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城市防洪堤坝景观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台州市滨水景观设计为例提出了景观规划在设计中应着重考虑的问题和应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城市景观设计;生态环境;三门溪北公园 
  城市滨水地带的规划和景观设计,一直是近年来的热点。滨水区设计的一个最重要特征是涉及航运、河道治理、水源储备,供应、调洪排涝,植被及动物栖息地保护等多方面的内容。这就决定了滨水区的规划和景观设计,应该是一种能够满足多方面需求的设计。同时,城市防洪堤坝滨水景观带又是最能引起城市居民兴趣的地方,因为滨水地带对于人类有着一种内在的、与生俱来的持久吸引力。 
   
   一、遵循原则――滨水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进一步深化 
   (一)现状调查 
   三门溪北公园滨水景观工程位于珠游溪琴江大桥至大岩头,河道长1900米,是确保溪北防洪安全惟一的防线,也是溪北片开发建设最基本的水利基础设施项目。本次设计主要对防洪堤坝的环境绿化进行设计,绿化带长1168米、宽26米,断面成一弧形坡度。 
   (二)设计的主要构思 
  以三门的历史文化与自然山水为依托, 利用城市中心多方性、地块性质这一特点,运用全新的景观设计手段,发掘、利用与有机组织自然人工与人文要素,从而塑造一个环境优美、功能齐备、设计先进、文化底蕴丰富的滨河公园。 
  用全新的设计手段,从整体结构和空间布局入手,辅以全方位的景观设计,以形成集秩序、现代化为一体的公园环境,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针,有机组织各个景观,促进生态、文化与效益的有机统一,注重景观形成的不同时效,兼顾超前性长效性,兼顾开发与建设实际,力求具有可操作性。 
  以植物造景为主,形成城市绿色走廊,同时以稳定的植物群落构成丰富的四季景观,使该景观成为三门一条亮丽的风景线。 
  根据地形和公园被海游大桥分割的情况,可将防洪堤坝景观设计分为以下几个景区:盎然一角、三进门、观景平台、众望所归、原野曲径。确定分区之后,进一步规划建筑群、绿化群落、生态群落、交通系统等,更进一步确定了绿地、硬质地、建筑三者之间的边缘线及基本要求,为以后的单体设计提供了依据。 
   
   二、环境优先原则――必须遵循景观生态学的概念 
  1969年,克罗率先提出景观规划、设计应注重“创造性保护”工作,即既要最佳组织调配地域内的有限资源,又要保护该地域内美景和生态自然,这标志着景观生态学理论的诞生。景观生态学强调景观空间格局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控制,并试图通过格局的改变来维持景观功能流的健康与安全,从而把景观客体和人看作一个生态系统来设计。 
   (一)盎然一角区 
  景区主要以排涝站造景组成一角,结合排涝站顺坡建一观景平台和观景亭,使排涝站不显得生硬呆板,又增加其休闲性。在此周围布置景观植物,使建筑若隐若现,更添秀色,靠桥边用经典组景植物和景石起点缀作用,疏密结合自成一体。 
   (二)三进门区 
  “三进门”是一组形象雕塑,类似三道门,表示三门这个城市的涵义,更寓意三门的历史文化沿革。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使三门人走出三门,走向社会,走出国门,展现三门人们对生活的向往。 
   (三)观景平台区 
  该景区主要是一处停留休闲场所,主要设置装饰亭和廊架,供游客观景、休息。材料上主要采用膜结构,色调上以蓝色为主,表现出一种现代的园林景观,与此对应的橡胶坝,从视觉上形成对景,丰富了整个景观。水泵房外观用假山围合,使整个环境和谐自然,弥补了水泵房外观造型的不足。 
   (四)众望所归区 
  “众望所归”是用台阶式草地看台和主题雕塑组成,用流畅、简洁的台阶式形成天然看台,既大方又不失美观。主题雕塑拉开整个空间层次,雕塑考虑用抗旱防涝的人物形象或抽象化的物体来表现主题,突出这个防洪堤坝的必要性,又展现了三门领导对防洪工程的重视程度,众志成城,与民携手共创三门的美好未来。 
   (五)原野曲径区 
  此处主要表现出原始的山野风光,用卵石、抽象几何平面纹样园路和花卉植物组成,配上两座原木花架,更加丰富整个景观。自然中透出规整,规整中又不失自然韵味,在此寻找人生暇思无疑是个绝妙之处。 
   
