高农作物的耐旱力,推广生物抗旱技术。如临泉县在2000~2002年连续三年推广高科技产品“FA—旱地龙”,达到了有旱抗旱,无旱增产的效果。据统计,该队在全县共发售“FA—旱地龙”5吨,施用面积2.5万亩,累计增产100万公斤。节水技术的应用成效显著。

  5 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新时期抗旱工作应向发展节水灌溉靠拢,以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重点发展喷灌、滴灌等节水工程。
 
  6 应注意解决的问题
  6.1 抗旱经费投入不足
  现阶段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对抗旱的投入不足,没有形成稳定的抗旱投入渠道。当旱灾出现时,各级政府只相应给予一定的抗旱补助,这对于面广量大的抗旱工作来讲,只能是杯水车薪,也影响各级抗旱服务队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建议国家应当进一步加大抗旱基础设施投入,扶植抗旱服务队,提高抗旱能力。各级财政要安排正常的抗旱支出,使抗旱工作拥有固定的资金来源渠道。
 
  6.2 缺乏施工资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抗旱服务队的发展。
  据调查,目前各县级抗旱服务队仅是一个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没有施工资质,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要想提高经济实力,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结合业务特长,走向市场承揽社会工程。但是,随着招投标体制的健全,各类工程项目都要求施工单位具有一定的施工资质。所以,如果不能取得一定的施工资质,各级抗旱服务队也必将被拒在市场的门槛之外,想参与社会竞争将会越来越困难,进而将会成为水利部门的一个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