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随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防汛抗旱减灾更加的重视了,通过分析我国水旱灾害的特点,创建了防汛抗旱减灾的工程体系,并且对新时期如何提高防汛抗旱减灾进行对策的分析。 
关键词:防汛抗旱;减灾对策;思考 
  在我国这ô多年的发展进程中,部分地区一直深受水灾和旱灾的影响,尤其是最近几年,人们为了发展经济对环境造成非常严重的破坏,一些灾难接踵而至,例如,干旱、洪涝、台风以及泥石流等。因此,我国必须要加强防汛抗旱体系,不断研究新的解决对策,最大限度的减少自然灾害带给我们的损失。 
  1 目前我国防汛抗旱减灾体系的现状 
  分析我国目前防洪抗旱减灾体系的现状,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工程体系完善,防御能力提高,我国九八年发生的那场特大洪水,就此加强了对于防汛抗旱工程体系的创建,目前,我国的各大江河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防洪能力,一些台风易发地区也提高了防台风的标准,同时,基本上保证了干旱地区的农业和生态环境不会受到较大的损失,对于城市的安全发展也有了一定的保障,可以通过合理的布局与管理控制来实现防洪抗旱减灾自救的工程体系。其二,组织机构健全,指挥调度统一,我国政府已经提高了对于各大江河湖泊的管理与调度,并成立了防洪抗旱的协调领导班子,主要是对各大乡镇的防洪抗旱情况进行汇报与分析,实现管理上的合理分配,同时,也使得防洪抗旱减灾工作的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其三,关于防洪抗旱减灾的法律法规也越来越完善,使得依法防控有了更为有力的保障。其四,就是对于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和防控响应有了更为及时的规范,在政府的指挥调度与决策上更加的科学、快捷,使得灾后抢救更为及时。最后,就是对于安全防范意识的宣传工作更加全面,运用新闻ý体的力量加强人们对于水灾旱灾的关注程度。 
  2 新时期防汛抗旱减灾面临的挑战 
  新时期,依据我国的国情,防洪抗旱减灾工作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其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水旱灾害防御必须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把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防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防洪保人民生命安全、抗旱保生活用水放在工作的首λ。其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和谐社会要求统筹兼顾各方的利益和需求,要求各行各业、各个地区协调发展,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其三,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以洪涝、干旱为主要特征的水ì盾更加凸显,并将长期存在,特别是局部强降雨和突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的发生几无前兆,给防御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其四,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自然灾害造成的粮食减产会给我过人民的生命带来严重威胁,这是我国防洪抗旱减灾工作一直以来都极为关注的重要为题。最后,我国的经济与科学技术都在不断的发展,应该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入到防洪抗旱减灾工作中来,对其中薄弱的环节进行解决,实现防洪抗旱减灾新体系的构建。 
  3 防汛抗旱减灾对策的分析 
  3.1 更新防汛抗旱减灾的理念 
  我们应该充分的认识到洪水的发生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密切相关,我们要从规范自身的社会活动开始从根本上解决洪水的发生,同时,对容易发生洪水的地区进行前面的管理和控制,把洪水带给地区的Σ害减到最低。现在,我国的防汛抗旱体系已经不仅仅是传统的保护农田,还有更重要的城市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新时期的防汛抗旱减灾理念需要不断的更新,在坚持防汛抗旱举措的同时,加大对于洪水的控制和管理,应该规范人类的社会活动,最大限度的利用洪水带给人们的资源与效益,同时强化风险管理意识,不断的扩大防洪抗旱的领域,采取多种方法积极主动的抗旱,新的防汛抗旱减灾理念意在注重防洪抗旱体系的建设,更好的实现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与风险的防范。 
  3.2 强化风险管理 
  要想更好的完成防汛抗旱减灾工作就应该意识到水灾旱灾的发生原因及过程,尽管不能够完全的消除水灾旱灾带给我们的损失,但是,通过创建有力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就能够很好的规避风险,通过创建创新体制改革,分担化解风险,提高我国对于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事实上,我国的国情决定着防汛抗旱减灾体系的构建,通过策划风险防范体制,建立功能齐全、合理防范的防洪抗旱体系,利用科学调度的办法来更好的利用洪水带给我们的资源。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补救措施来减少水灾旱灾带给地区的经济损失,建立适合我国我情发展的防洪抗灾体系,不仅要加快编制最新的水灾旱灾风险图,还应该完善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强化风险管理。 
  3.3 规范人类社会活动 
  在利用工程技术措施控制水旱灾害发生的自然因素的同时,要通过规范人类社会活动、加强社会管理,避免不当的行为加重水旱灾害。要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规范人类活动,禁止不合理的开发活动,不能挤占河道、湖泊,不能在洪水高风险区ä目建设和开发,不能在水资源严重匮乏地区建设高耗水企业,从根本上减少和避免致灾的可能性。为此,要通过洪水风险图和干旱风险图的编制,逐步建立洪水和干旱风险公示制度,增强人类活动的风险意识。尽快颁布实施“洪水影响评价管理条例”“蓄滞洪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洪水影响评价制度,规范建设开发活动;通过税收政策调整,使经营性行为尽可能避开防洪高风险区;通过价格政策,促使社会公众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等。 
  3.4 加强能力建设 
  尽管我国的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但是仍然不能够阻止水灾旱灾对于我国的破坏,甚至使各种自然灾害更加严重,除了规范自身的社会活动外,应该加强建设防洪抗旱的能力,首先,推广南方水灾多发地区的抗洪经验,尤其是一些经济不发达的边缘山区、农村,普及人们的防洪抗灾理念和能力,针对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群众性的抢险救援力量能力不强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强专业化的防汛机动抢险队和抗旱服务队建设。事实上,我国面临的防汛抗洪任务非常的艰巨,一定要建立一只能力强大的抗灾队伍,运用先进科学的技术来实现防洪抗灾能力的跨越式发展。 
  3.5 完善突发自然灾害的预警 
  最近几年,泥石流以及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相继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发生的地区大多是农村的偏远山区,那里的经历落后,预警应急响应措施不健全,使得人民的生命财产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因此,我国一定要加强对于突发自然灾害的预警,给人们争取更多的时间转移或是采取有效的防洪抗旱减灾举措,通过主动防洪与避难自救,尽量的减少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为此,我国要完成全国将近两千个县级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防治区的预警体系建设,实现预警及时、反应迅速、转移快捷、避险有效,全面提高山洪灾害防御水平。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分析了我国目前防洪抗旱减灾体系的现状,并提出了新时期面临的问题,同时,对于如何提高防洪抗旱减灾提出了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希望能够为我国防洪抗旱减灾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提高我国对于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孙东亚,丁留谦,姚秋玲.关于改进我国堤防工程护坡设计的建议[J].水利水电技术,2007(2). 
  [2]解家毕,孙东亚,丁留谦.防洪工程风险评价中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J].水利水电技术,2007(2). 
  [3]董哲仁,孙东亚,等.生态水利工程原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