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新形势下公众如何环保”高层研讨会在人民网召开。4月22日地球日来临之际,正值中国第一届环保NGO组织――黑嘴鸥保护协会成立20年,本次论坛将对中国环保NGO走过的路程进行总结回复,同时对新形势下,公众参与环保的形式和办法,进行深入探讨。环保部宣教司副司长贾峰提到,中国NGO走过的道路大概分走过了这么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萌芽期。也就是说七八十年代的时候,作为NGO的发展,那个时候最有名的,或者是最早的就是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这个学会成立的比环保部的前身环境保护局还要早,那个时候只有一个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大概10几个人;而1978年成立的环境科学学会,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环境保护的领域或者是现代环境概念下的第一个环保的社会团体,这个团体发展到今天有4万多的会员,是一个相当有影响力的社会团体。

第二阶段,成长期。大概是从90年代开始,一直到2000年。在这个阶段,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进步,以及环境问题的突出,环境问题开始困扰的中国人的发展,也是在这个时期,我们国家有很多的这样一些个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包括来自民间、草根的一些人士,他们开始在关心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开始关心周边的、身边的环境问题,以及一些个困扰我们人类发展的环境问题。这个时候出现了很多团体,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推动中国人环境意识的提高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从中国环保、民间、团体成立那一天起,从政府的角度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合作伙伴,大家携手一致,为了改进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共同的在做各种各样的努力。

第三阶段,成熟期。到了现在这个时间,中国的环保NGO或者是环保社会团体出现了一些特别可喜的变化,比如说随着中国民主与法制的进步,和政治文明水平的提高,我们国家对于社会团体的认识整体上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这即将反映在未来相关的政策和立法之中。第二,这种社会组织的运营与管理,从单纯的像刘老师这样卖房子、卖地靠自己的收入来支撑,这种志愿者的精神向职业化过渡。所以,现在我们可以看看,一些很活跃的环保组织,他们的收入也在有所提高,因为这和人才的吸引,以及管理水平的提高都有非常重要的联系。