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充分发挥公共建筑的功能,创造优质的环境,本文根据实际工程,阐述了该工程的空调设计,给出了空调主要设计参数、空调系统形式;并根据使用效果总结了设计经验。 

  关键词:空调设计;通风设计;自动控制系统;节能设计 

  中图分类号: S21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商业小区,本设计用地总面积3790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4215平方米。场地内分布有2栋写字楼及1栋商业用房,其中:2栋写字楼建筑高度99.9m,商业用房建筑高度32m。 

  2设计依据 

  2.1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2.2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库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2.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 

  2.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2.5建设方的设计要求 

  3设计参数 

  3.1 空调设计参数: 

  3.1.1室外设计参数:参照山东济南参数 

  莱芜室外设计参数: 

  夏季: 

  大气压力:1001hPa 

  空调室外干球温度: DB=34.7℃, 

  空调室外湿球温度: WB=26.6℃ 

  空调室外日平均温度: 30.3℃ 

  夏季通风设计参数: 31℃ 

  冬季: 

  大气压力:1022 .6hPa 

  空调室外干球温度: DB=-12℃, 

  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 60% 

  夏季通风设计参数: -4℃ 

  室外平均风速:2.6m/s 

  3.1.2室内设计参数: 

  3.2通风设计参数: 

  4空调系统设计 

  4.1空调冷源 

  1)写字楼及百货区采用水冷中央空调系统,本项目写字楼建筑面积约为32000m2,冷负荷为4650kW,平均冷负荷指标为:145W/m2,选用2台制冷量1759kW离心式冷水机组及1台制冷量1134KW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设3台冷却塔,配5台冷冻水泵及5台冷却水泵,均为3用2备。百货区建筑面积约为26935m2,冷负荷为4537kW,平均冷负荷指标为:171W/m2,选用2台制冷量1759kW离心式冷水机组及1台制冷量1019KW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设3台冷却塔,配5台冷冻水泵及5台冷却水泵,均为3用2备。冷冻机房设于地下二层,冷冻水温度为7/12℃,冷却塔选用超低噪音型,冷却水塔设于百货区屋顶。 

  2)SOHO办公及沿街商业采用热泵分体空调, 由电气专业预留用电量。SOHO办公建筑面积约为35910m2,冷负荷为5380kW,平均冷负荷指标为:150W/m2,沿街商业建筑面积约为36620m2,冷负荷为7300kW,平均冷负荷指标为:200W/m2。 

   4.2 空调热源 

  本建筑写字楼及百货区总热负荷为5500KW,SOHO办公及沿街商业冬季供热由热泵分体空调提供。 

  采用市政热源,市政热力提供的90/70℃高温热水进入本建筑地下二层换热站,经换热机组换热后提供60/50℃热水供空调系统冬季采暖。市政热力入口设计量装置。 

  4.3 空调冷冻水系统 

  冷水为一级泵定流量系统。由冷水机组降至7℃的冷水进入分水器,按各自的空调范围分区把冷水送至各末端设备。12℃的回水汇入集水器,经水过滤器及电子防锈除垢器经冷水泵加压再返回冷水机组。水平管及立管均为异程式,在每根立管上设有静态平衡阀,膨胀水箱设在4#楼主楼的屋面上,其补充水来自给水管,溢流及排污水接至屋面排水沟,系统高点设自动排气阀,系统低点设放水、排污阀。 

  4.4 空调冷却水系统 

  被冷水机组升温至37℃的冷却水送至冷却塔进行冷却,水温降至32℃,经水过滤器及电子防锈除垢器后,经冷却水泵加压再返回冷水机组。冷却塔承水盘之间设带关断阀的连通管,其补充水来自给水高位水箱,溢流、排污水接至屋面排水沟。在制冷机房内设有排水沟及集水井,以排除冷冻水、冷却水的排污、放空或意外泄漏水。 

  4.5 风系统 

  百货区采用全空气定风量系统。办公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新风带全热回收功能。 

  百货区商业用房,采用集中送回风:室内回风与室外新风在风柜房混合后,经风柜过滤、盘管降温、除湿及风机加压进入消音静压箱,再经70℃防火阀风管及散流器送入室内。回风采用集中回风。为了节能,在过渡季节尽量利用室外新风,新风入口及其管道均按全新风配置,风柜设在风柜房内,冷凝水排至设在风柜房的地漏内。办公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新风带全热回收功能。室外新风与室内排风进行热交换预冷后,再经表冷盘管进一步降温除湿后送入房间。 