  三、文脉原则――注重现代与传统的交流、互动 
  景观的塑造应体现地方精神,因此规划首先要做的是对历史文化的解读。我们虽然在进行现代式的景观设计,但也不能完全脱离本地原有的文化与当地人文历史沉淀下来的审美情趣,不能割裂传统。在处理这个问题时一般有两种方式,其中一种是保留传统园林的内容或文化精神,整体上仍沿用传统布局,在材料及节点处理上呈现一定的现代感和现代工艺、手法,这是30年代园林师们逐渐从古典园林设计中走出来时采用的一种谨慎小心的做法,即“旧瓶装新酒”;而目前国际景观设计界流行的做法是在设计中汲取“只言片语”的传统园林形式,使人在其中隐隐约约地感受历史的信息与痕迹。 
  在三门县溪北防洪堤坝滨水景观设计中,我们选用了台州沿海城市的传统元素,在原野曲径区做了两块铺地,材料、施工工艺均是台州本地做法,这样使得人们在长距离的行走过程中,突然又感受到了一些台州滨海城市传统园林的信息。在观景平台旁设置了廊架装饰亭,在堤坝延伸处设置了橡胶坝。 
   
   四、亲水原则 
  受现代人文主义极大影响的现代滨水景观设计更多地考虑了“人与生俱来的亲水特性”。在以前,人们惧怕洪水,因而建造的堤岸总是又高、又厚,将人与水远远隔开。而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人们已经能较好地控制水的四季涨、落特性,因而亲水性设计成为可能。人们向往水,希望沿着水漫步、旅行或栖息,在水边休息,可以享受其声其景其美色,还可以把手、脚放水中任它在指间欢快的轻舞,这都是人性本能的倾向。如何让人与湖水进行直接接触式的交流?是处理这类景观设计时应着重探讨的。我们三门溪防洪堤坝滨水景观采用了二种不同的处理手法:一是亲水平台,一是挑入湖中的橡胶坝。这样达到了不管四季水面涨涨落落,人们总能触水、戏水、玩水。 
   
   五、立体设计原则 
  以前的景观、园林设计,景观设计师们非常注重美学上的平面构成原则,甚至到了苛求的地步,去刻意追求平面图案的美观、线型的流畅。但他们忘了景观是使人在其中游憩的场所,人不能一直俯瞰这个景观空间,而对于人的视觉来讲,垂直面上的变化远比平面上的变化更能引起他的关注与兴趣。因而,景观设计不应仅仅是平面设计,而应是全方位的立体设计。纵观现代景观设计的一些名品,无不注重立体层次的设计。立体设计涵盖了软、硬质景观两方面:软质景观如种植乔木、灌木时,应先堆土成坡,再分层高底立体种植;硬质方面则运用上下层平台、道路等等手法进行空间转换和空间高差创造。 
  总之,目前国内的滨水区规划,包括从城市规划角度出发的规划设计和水利部门的河流治理,都往往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未能将滨水区的问题予以综合理解和综合解决。而景观设计学,作为一门正在发展中的更为综合的学科,其优点之一在于可以从比其他学科更广阔的视野范围来解决问题,综合建筑学、艺术、城市规划、地理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提出更完善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迪华.城乡与区域规划的景观生态模式[J].国外城市规划,1997,(3). 
  [2]日•芦原义信.城市空间组合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 
  [3]郑宏.水景观设计[J].装饰,2000,(1). 
  [4]美•克莱尔.库柏,玛库斯 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