  5通风及加压送风、防排烟系统设计 

  1) 本工程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军分别设置机械正压送风系统。 

  2)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余压要求:a. 防烟楼梯间:40Pa到50Pa, 

  管道和补风管道的风速应符合以下要求: 

  a.采用金属管道时,不应大于20米每秒; 

  b. 采用非金属管道时,不应大b. 前室、合用前室、消防电梯前室:25Pa到30Pa。 

  本建筑地下一二层设机械排烟,地上层不满足自然排烟条件的内走道及房间采用机械排烟。 

  3)对地下停车库按防火分区分别设置独立的机械排风兼排烟系统及相应的补风系统,排烟量不小于6次/小时换气次数。各地下室车库均设置机械排风系统兼排烟系统,换气次数为6次/h设计 ,风机选用柜式风机,吊装在机房内。没有车道出入口自然补风的防火分区均设有机械补风系统,补风量5次/h设计。 

  4)变配电房及发电机房设有机械排风系统,与气体灭火后排气系统合用,通风管上设置电动防火阀,平时常开,气体灭火前电动关闭,灭火后远距离电动或手动开启。选用防爆风机吊装。 

  5)地下室设备房及内走道设机械排烟系统及机械补风系统; 

  6)百货商业按防火分区设置排烟系统,每个防烟分区面积不大于500平方米,并设单独控制的排烟口,每个排烟口排烟量按每平米不小于60立方米/小时计算。 

  7) 本工程不能满足自然排烟要求的内走道分别设置独立的机械排烟系统,每个排烟量按每平米不小于60立方米/小时计算。 

  8) 本工程中庭体积9360m3,排烟次数6次/h,排烟量61750m3/h。 

  9)地下水泵房设置独立的送排风系统,选用轴流风机吊装。 

  10)地下制冷机房房设置独立的送排风系统,选用轴流风机吊装。 

  11)通风机传动装置的外露部分以及通风机直通大气的进、出口,必须装设防护罩(网)或采取其他安全方式. 

  12)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管道、排烟系统排烟系统管道和补风管道的风速应符合以下要求: 

  a.采用金属管道时,不应大于20米每秒;b. 采用非金属管道时,不应大于15米每秒 

  6管材设备要求 

  6.1风管采用镀锌铁皮制作,每段风管之间采用法兰连接,法兰之间垫8501密封胶带。 

  水管管径小于等于DN50时采用镀锌钢管,丝扣连接;管径大于DN50时采用无缝钢管,焊接,在需检修、拆换处用法兰连接。 

  6.2 排烟风机应保证280℃时能连续工作30min。 

  6.3 空调.通风及防排烟系统的风管镀锌钢板制作厚度如下表: 

  7 节能设计要求 

  7.1 制冷机组选用高能效比的水冷离心及螺杆式冷水机组,满负荷及部分负荷时COP值均高于5.22,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7.2水泵采用高效节能型;中央空调水系统输送能效比ER=0.02049,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7.3 裙房空调采用全空气系统,过渡季节可以全新风运行,利用室外新风降温,节约能源; 

  7.4 风机选择高效节能型,风机的最大单位风量耗功率WS=0.28<0.32W/(m/h)。 

  7.5 所有卫生间均设排风;平时使用的风机房,空调机房及新风机房采取消声降噪措施。 

  7.6 有些需要同时排风的部位采用全热交换器,在排除室内废气的同时,回收排风的能量。全热回收效率>60%. 

  7.7 空调风管绝热层热阻:0.74m.k/w 

  7.8 冷水供回水管需用不燃或难燃材料进行保温,选材见施工图纸,若采用难燃材料保温时,其外表面需用不燃材料作保护层。保温层厚度由产品供应商提出,并经设计院校对认可。 

  本设计选用带铝箔难燃B1型橡塑海绵,其厚度:  DN70~DN150 厚度:35mm 

  >DN200 厚度:40mm 

  空调冷凝水管, 厚度:20mm 

  7.9 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节能规范,从建筑设计上满足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达到节能要求指标。 

  7.10 设计尽量利用自然通风方式。 

  7.11 地下车库根据使用情况开启风机的数量。 

  8噪声处理(环保节能) 

  8.1凡有振动的设备,如风机等设减振基座或减振吊架;与设备连接的接管上设柔性减振接头。 

  8.2 柴油发电机烟气设有净化水箱降温除尘,并排至住宅塔楼楼顶。 

  8.3 发电机组燃油管道在进入建筑物前和设备间内设置自动和手动切断阀,储油间的油箱应密闭,且应设通向室外的通气管,通气管应设置带阻火器的呼吸阀。 

  9、结束语 

  伴随着我国迅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建筑项目逐渐增多,暖通设计的地位也日益提高。可是暖通设计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对暖通设计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黎兵.探讨居民住宅暖通设计及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科技博览,2010,(9). 

  [2]吴丽行.浅析某工程大楼暖通设计与质量管理等有关方面[J].市场营销,2011,(2). 

  [3]余永兴.暖通空调设计中几个普见的问题[J].民营科技,2011,(5). 

  [4]张晓燕.浅谈暖通空调设计[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12). 

  [5]杨春梅.暖通空调与节能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J].内江科技.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